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讲义体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朱德熙《语法讲义》的几点心得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出版于1983年9月,后多次在版。并对书中的观点有误之处加以订正,如朱德熙先生在重印序言中说:“第七章把句首的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一律看成主语(7.2),其实有的是状语,例如,屋里坐,明天见。这两类格式的区别可以从重音的位置看出来。‘屋里坐’‘明天见’的‘屋里’‘明天’必须重读。如果处所词、时间词作主语,重音只能落在后边谓语部分。这一点是陆俭明同志告诉我的。”朱德熙先生很有胆量承认自己的认识不足,是伟大学者的大胸怀。《语法讲义》在我国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构拟了以词组为本位的语法系统,是我国八十年代语法研究的一部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力作。直至今日其中的许多创见仍被学界加以借鉴和应用,是语法学界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两次读来《语法讲义》一书,仍有很多不明白之处,加上朱德熙先生也说过,有些问题为什么那么处理,道理没有交代清楚。我理解的也更是一知半解的了,读后也没有什么见解,但对本书的知识体系和特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一、《语法讲义》的来源《语法讲义》的底本是朱德熙先生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二)这门课程的讲义。当时只有十四章内容,出版前增加了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和第十八章几章的内容。二、《语法讲义》的结构框架《语法讲义》共有十八章的内容,第一章语法单位是对整个语法体系内容的总体概括,有语素、词、词组、句子。以下十七章的内容则是对其其进行的具体地、详细地阐释,概念、分类及相关语法问题,有词的构造,词类,六大结构,复句以及省略和倒装。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又是第三章词类的子章部分。三、《语法讲义》的突出特点(一)词组为本位的观点。汉语语法应以词组为本位,这是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并首先实践的。他的《语法讲义》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而在1982年发表的《语法分析和语钱体系》和《语法答向》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述了这一观点。所谓汉语语法应以词组为本位,就是说“由于汉语的句子构造原则跟词组构造原则墓本一致,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来描写句法,建立一种以词组为基点的语法体系”。同时,关于词类的划分,朱德熙先生强调了语法功能的重要性,认为意义在词类划分上不起作用。(二)否定兼语式。连谓结构是谓词或谓词结构连用的格式。如,去/看病把这类连谓结构记为V1+N+V2,V1是前一个动词,N是它的宾语,V2是最后一个直接成分里的动词。“不少语法著作把N指施事的一类称为递系式(或称兼语式),凡是N不指施事的(包括N与V2意义上没有直接联系的)统称为连动式,并认为递系式的特点是其中的N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前边V1的宾语,同时又是后边V2主语。连动式的特点则是V1和V2主语相同。这种看法恐怕不一定妥当。如果当N指施事时,说N是V2的主语,那么当N指受事时,是不是说N是V2的宾语呢?其实不管N与V2之间意义上有什么样的联系,从结构上说,N只是V1的宾语。”朱德熙先生否定了兼语式,把兼语式与连谓式合并,称作连谓结构。书中又列出了几种连谓结构,这里不对书中的各种情况加以赘述了,只写大的类别:1.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例如,笑着跟我打招呼。句中两个动词结构分别代表两个伴随着发生的动作,但中心在后者,前者说明后者的方式。例如,闹着玩。后一个动作结构表示目的。又如过了春节回学校,两个动词结构分别表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2.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例,我去买菜。“来”和“去”充任的连谓结构的前一个直接成分表示目的。3.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指的是形式为“是+N+V”的连谓结构。例如,“是当地的一所中学把他请去了”。4.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共有五种类型,分别列出例句:(1)有可能下雨(2有事情做(3)有个青年叫小晚(4)有话慢慢说(4)有病不能来(5)有三尺长。5.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之间又可以转换。(1)送一本书/给他和织了一件毛衣/给他(2)送给他一件/毛衣(3)给他/织了一件毛衣。朱德熙先生的观点有他的学术理由,但我还是认为保留兼语式比较好,首先,可以降低各种连谓结构之间混淆的可能性。其次,运用二分法来划分句子结构时,把兼语式也按照连谓结构来划分的话,逻辑上总还是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大家选他当教授。如按连谓结构来划分的话还是应有不妥之处,第一个动宾结构中宾语“他”与第二个动宾结构“当主席”之间应该还存有一层语法关系,暂不去考虑语义层面,他当主席是否已成事实。(三)主语和谓语三方面的关系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1.从结构上看,在正常情况下,主语一定在谓语之前,两者之间的联系,跟其它各种句结构比较起来,要算是松散的。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第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可以有停顿,而且主语后头可以加上“啊、呢、吧、嚜”等语气词跟谓语隔开。例如,这件事啊,得好好商量一下。第二,只要不引起误解,主语可以略去不说。例如,(这孩子)连他妈妈也不认识了。2.从语义上看,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很复杂的。那动词组成的谓语来说,主语所指的事物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主语指的事物是动作的发出者,即所谓施事;有的是受动作影响的事物,即所谓受事;有的是施事、受事以外的另一方,可以称为“与事”;有的动作的凭借工具;有的主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不要把主语跟动作的施事混为一谈。例如,“我们开会”,与“我们”是主语;“车修好了”,“车”是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我们”是施事,后一句的主语“车”是受事。也是就说主语与施事或者是受事无关。3.从表达上说,说话的人有选择主语的自由。同样的意思,可以选择施事作主语,也可以选择受事或是与事做主语。这里又涉及到主语与话题的区分,主题属于话语语言学的范畴,是语用平面上的概念;而主语则属于语法学的范畴,是句法平面上的概念。胡裕树、范晓两位先生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方平面》一文中提出主语和话题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主语与作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语义上有选择关系,而话题除兼作主语者外,则没有这种关系。动词、形容词可以决定主语,而不能决定话题。(二)话题出现于句首,而主语不一定出现于句首。(三)主语前边不能加介词,因此介词结构组成的短语不可能是主语;而话题前边有时可以加上一定的介词。(四)话题和主语不重合时,话题处在主谓结构的外层,处在主谓句外层的话题在句法上可以叫做提示语。与日语不同的是,日语的话题和主语都是有符号标志的,不像汉语这么复杂。话题有时又是和主语重合的,话题往往是说话人已经知道的事物,汉语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即让主语表示已知的确定的事物,而让宾语去表示不确定的事物。因此主语往往是有定的,具有周遍性的,宾语往往无定。四、我在语法知识方面的新认识(一)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也能带某些宾语。主要有:1.表示时量的、动量或程度的宾语。例如,休息了一会儿。2.表示运动终点的处所宾语。例如,飞昆明/来北京/去学校。3.表示存在、出现或是消失的存现宾语。例如,新到了一批货。这些类型的宾语成为准宾语,与一般宾语相对。(二)名动词。据我理解,名动词就是具有名词功能的动词,既可做谓语,又可以直接受名词修饰的动词但它还是动词。例如,政治影响/思想准备/经济剥削/工作计划中的“影响”“准备”“计划”。这样的名动词还有很多。说到名动词,当然还得提到名形容词。与名动词的性质一样,兼有名词性质的形容词,既可作宾语,又可受副词修饰。例如,机械,理想,规矩,道德,模范。名动词和名形容词是兼有名词性质的谓词。(三)“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书中讨论了“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的不同位性。例如,开车的技术/开车的人/我开的车。在“开车的人”里,“开车的”指称“人”,“我开的”指称“车”。可是,在“开车的技术”里,“开车的”不能指称“技术”,可见,这一类格式不是同位的偏正结构。这类偏正结构中的中心语是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也涉及到这个语法问题,只是叫法不同。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叫做“动语+的”结构,有着如下原则:“如果名词语(中心语)是‘动词语’中动词的一个配价成分,这个中心语的名词性词语就可以省略不说,反之,则不可”。也就是说,“人”是动词“开”的一个配价成分,所以在“开车的人”中“开车的”等于“人”;“技术”不是动词“开”的陪价成分,所以“开车的”不能指称“技术”。这与“‘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的不同位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比“‘的’字结构做定语的偏正结构的不同位性”阐述的逻辑清晰些,明其所以然。这就是动词配价理论的功劳,也是语法的新发展。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