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简答题1.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①血液循环与血液通透性的影响;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③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④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⑤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2.简述淋巴系统转运的特点:①某些特点物质如脂肪,蛋白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②当传染病,炎症,癌转移等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需要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③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而比过首过效应。3.简述药物在体内分布与靶向制剂设计的关系:理想的靶向给药体统应是传递药物到达靶器官或靶组织,使药物在治疗部位富集,而减少了药物在其他正常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4.药物代谢主要反应类型和药物代谢酶㈠第一相反应①氧化反应②还原反应③水解反应㈡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药物代谢酶系统:⑴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内质网上(细胞色素P450)⑵非微粒体酶系:肝脏、血浆、肠粘膜及其它组织5药物代谢对药理活性的影响①代谢使药理活性消失或降低。②代谢使药理活性增强。③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④代谢使药理作用类型改变。⑤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6.简述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①种属差异;②个体差异,即年龄,性别,病理状态;③遗传变异性;④P-糖蛋白。(二)非生理因素:①药物的理化性质;②给药途径与剂型;③给药剂量;④酶诱导与抑制作用;⑤药物的相互作用。7.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代谢使药理活性消失或降低,如普鲁卡因;②代谢使药理活性增强,如非那西丁;③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如前体药物环磷酰胺;④代谢使药理作用类型改变,如可待因;⑤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如异烟肼。8.为什么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某些药物时要适当调整给药方案?答:肝功能不足时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以肝药酶和肝血流量的影响明显。大部分药物通过口服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当肝功能不足时,肝药酶的合成减少,细胞色素P450含量降低,可减少许多药物的生物转化而使药物浓度升高,生物利用度变大,药效增强或引发毒性反应。肾脏疾病时,可使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蓄积而加强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反应。9.药剂学所涉及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各包括那些方面剂型因素:1)药物的物理性质;2)药物的化学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量方法;4)辅料的性质和用量;5)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6)工艺流程,贮存条件等;7)中药材产地,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及贮存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属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等。10.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的研究目的: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一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11.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特性及速度过程。被动转运的特点:①.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②.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③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④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现一级速度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特异性载体;③.转运过程须消耗能量(ATP);④.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抑制作用;⑤.转运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活性有关;⑥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⑦.存在物质结构特异性和吸收部位特异性。主动转运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12.简述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被动扩散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相同点是均需要载体参与,有结构特异性和饱和现象,且无膜变形;不同点是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且由浓度差来推动扩散。促进扩散与被动扩散:相同点是药物均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且均不需要消耗能量,无膜变形,不同点是促进扩散的速度要比被动扩散的速度快得多,且转运过程需要载体,有结构特异性和饱和现象。13.为什么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由于小肠粘膜上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是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短的圆筒形内面积增加约600倍。因此,小肠粘膜中拥有药物接触的广大表面积,约达200m2左右,药物通过绒毛后进入毛细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纤维的固有层。药物吸收的途径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被血液带走,也可以通过乳糜淋巴管到淋巴管,但绒毛中的血液速度比淋巴液快500-1000倍,故在吸收过程中,淋巴系统的作用只占一小部分,小肠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14.胃肠液PH值变化对口服药物吸收有何影响。1.由于胃液的PH呈酸性,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而弱碱性药物的吸收甚少,小肠较高的PH环境是弱碱性药物最佳的吸收部位;2.消化道中不同的PH环境决定弱酸性和弱碱性物质的解离状态,由于消化道上皮细胞膜是一种类脂膜,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因此,消化道PH值对药物的吸收有很大的影响;3.主动转运的药物是在特定部位受载体或酶系统作用吸收,不受消化道PH值变化的影响;4.胃肠道中酸碱性环境可能最某些药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15简述药物肾脏代谢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肾脏排泄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球主动分泌,肾小球重吸收影响肾脏排泄的因素:①药物及其本身的性质:分子量脂溶性pKa值②尿液PH和尿液流量③合并用药④肾疾患16.如何根据肾清除率的大小判断药物的肾排泄机制?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约为125ml/min①若一个药物只有肾小球滤过而没有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则肾清除率为125ml/min②若Cl125ml/min,则表示除由肾小球滤过外,肯定存在肾小管分泌,可能存在肾小管重吸收,且重吸收小于分泌③Cl125ml/min,则表示除由肾小球滤过外,肯定存在肾小管重吸收,可能存在肾小管分泌,且重吸收大于分泌17.简述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点?排泄过程:血液中的药物→肝细胞→毛细胞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粪便药物随胆汁穿越肝细胞膜是转运机制是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药物胆汁排泄的特点:经胆汁排泄的药物,须分子量高且有极强的极性基团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㈠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极性、分子量等。㈡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年龄、胆汁流量、药物生物转化过程等。18.肝肠循环有何意义?①延长药效②有利于胆囊疾病的治疗③出现双峰现象④增加肝脏负担19.简述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①药物消除不遵守简单的一级动力学过程,而遵从米氏方程;②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③AUC与剂量不成正比④剂量与血药浓度不成正比⑤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也不与剂量成正比⑥药物代谢产物的组成和比例可因剂量变化而变化20.药物的哪些理化性质会影响其溶出?答:1.药物的溶解度2.粒子大小3.多晶型,不同晶型的溶解度与溶出度顺序:无定形亚稳定型稳定型4.溶剂化物,溶剂化物的溶解度与溶出度顺序: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21.不同剂型的制剂口服后,其吸收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答:吸收速度大小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剂.因为药物的不同剂型,药物的溶出速度不同,其吸收的速度与程度相差很大,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22.简述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和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办法。答: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1.消化系统因素:①胃肠液影响;②胃排空和胃空速率;③肠内运行;④食物的影响;⑤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2.循环系统的因素;3.疾病因素。二.物理化学因素:1.解离度与脂溶性;2.溶出速度;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三.剂型因素:1.剂型影响;2.制剂处方的影响:①辅料的影响;②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③制备工艺的影响。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1.剂型:各种口服剂型吸收速度的次序依次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2.制剂处方和辅料3.制备工艺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1.提高药物溶出速度:①制成水溶性前体药物;②制成盐类;③制成无定型药物;④合成磷脂复合物;⑤加入表面活性剂;⑥增加药物的表面积。2,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23.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答:一.在体法:1.肠道灌注法;2.肠襻法。二.体外法:1.组织流动室法;2.外翻肠囊法;3.外翻肠环法;4.细胞培养模型。三.体内法24.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A.体外法㈠药物在肝脏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②重组P450酶体外温孵法③肝细胞体外温孵法④离体肝灌流法⑤肝切片法㈡药物在胃肠道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①胃肠道内容物温孵培养法②全粪便温孵培养法③Caco-2细胞系体外模型B.体内法①传统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②微透析取样研究法③非侵入法④呼吸分析法24.如何根据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答:①V=2.5~5L,说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多见于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的药物或水溶性药物,如伊文思蓝,吲哚花青绿。(C血C组)。②V=10~20L,说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细胞间液,如溴化物,碘化物,不宜透过细胞膜。③V=40L,说明药物均匀分布于细胞内外液,如安替比林,易透过细胞膜。(C血=C组)。④V=100~200L,说明药物有特异性组织分布,主要是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可大量储存于脂肪或与特异性物质结合,如硫喷妥钠可大量储存于脂肪组织,I131可大量浓集于甲状腺。(C血C组)。25.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㈠药物剂型因素的研究①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②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③研究药物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之间的关系④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控释制剂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㈡中药及其制剂的体内研究㈢药物的构动关系与构效关系研究㈣药物及其制剂质量评价研究㈤探索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26.简述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特征及速度过程?被动转运的速度特征:一级速度过程。被动转运的特点:1.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主动转运的特征为:1.逆浓度梯度转运;2.需要特异性载体3.转运过程须消耗能量(ATP);4.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5.转运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6.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7.存在物质结构特异性和吸收部位特异性;2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㈠胃肠道的体液环境㈡胃肠道的运动①胃的运动②胃空速率③小肠运动㈢胃肠道的代谢反应㈣胃肠道的血液和淋巴循环①胃肠道血流速度②首过效应③淋巴系统㈤食物①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②促进药物的吸收㈥P-糖蛋白㈦病理学因素①胃肠道运行时间的改变②胃肠道吸收部位完整性的缺失③胆汁分泌减少④肝病及肝功能不良者28..药物胃肠转运机制①通过不流动水层②通过肠上皮③透过细胞间隙④通过淋巴吸收29.30.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生物膜的性质:1.膜的流动性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3.膜结构的半透性31.药物向脑内转运的特点㈠血液──组织屏障:①血液-脑屏障②血液-脑脊液屏障③脑脊液-脑屏障㈡药物从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主动转运:受血脑屏障影响小;被动转运:受血脑屏障影响大,与药物解离度和脂溶性有关㈢药物从中枢神经系统向血液的排除主动转运:从脑脊液经脉络丛进入血液;被动转运:通过蛛网膜滤过方式进行32.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⑴颈动脉灌注高渗甘露醇溶液。⑵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增加化合物脂溶性。⑶制备纳米载药微粒,粒径小于100nm,对微粒表面进行聚乙二醇修饰。⑷利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性载体,如氨基酸载体、葡萄糖载体等,在载药微粒表面连接上相应的配体,通过载体媒介转运进入脑组织内。⑸通过鼻腔途径给药。33.药物组织分布过程及影响因素药物由血液分布到各个脏器组织的过程:①药物随血流转运到各个脏器组织;②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入组织。影响因素:(1)速度因素:①透过限制型分布;②关住限制型分布。(2)程度分布:①药物的分子量;②药物的脂溶性;③药物的PKa与环境PH;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