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四章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美术课的类型•第一节儿童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通常将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P74)一、涂鸦期•英语中的“Doodle”意为“涂鸦”,是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涂鸦期,也叫抽象象征期,常见于1~3岁。涂鸦期的突出特点就是幼儿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活动,划出的线条轻淡、零乱、不成形,不代表任何事物,只是出于对涂画动作和涂画出的各种线条的兴趣。•(P74)(一)涂鸦的阶段•1、未分化涂鸦(纯运动)•又称无目的涂鸦。•2岁左右。•以纯运动感觉活动为兴趣中心。•因此涂鸦的第一阶段是随意涂鸦,这时期的涂鸦线条的粗旷或雅致都取决于儿童的性格。•在此心智阶段中,幼儿还不能控制肌肉的动作。•(P74)2、经线涂鸦(肌肉协调)•又称有控制的涂鸦。•以视觉来控制动作。•能控制肌肉动作是儿童一项很重要的经验,他不但从这种控制的感觉中得到信心,同时他们也首次从视觉上全面体会到肌肉运动。•成人可以要求儿童做需要肌肉协调的动作。•这个阶段的儿童除了在纸上涂涂抹抹,通常没有其他的什么创作意图,他们自己所有的满足,都源自于这种肌肉运动感觉和对它的熟练。•(P75)•3、圆形涂鸦•随着圈的变小,更精细,孩子将进入命名涂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会用圆形去代表一切事物。•4、命名涂鸦(形象思维)•涂鸦画的命名是其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观察画面形象并给它取名,表明幼儿已经由动觉的满足为基本动机转变为对画面形象的兴趣。即幼儿已从涂画的动觉思维发展到了形象思维,并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记忆。•(P75)(二)对幼儿绘画技能及心智的影响•1、对儿童绘画技能的影响•常见的2~3岁的小朋友随意划出的涂鸦线主要有四种:•(1)杂乱线•(2)控制线•(3)圆形线•(4)命名线•(P76)•2、对儿童心智的影响•第一阶段、乱画或偶然的涂鸦画(1~2岁或2.5岁)•该阶段的心智特点:手指紧紧地握着绘画工具,手腕很少移动。•第二阶段、受控制的涂鸦画(2.5~3.5岁)•此阶段的涂鸦是重复性动作的控制,是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的结果。•第三阶段、命名的涂鸦画(3.5~4岁)•对儿童的涂鸦画不能以“这是什么”或“不像”来评判。只要他能对自己的画给出一种解释,哪怕你听起来十分优质可笑•(P77)二、象征期•3~4岁可以看作为后涂鸦期•(一)象征期阶段•象征期也叫“主观写实期”,是孩子对客观世界产生纯粹自我的认识。此时的“写实”不是“准确再现客观对象”•此阶段的作品可以全面反映出儿童自我的视觉审美特征、情感特征、心理特征,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思维轨迹和艺术表现力,还有着因人而异的独特样式,总之,具有象征性的形状、色彩和线是这时期儿童的画面特征,他们最为重要和灿烂的时期。•(P77)(二)象征期对幼儿绘画及心智的影响•1、对幼儿绘画的影响•(1)对工具的定向选择•由于手的动作技能较差,还不能画出形象的物体,只能画出某物体的近似形,因此他们常常借助语言和动作以补充自己画面中变现上的不足。•只要喜欢,没有形象表达上的难以问题。•(2)幼儿象征期的绘画特征•第一、意念线•第二、意愿线•(P78)•2、对幼儿心智的影响•(1)不当干预的影响•(2)立体表达的需求增强•通过动手才能事先的立体塑造对3~7岁的孩子尤为合适,对于有些孩子,比平面绘画还要重要。•(P79)第二节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部分•一、绘画•(一)儿童绘画的实质•绘画给儿童带来最初的快乐很大程度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二)儿童绘画活动的价值•(P79)•(三)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1、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的总目标•2、2~3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习惯)•3、3~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形象)•4、4~5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表现与观察)•5、5~6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创作)•(P80)•(四)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第一、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第二、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使用方法包括:涂蜡法、点彩法、粘彩法、刻划法、喷水法、撒盐法•2、绘画的形式语言•(1)线条,线条的基本形态——直线与曲线;线条的变化•(2)形状,规则性、自由形、规则形•(3)色彩,色彩是绘画基本要素之一。•(4)构图,绘画语言要素之一•3、绘画的题材•(P83)(五)幼儿绘画的种类•幼儿绘画教育可以分为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1、命题画(物体画和情节画)•所谓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相关要求完成的绘画。•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命题画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物体画——造型能力的培养•情节画——构图能力的培养•(P84)•(1)物体画教育的指导要点•第一,引导儿童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小班儿童——大致轮廓外形•中班儿童——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形状、大小、结构、颜色等•大班儿童——较全面、细致地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结构、颜色和物体的动态•第二,引导儿童采用涂染法和线描法两种方式来描绘物体•第三,通过系列课题来帮助儿童掌握物体的造型•(P85)•2、意愿画•意愿画是指由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在意愿画指导中,教师应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通过提问题——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1)儿童意愿画的主要功能•第一、发展思维。2岁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即依靠印象进行思维为主。•第二、丰富想象。•第三、陶冶性情。•第四、培养感情。•(P85)•(2)幼儿意愿画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皮亚杰关于儿童绘画的理论——幼儿意愿画教学的必要性。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随着教育条件的不同可以加速或延缓发展的进程。•第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意愿画教学的可能性。•第三,幼儿绘画的年龄阶段特点•1⃣️1.5到4岁的幼儿绘画属于涂鸦期,它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5岁幼儿的无意识的涂鸦期。第二阶段是2岁幼儿的控制涂鸦期。第三阶段为命题涂鸦期。•2⃣️4岁的幼儿已经可以用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眼中所看到的现象。•3⃣️创新意识的培养——幼儿意愿画教学的现实性。在评价一副幼儿绘画作品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一种有效形式。•(P86)•(3)意愿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科学指导。学会站在幼儿的试点看世界,对幼儿的绘画活动作科学指导。•1⃣️多和幼儿沟通•2⃣️指导语言富有启发性•3⃣️客观公正、合理评价幼儿作品•(P87)3、装饰画•所谓的装饰性、装饰风格、装饰化都是客观存在的艺术现象。•所谓装饰画,其实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具体的形、色彩、线条进行夸张、简化的变形和有序的排列,使画面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产生高于生活原形的美感体验。•儿童装饰画是幼儿运用简单的点、线、几何图形和动、植物等图案花纹有目的地在教师已经剪好或画好的各种生活用品的纸型上,和弦地、有规则地进行美化和装饰,这样的画也称为图案画。•(P88)•(1)儿童装饰画的主要功能•第一、利于满足幼儿成功感的需要•第二、幼儿易于接受•第三、利于培养幼儿绘画兴趣•(2)幼儿装饰画的理论基础•第一、复杂的图案与花样对幼儿进行装饰是一种干扰•第二、装饰画的内容同其他活动一样,主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3)装饰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使用工具•第二、构图。装饰画常用“爆满型构图”,惯用“构成型构图”•常见的民族纹样有:螺旋纹、云头纹、回纹、波纹等•第三、装饰画的色彩。色彩是装饰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P89)二、手工•(一)手工概述•1、造型活动的起源•(1)幼儿造型行为源于游戏动机•外部要求或实践活动所引起的新需求与其自身已有水平之间所形成的矛盾和差异是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幼儿继发性需求与该矛盾的成因是一致的,参与实践活动的需要是幼儿继发性需求或矛盾产生的根源。•(2)幼儿造型过程是游戏过程•美术活动是幼儿生命中不课缺失的一部分,它能满足幼儿成长过程中继发性需要;它体现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愉悦性、体验性和成长性。•(P90)2、手工教育的定义•幼儿手工教育是指通过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接触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属于艺术创作范畴,是幼儿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P91)(二)手工教育的价值•1、手工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它能很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发展其思维想象能力,为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奠定基础。•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指: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2、手工教育对于幼儿学习的价值•幼儿的学习特点主要有:1、2、3、4•3、手工教育的内涵•(P92)(三)学前儿童手工制作发展阶段•1、探索阶段(2~4岁)•2、直觉表现阶段(4~5岁)•3、灵活表现阶段(5~7岁)•(P92)(五)手工的分类•1、泥工•(1)泥工制作对幼儿成长对价值•第一、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第二、培养幼儿泥工制作兴趣•第三、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第四、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第五、为幼儿的艺术审美奠定基础•(2)泥工的主要材料、工具及技法•第一、泥工的基本材料•1⃣️黏土2⃣️橡皮泥3⃣️面团4⃣️彩泥5⃣️辅材•第二、泥工的基本工具•第三、泥工的基本技能:团、搓、捏、卷、压、雕、分泥、联结•(P95)•(3)泥工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1⃣️泥巴游戏2⃣️实际出发3⃣️由简到繁4⃣️泥工与绘画相结合•第二、关注幼儿差异,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第三、提供展评机会,体现自我价值,满足成功需求:多评价,多办展览,多参观•第四、幼儿泥工塑造时,多提供一些用以观察的实物,引导他们人站观察并弄清其各部位之间的配置及相对大小的关系•第五、引导幼儿掌握泥塑的基本规律•第六、引导儿童学习使用泥塑的辅助材料•第七、当幼儿完成一个主题塑造后,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塑造•(P97)2、纸工•(1)折纸•(2)粘贴:粘贴沙画、树叶贴画•(3)剪纸•(4)撕贴•(5)剪贴•(6)染纸3、自制玩具•(1)自制玩具的意义•知识和文化、心情、想象力、肌肉的发展、审美能力•(2)制作自制玩具的基本原则•总的要求有:教育性——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利用教玩具引导幼儿探索发展,获得知识,体现其教育性;创新性——利用本地资源,因为它成本低,又安全环保;可玩性——注重玩具的造作性与实用性,能让幼儿想玩,喜欢玩,百玩不厌,避免只能看不能玩的教具;艺术性——能充分吸引幼儿的兴趣;安全卫生——自制玩具的材料、工具及过程等应确保安全。•(3)废旧材料和蔬果制作。•(P103)三、美术欣赏•(一)幼儿美术欣赏的基本特征•幼儿美术欣赏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本能直觉期(0~2岁)和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时期(2~7岁)•1、本能直觉期•2、艺术符号感知期•(1)在自发情况下,幼儿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即当一件美术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他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这件美术作品的内容,很少有意识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2)在教育的干预下,幼儿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对于作品的造型、设色、构图及作品的情感表现与风格的感知与理解已有所表现。•(3)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P104)(二)幼儿审美心理的发展及特点•1、幼儿审美的心理发展•衡量儿童审美心理发展有两个标志:审美态度的发展、审美趣味的发展和变化。•(1)综合描述•第一、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