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作者:任保平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刊名:税务与经济英文刊名:TAXATIONANDECONOMY年,卷(期):2003,(1)被引用次数:6次参考文献(8条)1.张精华德国市场经济体制19942.左中海日本市场经济体制19943.夏永祥.党国印英国市场经济体制19944.田永官社会保障体系19945.林珏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19946.AH罗伯逊美国的社会保障19977.殷汝祥.衣维明澳大利亚市场经济体制19948.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1998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蔡玲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构建研究——以湖北省社会保障建设为例2006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一种手段,也是公民所享有的一种权利。尽管社会保障并不是只面向弱势群体的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社会制度体系,它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表现在社会弱势群体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具体对象,而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最基本的职责,进而以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免于沦为弱势群体的同时尽可能地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为历史使命。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保护的重要制度之一,在弱势群体社会保护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公正或公平的角度出发。从广义上说,弱势群体是指相对于社会公认的某种价值标准(如性别、收入、身体状况、文化等)而言,在社会的同类人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的集合。本文讨论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因自身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而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社会生活状况和就业竞争能力较差的群体。它主要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种基本类型。从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的状况来看,弱势群体的规模较大,数量较多,主要包括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经济上贫困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社会性弱势群体中大多数是我国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中的产物,有很强的同质性、群体性,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并且,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社会保障,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及主要运行原则的理论概括,它反映了一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方向。社会保障模式是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确立切合实际的社会保障模式对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保障模式的确立需要遵循普遍性与区别性相结合的原则,还需要考虑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保障立法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客观要求,又要客观估量所处时代的经济承受能力,以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行为目标。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一个基本理论基础或立法原则,在政策导向中公平多一点,还是效率多一点都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对人民权益的保障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市场竞争导致贫富分化日愈严重并感到有失公平时,政府就应该将政策导向转向公平,使社会保障模式能体现出更多的公平,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和保护。因为改革中弱势群体的凸现,是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所导致的。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探寻其成因,从而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地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才能使社会得以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在这一关键的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发挥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通过界定弱势群体的概念、分类和特征,分析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并且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指出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应当承担的责任。第二章主要分析社会保障模式确立的规律和原则。首先第一部分分析社会保障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然后从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以来的国内外的三种基本社会保障模式出发,分析不同社会保障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总结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和教训;第二部分分析社会保障模式确立的规律和原则,指出社会保障模式的确立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为第三部分的分析提供依据;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模式的理论导向应该有所调整,具体体现在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作用,适当调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公平适度多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获取和谐社会目标的同时获得长期的高收益。第三章以湖北省社会保障建设为例,分析城镇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和特征,总结湖北省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社会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湖北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分析湖北省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的成就和不足对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构建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第四章提出针对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模式,它是一种“救助+保险”的社会保障模式,即对生理性弱势群体以社会救助为主,社会保险对社会性弱势群体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未来方向是以“保险型”模式作为我国今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模式。2.期刊论文林淑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诉求、求实原则与过渡性安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6)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化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在现阶段,探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与中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三维社会保障模式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3.学位论文李敏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探索2007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产生,一方面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为工业等产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到2006年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规模约为1.2亿人,农民工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此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仍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边缘境地,农民工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来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相关制度设计与政策方案还不完善,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与农民工有关的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但初步效果并不理想。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学术界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完善的政策建议。这表明要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效实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鉴于此,笔者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以对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作深一步的探讨。通过对学者们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成果的收集、汇总和梳理,结合中央最新的政策精神以及实践发展动态,探索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和其他相关制度的路径,以保障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及社会保障等基本权利,提出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构想。全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章农民工的概念和分类,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农民工的产生及现状;在第二、三章中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情况,侧重于探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进而阐述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全文的重点,第四章在对既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提出完善的措施,并进一步论证建立全方位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设想以及配套的政策建议。4.期刊论文张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与体系构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3(2)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减震器,在借鉴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并确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模式,构建起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5.学位论文王岩中国社会保障问题探究2009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在一个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就是从社会保障模式的一般性分析开始,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历程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在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思路及其建议等。br 本文主要探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保障模式的相关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所奉行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模式区别;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共性概括。二是社会保障模式的划分及世界范围内典型的代表国家的比较与启示,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分类;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给我国的启示等等。三是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回顾,包括中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几个阶段;中国近几年社会保障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框架等。四是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的评述,包括关于覆盖面的重认识;关于资金的问题;对农村、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忽视的澄清。六是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思路及建议,包括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目标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七是得出的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br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完善的阶段,进入了定型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关键时期。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十二字方针,要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在城市,中国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全面实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建立,正在不断地扩大覆盖范围,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地探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治制度已经普遍建立。br 本文的贡献是结合了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建设的最新动向,纠正了以往对社会保障的一些偏见认识,总结了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在理论界已达成的共识和存在的争论,结合众人的观点,指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在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思路和建议。br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模式的选择上摇摆不定,基本制度迟迟不能定型,使各地各搞一套致,甚至形成了制度导致的不公;二是要搞好社会保障基金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别是与投资、储蓄的关系;三是亟需统一的、高层次的立法,用法律去规范各地不规范的做法。6.会议论文李迎生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推进策略新探200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这一模式将是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项目为发展重点的,制度形式和待遇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且城乡衔接与整合的,并将现代保障的优势与民族优秀保障传统合理结合起来.为此,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应当正确处理三大基本关系即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以及传统和现代的关系。7.期刊论文郑宝林.ZHENGBao-lin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英国福利型,美、日等国的社会共济型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则及重点,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思路.8.学位论文胡颖试论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及启示2007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福利国家”面临了财政上的危机。在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的研究是努力的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隐藏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背后的历史、观念、习俗、文化等因素予以阐释,分析社会保险制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起点、构成以及历史演变,从中归纳出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构成和演变差异。东亚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亚各国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在现代社会形式下的延续和转化。东亚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有其历史渊源和传承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