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我对中国画创新的认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我对中国画创新的认识姓名:韩宏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术学指导教师:刘永杰20080301我对中国画创新的认识作者:韩宏斌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罗兴华.陆少敏传统绘画艺术与时尚的当代设计2004中国传统绘画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融汇着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精神,它涵盖着文学、书法、篆刻等诸多层面的美学,区别于其他的任何一种绘画形式而成为独特的东方绘画体系。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性质及特点与中国画很相似,有着内在的血脉联系。中国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具有深厚的民族内涵,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深入研究其艺术理念,将有效地推动现代艺术设计和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2.学位论文鹿咏关于中国画教学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思考2007中国画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生,在中国区域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的话语体系。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优良传统。中国画的这些优良传统正是靠中国画的教学才能得以延续继承下来。研究中国画教学,就会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美术教学传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改革试验则主要是借鉴西方的,起步晚,时间短。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学堂教育出现之前,丰富的传统美术教育资源作为中国艺术得以承袭延续发扬的重要方式,延续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艺术高峰迭起,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中国古代美术史上,艺术家们积累了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这些传统美术教育中的优秀理论经验在今天的学校美术教育中依然闪耀着熠熠光辉。本文主要是先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中国画教学的各种形式,再来论述当今中国画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第一章“传统美术教育中国画的教学”。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师徒传承式的中国画教学和画院正宗式的中国画教学方式,并分析了这两种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各自利弊之处。提出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两种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当今的中国画教学应从中吸取营养成分,为己所用。第二章“西学引入后的中国画教学”。主要是从西化的中国画现代教学和西化后中国画教学的得失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尤其是西方素描画法的引入对中国画教学产生的影响。第三章“关于现代中国画教学发展趋势的思考”。对当今学院式教学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且论述了自我认识中的新的中国画教学的构建方向,以及如何去构建现代新的中国画教学。3.期刊论文樊萍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意境-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具有一定的关系,它们是心与物的关系.重视陶瓷绘画艺术,对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4.学位论文卞春玲当代绘画语境中的中国画“空白”艺术2009中国画这门艺术形式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奔涌的激流,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与文化积淀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美学表现力。中国画“空白”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殊形式语言,它在中国画中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以中国画“空白”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结合传统与现代中国画创作中对“空白”运用,理出一条纵向脉络,一直延伸至当今画界精英如何以现实作品展现对“空白”规律的把握与开掘,并以此为媒介点探讨当代绘画语境下中国画中“空白”的现代意义。使中国画这种特定艺术语言更加充实完善,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与永恒的感染力。论文主要划分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中国画“空白”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三、四章是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充分理解传统中国画“空白”的内涵和特征后,结合对传统与现代中国画作品空白的分析,研究当代绘画语境下中国画“空白”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现代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画“空白”艺术作为中国画创新的一个方面,不仅是观念、意识的创新,还表现在材料、技法等多方面的领悟和提高。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拓展与创新,是保持中国画艺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条件。5.期刊论文孙茜当代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大众文艺2009,(6)近20年中国画现代化转化呈多元化发展,其核心即为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不能把握中国文化和中国画的内在结构关系,不了解中国画发展的本质规律,不明确文人画和笔墨在国画中的地位和意义,就会削弱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独特价值,甚至丧失中国画的精华,迷失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中国画应从传统中寻求突破与创新.今天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无疑会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发展,对当代中国画创作诸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6.学位论文王建红中国画的构图分析——用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再认识中国画2005由于对艺术采取的探索态度,西方人士在绘画中总结出了很多科学规律。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根据大量的对人的视知觉试验得出了一系列的与构图因素有关的理论。艺术是由人创造的,这便是分析的基础——人,既然都是人,由于在物理、生理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其绘画艺术在视知觉上沟通的可能性。虽然,中西方由于所处人文环境的差异,艺术上随之存在巨大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其规律的相通性。在本文中,正是基于人类所具有的视知觉共通性,将西方的构图理论规律(阿恩海姆的有关理论)纳入中国本土的绘画艺术构图的具体分析中。在第一章、第二章中主要是阐述阿恩海姆有关绘画构图的视知觉理论,并辅之以中国绘画构图的例证简述。然后在第三章节运用各论点着重针对个案《步辇图》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剖析。通过个例的分析来完成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重新认识。7.期刊论文栗嘉忆中西方绘画艺术之对话——中国画与油画的比较-跨世纪(学术版)2009,17(3)中西方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政治、哲学等)的影响,中国画与西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观察方法、表现语言、构图处理、色彩运用等各个方面.但随着文化交流的相互渗入,二者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了先辈遗留下来的风格,同时也加入了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出现了融合的趋势.8.学位论文岳婷从中西方绘画中比较谈中国画线条的独立艺术价值2009本文对中国画线条的独立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在客观的形体中,事实上其实并不存在线,线只是面与面得交界。而绘画中的线则只是画家们靠自己的主观想象创造出来的。中国很早就创造性地用线条去造型,比如原始时期的彩陶绘画,岩画,墓室帛画和壁画以及画像石和画像砖等。而且在此之后,中国画一直沿用着线作为塑造客观物象的基本手段,并且将其发展,提高,使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且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画如春蚕吐丝,纤柔优美,紧劲连绵。唐代吴道子的豪放健美,笔不周而意周,画出了天衣飞扬的效果。此后也有不少画家着力追求高度简练的线条来表现丰富的内容,如南宋梁楷的减笔等画法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由于书法与绘画工具相同,行笔也有某种共同性,因而唐代的张彦远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元代以后,则更加重视吸取书法用笔入画,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直到清代扬州八怪及吴昌硕所表现的金石感而使中国画的用线达到了高峰。而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甚至是在绘画工具方面的不同,西方绘画则是比较注重客观物象的体面和光影,线主要是与绘画中的体面,光影,明暗构成等而存在的,线本身并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直到后期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凡高等画家开始注重主观心灵的动与力的表现,并用线条来作为表现心灵律动的手段。虽然在这一点上与中国画线条寄情达意的功用有相似之处,但是纵观西方绘画的历史,线条的作用和意义是随着不同时期的绘画流派成折节方式发展的。与其不同,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线的历史,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发展是呈直杆式的。虽然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也具有“以线状物”的功能,但是线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向却始终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而且中国绘画的线条蕴含着悠远的哲理,神秘而不可喻,它不仅可以表现自然的形和空间,反映出画家对客观物象的认知,理解以及抽象的概括,而且更蕴含着画家的主观意向和思想情感,这一点已经超越了单纯地对形和空间的表现,更是将形,意,情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画的线条有着区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立的艺术价值。9.期刊论文姜强.汪勇.JIANGQiang.WANGYong论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神韵的融合-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4)纵观诸多的陶瓷艺术作品,无一不是陶瓷艺术家思想和情感在瓷坯上的结晶,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情感因素和人文情怀,极富寓意性和启示性.中国画艺术与陶瓷绘画表现虽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发展轨迹及表现栽体,但又相互影响异中有同.二者在表象的技法上互为传承借鍪的同时,从内在的气韵、意趣、审美精神上更可感受到二者相融、相通的共同性.这种互为作用性通过艺术家在长期实践中对艺术传统、对人英文明史、对时代精神风貌、观念充分了解与深刻理解之后,在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思维意识的更新中以最佳的方式体现在陶瓷作品中.10.学位论文丁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关于近现代中国画变革的感言2007中国古典绘画传承数千年,独立而有个性,各朝各代画家不懈努力,促使中国画形成迥异于它国的艺术形态,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一枝独秀。更传于邻邦,远及于西方,使得西方近现代绘画受其影响。近现代由于西方物质文明远超于中国,西方绘画也反过来影响中国绘画,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大批中国学人留学欧美或东瀛,学成归来之后,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和创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使中国绘画较之传统已有了许多的变化。由此中西方绘画的交流学习绵绵不断,而这种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展己之盈益人之拙。形成了中西互补的良好势头。本文从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的角度,通过追寻近现代中国画发展中的轨迹,探讨中西绘画体用关系的实际运用,以及西画基础在学习中国画实践中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绘画的比对研究,以个案分析为例证,初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妙用。文章由摘要、引言、第一章中西画法渊源的差异、第二章中西绘画语言与技法的差异、第三章中西绘画语言交汇和结语、后记、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系统地分析中国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存在的差异和共性,从而以传统中国画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近现代中国画发展的轨迹,并以此作为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实践、创作实践提供思考的平台。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584a459-6945-4a31-9bab-9dfa00f9c7cd下载时间:2010年9月23日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