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1/7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中国经营报》发表题为“本周聚焦二‘嫦娥’奔月”的文章指出,“嫦娥二号”10月1日完美升空,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关于这一战略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1995年做出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B.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这一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D.这一战略的实施推动了“863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3.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4.毛泽东题词中的“百花齐放”是在哪一领域实行的A.社会科学B.文艺和学术C.自然科学D.尖端科技领域5.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6.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年代高等教育中等技校中等师范中学小学197532.634.4/39.345.0198023.437.226.039.644.6198530.038.6/40.244.8199033.742.452.441.946.2199538.548.362.845.247.5A.20世纪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明显减少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2/77.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B.对外开放的实施C.现代主义的流行D.“左”倾错误的纠正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A.袁隆平B.邓稼先C.钱学森D.王淦昌9.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①科技领域②军事领域③文艺领域④金融领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0.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全国扫盲运动的客观需要B.“双百方针”的积极推动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D.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11.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做出了卓越贡献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3/713.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D.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14.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年代高等教育中等技校中等师范中学小学197532.634.439.345.0198023.437.226.039.644.6198530.038.640.244.8199033.742.452.441.946.2199538.548.362.845.247.5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15.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A.批评了文艺领域中僵化教条思想B.纠正了对于学术研究的政治干预C.确保了文艺创作持续和长期繁荣D.推动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潮流16.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B.20世纪90年代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D.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17.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刘洋当选“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18.1951年下半年,约里奥•居里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约里奥•居里之意是建议中国A.对美国和苏联要先发制人B.赶在美苏之前造出核武器C.拥有核武器才能提高国防能力D.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4/7----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2)秦汉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结束过程中的两个重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百花齐放”局面遭遇寒流主要是在什么时期?(3)由此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1935年赴美留学并任教。他认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经过中国政府与美国外交谈判,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获奖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授予颁奖词:“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奚启新《钱学森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三、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材料二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美国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中国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材料三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主与古希腊雅典民主相比,它提供了哪些“新东西”?(2)以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为出发点,分析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22.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5/7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据梁启超《李鸿章传》材料二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6/7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D7.【答案】A8.【答案】A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C14.【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