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第一章、导论: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儿童的教育。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2)结构和秩序(3)丰富的感觉刺激(4)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作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7、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他的主张:(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第二章、学前儿童观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总和,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2、儿童观主要有哪几种?(7种)你认为那一种较为科学?为什么?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白板”;儿童是“有罪的”;儿童是“花草树木”;儿童是“私有财产”;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3、儿童应该有哪些基本的权利?1.儿童的生存权2.儿童的发展权3.儿童的教育权。第一,接受教育的权利,或者叫“受教育机会权”。这是受教育权中的最低限度的核心内容。第二,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权表现为:发表意见的权利;自由表达的权利;平等开放和平等利用教育设施的权利;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结社的自由;隐私受到保护的权利。第三,选择教育的权利。4、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共7大点)(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1、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儿童在遗传素质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儿童在发展上也出现差异。2、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三)、儿童的潜能要及时挖掘(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1、儿童发展具有性别差异。首先,同一年龄儿童,在发展呈现性别差异;其次,男女儿童在发展上存在差异;最后,学前儿童自身也意识到男女性别差异。2、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首先,儿童对物体的感知上存在个别差异;其次,儿童的判断推理上存在个别差异;再次,儿童的兴趣爱好上存在个别差异;最后,儿童在情感、意志、个性上存在个别差异;3、儿童发展具有文化差异同一年龄,不同国家的儿童,各自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在发展上存在差异。(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儿童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1、一类为操作活动,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2、另一类为交往活动,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得到发展。儿童与教师的交往能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交往技能、形成良好习惯、自我意识等;儿童与儿童的交往能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性情感的升华、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第三章、学前教育观概念:学前教育观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任务、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途径、学前教育手段、学前教育方法等观点的总和。1、学前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学前教育事业受制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学前教育目标保证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保证胎儿健康的出生二、保证婴儿及时的成长三、保证幼儿迅速的发展2、我国托儿所的教养目标有哪些?总目标:“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3)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观念。3、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什么?你认为教师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达到上述目标?保教目标:“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活动:(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4、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首先,各国均重视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完整儿童;其次,我国幼儿教育较为关注丰富儿童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国外更注重培养儿童各种兴趣和积极态度;再次,我国较为重视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国外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最后,我国较为重视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国外更注重培养儿童读写算得初步技能,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5、联系学前教育实际说明,教师应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观。(8点)(1、热爱儿童(2、尊重儿童(3、全面教育儿童(4、寓教于活动之中(5、教育要儿童化(6、多种教育形式结合(7、因儿童而施教(8、争取家庭配合第四章、学前教育的课程1、概念:学前教育课程是在婴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使婴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什么是隐蔽课程?什么是公开课程?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隐蔽性、非预期性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的环境中,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材料、玩具等物质环境,也包括活动室的不知、各种活动区的设立、班级的规章制度等文化环境,还包括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等人际环境。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性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公开课程的特点:涉及全体儿童,并有利于其全面发展;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及个性倾向;反映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各种特征和要求;承认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并从中发源。二者之间的关系: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视隐蔽课程的作用。2、公开课程与隐蔽课程的差异虽然较大,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3、学前教育课程理论流派有哪几个?各流派的观点是什么?(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1、成熟社会化理论的哲学基础来自卢梭的思想,其心理学基石由埃里克森和格赛尔等人奠定的。2、该理论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3、教育者应为儿童设计积极的、充满社会情感的环境,创设开展游戏活动的条件,促进儿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4、儿童通过在活动中的自由探索,能够了解社会规则,正确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5、学前教育课程应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开放性。(二)教育训练的理论1、教育训练理论也称为行为主义的理论,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2、该理论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3、教育者要为儿童安排适宜的教育环境,提高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材料和正确行为的范例。4、学前教育课程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认知发展的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理论,创设人是皮亚杰和布鲁纳。2、该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提倡自发产生的相互作用。3、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而且这些阶段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在每一个阶段中,儿童认识环境的方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儿童发展的动力虽来自内部,但更来自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性质。各流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流派代表人物特点教师作用中心成熟社会化格赛尔社会情感社会环境儿童教育训练斯金纳班杜拉准备教育环境教师认知发展皮亚杰互动适当环境教师与儿童4、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应遵循哪些原则?承认儿童的权利;反映民族特色;面向世界;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首先,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其次,让儿童愉快地学;再次,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最后,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5、如何选择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一)全面性(二)启蒙性(三)社会性(四)发展性(五)灵活性7、简要概述学前教育课程的五种典型方案。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提高儿童能力的课程方案;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训练儿童行为的课程方案;协调家园关系的课程方案。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问:什么是游戏?特点?“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特点是:①趣味性②具体性③虚幻性④自由自愿性⑤社会性问:游戏的种类有哪些?(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应约游戏和娱乐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二)从教师的指导上分1、幼儿的自发游戏(自主游戏)2、规则游戏(教学游戏)(三)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分美国学者帕顿(Parten)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六种:(1)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2)旁观(游戏的旁观者)(3)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四)从儿童认知的发展上分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是以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