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面向21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设计方案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进度计划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流程图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教育创新是实践教学的灵魂——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路市场调查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2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996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当时,中国的社会学专业教学刚刚恢复了18年,从全国范围来看,社会学刚刚完成了队伍的重建和资源整合,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加快了自己的转型步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的时代需要,社会学专业究竟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合崭新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成为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严格说来,社会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是能够熟练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专门性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不仅应该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解答社会问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相对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现行的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还是3停留在简单的“教与学”的静态模式中,由于对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方法的实质还缺乏深切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许多人还仅仅是站在传统的立场、用哲学和人文学的眼光看待社会学,这就势必会造成对社会学的狭隘理解,进而在教学活动中忽略对于学生进行规范的社会学方法的训练,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培养出基础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正如教育部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即是存在着三个脱节:即理论与方法相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反复研讨,我们提出了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道德完善的合格公民;(2)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合格的基础性人才;(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强调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4鉴于社会学本身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又突出强调实证的社会科学学科,理论的主导性和现实的实践性并重就成为这门学科的特殊要求,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够牢固地掌握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知识,又能很好地运用所学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社会学专业教学组织和管理中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提出了“适应时代变化,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一条社会学本科学生培养的新思路”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指导教师这三个本科教学的基本环节上狠下功夫,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三位一体”的社会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绘制了下述基本流程,如图所示:学生教师实践教学践lilunkech理论课程程5本流程图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手段”,紧紧围绕学生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课程设置得到进一步完善,师生互动得到深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出发点和核心,从而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合格人才。这种模式的具体阐述就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导师制度为保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追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学理论课程体系,强化对于学生的理论课程教育和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了解和系统掌握社会学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的专门人才。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专业课),二是相关的特色课程(指定选修课),三是选修课程(任选课)。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11门核心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和教师的配备等方面都尽量做到突出重点、优先配置;对于虽未列入核心课程但对于社会学专业学习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哲学概论6等课程,都选聘最好的教师给学生开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还确定了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特色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通过特色课程引导高年级学生尝试科学研究。我们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是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通识和专业培养的特点,在保持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要适应市场需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开设一些学科相关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我们延续了社会学专业传统中以中、外社会学理论为主打科目的社会学理论教学模式,开设了社会学概论、中外社会思想史、社会学说史、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现代)、社会学原著导读(双语)等理论课程,突出社会调查方法、市场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SPSS等社会学方法的教学,并强调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2、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综合培养本科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学最重要的特色是两个方面:调查研究方法和对社会现象的综合研究。为此,应当促进专业课程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技能、方法的训练,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积极7创造实践条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深刻把握社会学专业基本知识的内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是我们贯彻课程体系改革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进行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自1999年三月起,我们按照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先后在社会学专业本科96、97、98、99、2000、2001六个年级组织进行了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丰富的经验资料。如何找到一条贯彻人才培养思想切实有效的办法,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什么为突破口。在充分的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摸索出一条以“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夯实基础理论为重点、以锤炼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新路,突出“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强化实践教学是我们贯彻整套方案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种能力,四个阶段,五种措施,六项全能,综合创新,全面发展”。“一个中心”即:实践教学的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贯彻“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的原则,教师通过理论引导、方法训练和案例讲解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做到独立思考、自主选题、自行操作、实践检验,真正在实践中获得全面锤炼。这是我们进行8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和基本原则;“两个重点”即:实践教学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两个重点,也就是要在实践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认识自己是一个自己的研究者,必须学会站在研究者的立场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知问题,在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前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综合训练;“三种能力”的教学思路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并且把“观察能力”分解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项指标;把“分析问题”具体化为“设计研究方案”、“设计问卷”和实施研究方案等项内容,从而使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落在实处;“四个阶段”就是将20周的实践教学分为“理论教学”、“自主选题”、“项目实施”和“总结报告”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为此专门设计了《实践教学流程图》和《实践教学推进计划》,方面了管理和执行,从而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过程;“五个措施”即是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其具体做法是:1)加强教师的业务指导,使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事可做、有事要做”;2)采取各9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选题报告”的方式强化学生“必须做”且“必须做好”的质量意识;3)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挑战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研究项目调动师生研究的积极性;4)强化考核,以实践教学进程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的考核要求;5)坚持效果评估,在每年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课题组长和指导老师分别作出完整地项目总结,并及时评估结果作为实践教学地方案的修改依据。“六项全能”即是我们通过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所谓的“六项全能”即“人人都会自主选择课题研究、人人都会查询文献资料、人人都会撰写研究方案、人人都有机会担任项目负责人、人人都有能力开展调查和研究、人人都能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六项全能即是对上述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实施方案;锤炼了一支实践教学、辅导、实施和管理的教师队伍;较好地达到了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锻炼了学生的才干;形成了一批具有新意的研究选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初级科学研究成果;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3、以导师制为保障,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全10面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以科学研究推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虽说导师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异地办学中师生联系较少的问题,但是,当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开始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思想、探讨专业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时候起,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作用就充分地被发挥出来了。还可以说,这种本科生导师制是我们对实践教学成果的一种延伸,同时也是研究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一般的本科生教学在前三个学年都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只是在最后的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向与自己关系较熟的老师请教而已。但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到本科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从二年级开始就为每个课题小组配备了指导老师,由于本科生人数较多,一般而言是按照1比10的比例配置专门辅导老师,并实行导师活动日,每周周末学生和导师定期会面,由导师主持围绕一些议题进行学术讨论会。同时,导师还多方邀请国内外专家给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讲学,并鼓励本科生和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本科生导师制给本科生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气象。这首先表现在社会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需要将理论、方法很好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鉴于本科生思维尚不成熟,需11要老师答疑解惑、积极引导、有效鼓励,因此,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积极捕捉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的思考方式。其次在于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去,让同学们亲身感受、体验科学研究,培养同学们对社会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再次,这种制度化的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成材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对学生成长形成了积极的推动力量。在这方面一个非常明显的收获是将这种专门导师辅导的制度延伸至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这种导师制的确立使得学生可以在一开始就有一个与自己兴趣接近的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将这个研究持续化,从而形成有

1 / 9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