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作业)题目姓名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年月日目录摘要…………………………………………………………………………………1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1(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1(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2(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2(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2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2(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2(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3(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3(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3(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3(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4三、结论……………………………………………………………………………4参考文献……………………………………………………………………………5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近年来,虽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分配政策,将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至乡镇基层文化站工作,但由于艺术类专业人才较少,分配至乡镇的文化专干均为非艺术专业,严重影响着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而且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十七大召开之后,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的倾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但进展还不够平衡。因此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策保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创造农村文化产业的优良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努力提高现有文艺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将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组织宣传能力和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专长的人选到乡镇文化站工作,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政府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变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由政府计划拨款为产业需求型贷款投资。在使用财政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政府也应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并实现国有资本的扩张增值。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全国文化市场的大视野中来理解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有人将之誉“创意产业”,人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农村,不仅是经济的洼地,也是文化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相当匮乏,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这种高技术含量,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兴产业,最大的制约依然是难以突破人才的瓶颈。应建立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形成县、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乡镇文化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工作基础。(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政府应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吸收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产业,鼓励集体、个人参与开拓文化市场,逐步形成以文艺演出、电子、图书、网络、书画装裱、印刷业等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文化宣传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我们在地域性、个别性、差别化方面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予以优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出独特文化品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定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塑造良好形象,从而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长。文化产业的产品和其他产业的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有着共同的规律,产品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能形成竞争的优势。凡是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竞争力,受到市场广泛青睐的,无不具有这样的特色。农村文化产业的特色性,体现为紧贴农村的实际,要更贴近自然、更贴近历史、更贴近民族、更贴近乡土风情,让消费者找到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感觉。比如可以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的淳朴的乡村生活风味;可以通过体验经济来多样化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休闲、养生、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组织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乡村婚俗、乡村观光、乡村耕织、乡村喂养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提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为城市老年人、为国外旅游者提供居家式服务和自助式生活服务;开展乡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开辟针对中小学学生的乡村文化教育基地,等等。三、结语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的现实命题,我们应把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前途光明。参考文献:[1]刘锦春,《文化产业的开发战略、创意与市场》,2009年[2]范大平,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求索,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