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胡敏教材分析: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节是学习大洲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欧洲的地理特征。设计理念: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以“诱”达“思”,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习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1-1,找出亚欧两州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一)读图感知,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1-1,找出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各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找出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3、请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自学、讨论总结(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二)归纳总结,学会方法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3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小组探究完成)(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课后反思:本节课时学期开始的第一节,也是学习分区世界地理的开始。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已学知识,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并会运用此分析方法分析欧洲以及以后学习的大洲、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掌握分析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4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是对知识点的补充,一是时区的规定和计算,另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换算。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由于本节是难点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用数轴图示法表示时区的计算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计算等方式来突破难点。设计理念:阅读教材,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讲画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图表和时区换算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掌握时区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2、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趣味地理故事:《发生在日界线两边的故事》同学们,你能解开吕萨的疑惑吗?学习新课:一、阅读教材,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内容,并在书上标示出来,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1、什么是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的地点往往有不同的地方时间?2、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时区与区时是同一概念吗?3、读“世界时区图”,填空:(1)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小时,东边的时间于西边的时间。5(2)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如何规定的?5、仔细观察“世界时区图”,总结:从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一天,从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一天。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后,师生共同总结。二、联系实际,巩固新知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问题:1、同学们,当北京敲响2010新年钟声时,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各是什么时间?北京:东8区伦敦:中时区纽约:西五区2、完成教材“活动”课后反思: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知识抽象,空间概念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课堂检查,许多同学表示看不懂,接着我才用图解的方法,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去理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许多同学掌握得不太好。6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亚欧的地形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让学生掌握亚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初一学生读图能力较弱,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图表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地理知识的探索与思考。学习目标:1、了解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2、学会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3、学会读图、析图和分析问题。教学流程:引入新课: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势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似乎呈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一座座气势巍峨的山峰,一条条奔腾咆哮的大河……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巡游和欣赏亚洲雄风吧!学习新课: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引导学生阅读1—1高度表,并在图上找到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及世界最高高原和山峰,再找出200米以下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位置。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从而了解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很大。引导学生读图分析:71、亚洲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占面积较大的有哪些类型?这些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2、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3、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4、亚洲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排列着哪些群岛?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这里的地质形成原因和地质现象吗?5、分析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学生读书、读图后回答。归纳总结:学习亚洲地形后,我们可以在阅读地形图和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学会说明一个大洲地形和主要特征。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迁移运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和步骤,依据图1—1和资料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过渡: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且面积广大,使许多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请同学们读图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四、大河众多的亚洲阅读教材,结合“亚洲地形图”,找出并分析以下问题:1、在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大河:长江、黄河、湄公河。2、分析亚洲的河网分布特点。3、找出以下湖泊:贝加尔湖、里海、死海、巴尔喀什湖,并说明各湖泊的特点。阅读资料“死海不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学生活动后汇报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