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龙应台的散文特点篇一:浅谈龙应台杂文风格浅谈龙应台杂文风格在二十世纪台湾文学史中,龙应台1985年的一本《野火集》,烧遍全台,形成余光中所比喻的强烈的“龙卷风”。《野火集》一月再版27次的盛况,在港台大陆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台湾到欧洲、新加坡、香港、大陆,二十年来,龙应台一直“放火”不断、影响深远。从她笔锋犀利的《野火集》到款款深情的《目送》,她的写作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无论哪种风格,她的文章总能有很大的影响。其杂文到底有怎么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使得她的杂文有如此大的影响?本文试从她两种写作风格的不同内容入手进行思考和论述:一、对制度的批判-----胆识超群,犀利尖锐龙应台杂文文风的犀利恣肆、泼辣大胆、锋芒直露,可第2页共18页谓是给读者留下的最为首要的印象。在80年代的中国台湾,制度的混论、言论的不自由。人在半夜被麻袋罩住石沉大海,失踪的人不计其数。在这样的环境下,龙应台依旧用犀利尖锐的笔锋揭开台湾的疮疤。读她的文章常常忍不住要“拍案叫好”,但也常为她的坦诚和尖锐捏一把冷汗。下面节选她的一些片段: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们做的是没头没脑的“宣扬”工夫—贴标语,作宣传,铸世界上最大、最高、最贵的铜像??这不是心虚的暴发户心态,是什么?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我们有社会问题和文化危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造个大铜像来自我陶醉,宣称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掌门人。—《不要遮住我的阳光》我可不懂,台湾有的缺点,与西方有什么关联?难道说,好,意大利也脏,所以台湾脏得有道理?墨西哥的污染也很严重,所以我们污染没有关系?—《正眼看西方》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她绝不空洞地指责制度和法律,而是从生活出发,从老百姓身边的琐事说起,所说的事,就第3页共18页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而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她用文字来发出呐喊,提醒我们这些生活的混混沉沉的人对社会、对环境、对人,对已,产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然后分析、说理,直指问题的核心,绝不转弯抹角,闪烁其词,故常使人有酣畅淋漓之痛快。我从没到过台湾,对台湾的了解也很肤浅,但通过拜读龙应台的文章,感觉80年代的台湾正如我们现在的大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不正如当年的台湾吗《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写出了人的怕事、冷漠,今年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不就很好的说明了吗?《幼稚园大学》写出了学生被学校、家长、老师“赶着走”,丧失了如何思考和独立的能力。如今的中国教育不也是一样吗?所以二十年后的我读起来还是觉得很有共鸣。在读的过程中也让我时常感到可悲。二十年前的情况和现在竟是如此的相像。可见我们的社会进步的是如此的缓慢。从中也确确地感受到台湾和大陆不仅有着相同的血缘和一脉相传的文化与传统,也共有相同的劣根性和陋习。而面对由此而滋长的社会痈疽和毒瘤,有的人熟视无睹,有的人掩面而过,有的人忧心仲忡,却又无奈地摇摇头,也有人试图擦些止痛水,撒些消炎粉什么的,敷衍了事。但面对痈疽需要的是高明的医生,举一把锋利的手术力,划开痈疽,放出脓血,刻去毒瘤,除去病根。龙应第4页共18页台正是这样的人,她义不容辞地举起了这把刀,毅然地揭开了社会的种种病象。或许这把刀会刺痛我们民族的自尊,或许会牵动社会的某些神经,但更多的人表示出了赞赏和饮佩,因为那把刀上分明刻着一个“爱”字。赞同有人称龙女士为“女鲁迅”,于刀光剑影之中,感受她的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诚挚,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烧掉腐朽和丑陋,去除不义和不公,以此清出一片干净的地方来,使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好。二、对生命的思索----款款深情、温柔婉转作为华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不让须眉的万丈豪气。然而她后期的写作风格转变了,《孩子,你慢慢来》、《目送》其文风令人惊叹,她的文字原来也可以款款深情,温柔婉转。是的,她是一个勇敢洒脱的女性,但也有她放不下的一面、有她心中最柔软的一面。有的人说她越写越小,大为失望,但就如作者所说以前是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那些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只是枝叶。而真正的、实质的、比较接近生命本体的,其实是《目送》这样的写作。面对各种的离别,她拿起笔,蘸满深情,勾勒出一次又一次目送的“背影”。这本“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目送》,由74篇散文组成,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第5页共18页和绝然的虚无。充分展现了作者做为女性特有的爱的生命感悟。这是一本生死笔记,忧伤,美丽而深邃。淡淡的文字,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情感,深深的认识。在作者的笔下,淡淡的文字里诠释的是母亲目送着孩子、与女儿目送着父亲的深深的情感,在这些一个个与自己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的背影,看到的不是别离时难分难舍的忧伤,有的只是淡淡的失落,淡淡的无奈,这些淡淡的失落与淡淡无奈里寄托着的不仅是她对儿子与父亲的骨肉之情,更是她对人生必经这一幕的理性思考。文章中的骨肉之情很深很深,深到足以让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女儿热泪满流。《目送》里她注视着儿子和父亲那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的背影,而对于那内心世界里距离越来越深的背影,作者有着的却是深深的理解与欣然接受的旷达情怀,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自然的,别离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让他飞,让他走,不必执着不放手。“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正是这样最真挚的细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龙应台还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对父母、兄弟、儿子深情的爱。对年迈的父母,龙应台像对孩子一样照顾和呵护:她为父亲清理失禁的屎尿;她给曾经爱美的母亲染完指甲又染趾甲;她陪着第6页共18页失眠的母亲深夜去街头吃东西;她因为要离开而提前二十四小时开始耐心安慰失忆的母亲??就是这些平常的琐碎,却闪耀着爱的光辉,这样的文字仿佛能穿透千年直抵人心最柔软的部分。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这分明就是一堂“生命之课”、一堂“爱之课”!综上所看,无论是火花四射的《野火》,还是温柔婉转的《目送》,吸引大家的不是她的文笔有多么的辛辣,或有多么的优美,而是她心中的爱感染着大家。面对社会种种病象,怒发冲冠,是因为她爱这个地方,她希望这个地方越来越好,正如她在《台湾是谁的家?》中写到:我从来不忌讳大声说台湾是我“生了梅毒的母亲”,也不犹豫地告诉你台北是我所见过最庸俗最丑陋的城市。--我不怕你骂我数典忘祖。因为我对台湾有信心。无论她怎么样,我都爱她。”是的,正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她发出的不是反动的声音,而是爱的呐喊。而《目送》则是真正接近生命的本体,书写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最刻骨铭心的爱。目送亲人、叙写亲情,是因为心中有爱。她爱她的家人,也明白到生离死别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所以她写下来,让大家一起思考:到底什么是最宝贵的。不管她是“横眉冷对千夫指”还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贯穿其中的都是爱。正如她所说的,无论笔下书写的是什么,都总有一个核心,那便是对人最深第7页共18页的关切。爱是生命的永恒主题。有爱的文章才会感动人,才会影响人。这就是龙应台的文章的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龙应台著《野火集》三联书店20XX年版【2】龙应台著《目送》三年书店20XX年版【3】王进著《龙应台、三毛、席慕容三家论札之一》篇二:龙应台散文中优美的语句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中的感人句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第8页共18页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候,怎么收拾?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我的前半生是个王子,后半生是个乞丐,但是王子和乞丐像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其实一直同时存在,只是当下不知道而已。我路过一场草地的婚礼。白色的帐篷一簇一簇搭在绿色的草坪上,海风习习,明月当空,凤凰木的细叶在夜空里飘落,像落(:龙应台的散文特点)花微微。几百个宾客坐在月光里,乐队正吹着欢娱的小喇叭。一盏小灯下,竖着一张照片——新郎和新娘相拥而立的小照片。好静。篇三:1龙应台4篇经典美文阅读答案一、龙应台:1、作家简介:第9页共18页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著名华文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中国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龙应台,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教授、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现任香港大学传媒及新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台湾)徐贤修讲座教授。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目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2、中考链接:《只慢八分钟》(20XX年湖北宜昌中考)《怎么跌的有尊严》(20XX年成都中考)《番薯》(20XX年淄博中考)3、名句赏析:1、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龙应台《目送》2、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第10页共18页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目送》4、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龙应台5、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龙应台《目送》6、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龙应台《目送》7、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8、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龙应台《目送》9、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龙应台《目送》10、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第11页共18页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