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二、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掌握递等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能正确地进行递等式计算。4.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难点:在理解两级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计算。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教师:大家都知道,公园里有许多娱乐项目,那小朋友们如果去公园的话,都喜欢玩哪些项目呢?学生1:我喜欢荡秋千。学生2:我喜欢玩单杠和跷跷板。……教师:老师小的时候也很喜欢玩跷跷板,不过大了之后就没怎么玩了,同学们能跟老师分享一下玩跷跷板的乐趣和感受吗?组织学生分享玩跷跷板的经历。(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的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然后指名说一说。学生:跷跷板乐园里有7位小朋友在观看,一共有3块跷跷板,每块跷跷板上有4人正在玩耍。教师:同学们知道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吗?教师引导:想一想,怎样列式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是分步列式,二是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三是添加了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充分说明和交流。教师:同学们都是怎么列式的呢?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分步运算:4×3=12,12+7=19综合算式:4×3+7或7+(4×3)或7+4×3教师:综合运算中三种不同的算式,它们是一样的吗?学生:一样,也不一样。教师:哪里一样?又是哪里不一样呢?学生:三种算式的数据和结果是一样的,运算符号是一样的,计算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但是排列不一样,而且其中一个算式还有小括号。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针仔细。含有小括号的算式7+(4×3)其实与算式7+4×3是一样的,它的小括号可以直接去掉而不影响算式的计算顺序和结果。同学们再看一看,在这几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那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教师:如果加号改成减号,拿运算顺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学生:不会,还是先算乘法。教师小结:在可以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教师:学习了上面的知识,老师来考察一下大家举一反三的能力。课件出示:56÷8+77+56÷8教师:同学们会计算这两个算式吗?学生:会。教师: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学生:一样的。教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教师: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反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教师:综合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共同小结,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48页做一做。教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把每个算式先计算的部分圈出来。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五)、课时作业计算。24÷6+57+3×736÷6×328÷4×656÷8-27×4+8板书设计分步运算:4×3=12,12+7=19综合算式:4×3+7或7+(4×3)或7+4×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的教学结合了情境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基本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和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有很多的不足。如在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形式不够丰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不能充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合作的参与度和效率不是很高,这几个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都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