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14.1路基纵横向开裂2.14.1.1表现特征路基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路基纵横向裂缝以及路基施工纵缝、横缝、网状裂缝2.14.1.2原因分析1路堤填筑高度过高,路堤自身压实度不足导致工后压缩变形过大。2半填半挖或填挖结合区域设计不完善或施工质量控制不严。3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路基整体变形,在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时产生滑坡、纵向开裂。2.14.1.3防治措施1严格分层压实厚度和压实度控制标准,及时完善地下排水系统和支挡工程。2完善半填半挖、填挖结合区域方案设计,关键路段进行个别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彻底清除地基表面软弱滑动层,开挖台阶后,沿路线全断面采用同种筑路材料填筑。3路基半填半挖与填挖结合路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并在基底处、填挖交界处以及路床范围内增设高强或双向上工格栅,必要时增设排水盲沟。2.14.2路基填筑过程中翻浆2.14.2.1表现特征填筑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鼓包、车辙,挤出泥浆有的是局部,有的是一个段落2.14.2.2原因分析1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下有淤泥层,含水率大。2路基填土后横向阻水,填筑层遭水浸泡。3填土不符合要求,黏性土和非黏性土混填,黏性土含水率大,碾压中黏性土呈泥饼状,形成局部翻浆。4透水性差的土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且透水性好的土壤含水率大,形成“水囊”2.14.2.3防治措施1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对沟、塘等软弱路段可采用抛石、注浆等方法处理。2加强排水工作,防止路基受水浸泡。3不同性质的士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不符合要求的填料不得使用。4对表层翻浆可掺加生石灰粉,挖开晾晒后重新压实。对天然地基问题产生的翻浆,可布设土工格栅、土工布,然后填干土碾压施工。2.14.3路基边坡冲刷严重2.14.3.1表现特征雨后路基边坡冲刷严重,甚至形成浪窝,影响荷载的传递和公路安全运营2.14.3.2原因分析1过早削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边坡没有植铋防护。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能及时修补路基,路基亏坡,整修咐采用“贴补法”,致使边坡不密实,两层皮,整体性差。4路基施工未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超宽压实。2.14.3.3预防措施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种植灌木、草皮,强化边坡植被防护。2应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3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补路基,整修时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严禁贴补,确保路基整体性和边坡密实。4路基施工应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一般较设计宽度每恻超出不少于30cm,确保边坡密实。2.14.4护坡沉陷开裂2.14.4.1表现特征护坡石块沉陷,相邻石块出现错位,勾缝开裂、脱落,护坡下面填土流失,出现空洞2.14.4.2原因分析1护坡填土因压实度不够出现自然下沉而使护坡随之下沉。2路肩填土不密实,下沉后出现裂缝。雨水沿路肩边缘渗透至坡面,冲刷护坡填土,导致护坡沉陌。3护坡砌筑质量差,坐浆不饱满,砌石没有相互咬接,垫层太薄或为设置垫层。4护坡受水流冲刷致坡脚刷空,导致护坡下滑、沉陷、坍塌。5护坡为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和反滤层2.14.4.3防治措施1严控护坡填土质量,并按要求分层夯实。2路肩填筑应按设计要求保证必要的宽度,削坡成形,当宽度不足时,不得采用临时用土贴面砌石或边填土边砌锥坡的做法3浆片石护坡的石块须按规范要求坐浆,相互咬接紧密,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宜为40~70mm,砂砾垫层材料的粒径不宜大于50mm,含泥量不宜超过5%,含砂量不宜超过40%,铺砌厚度不宜小于300mm。垫层应均匀,垫层与铺砌层应配合铺筑,随铺随砌。4设置急流槽集中排水,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保证路基边沟质量做好沟槽衔接。5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孑L和反滤层;严格控制坡脚挡墙施工质量,当出现下沉、开裂等现象时,须根据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或返工。2.14.5涵台墙身裂缝2.14.5.1表现特征:涵台墙身因多种原因出现裂缝,以竖向为多,常贯通墙身,2.14.5.2原因分析1涵台地基承载力处理不到位,不符合设计要求。2涵身较长时,未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或设计沉降缝节段不合理。3在盖板未架设安装之前即进行台背填土,产生较大土压力导致台身横向裂缝。4涵底铺砌不密实、渗水严重等使地基弱化,导致涵台不均匀沉降变形产生竖向裂缝。2.14.5.3防治措施1基础开挖后,应加强验槽和检测,确保基础埋置深度、基础承载力符合要求。当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应挖除软弱土层,确保基础受力均匀,防止不均匀沉降,必要时应会同设计部门进行处理2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处两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补交错。预制盖板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盖板的接缝处,贯穿整个断面,做好沉降缝的防水处理;当发现沉降缝宽度较大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3涵洞完成后,当涵洞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架设盖板;盖板架设完毕后,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回填土应按照水平分层、对称方式进行填筑和压实,台背回填材料和压实度须满足设计要求。4涵台底部铺砌应坐浆饱满,不得出现空洞;保证涵洞排水设施畅通,防止下渗现象。2.14.6涵洞洞口翼墙、挡墙等倾斜、开裂2.14.6.1表现特征:涵洞洞口翼墙、挡墙等推移变形、开裂、倾斜,甚至倾覆2.14.6.1原因分析1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地基处理不彻底。2洞口铺砌出现空洞使水下渗,地基土弱化。3墙后压力过大,引起墙身推移变形、开裂、倾斜,4墙身砌筑时,砂浆不饱满、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造成强度不足,引起开裂变形。5振动压路机碾压路基时的振动引起推移。2.14.6.3防治措施1施工前加强验槽和检测,严格按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保证洞口铺砌质量,防止出现空洞;施工期间应加强基坑排水,防止基坑土层浸水软化。3墙后应分层填土压实,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保证压实质量。4砂浆强度应符合要求,砌筑饱满。5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2.14.7台后路基沉陷2.14.6.1表现特征:桥涵或其他构筑物与台后填土顶面出现高差形成错台2.14.6.2原因分析1填料不符合要求,回填厚度过大。2桥头、台背回填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3台背与路基结合部台阶处理不到位、台前预压长度不足、填筑速率过快。4桥涵台背基底底面清理不彻底,或软基处理不到位。2.14.6.3防治措施1填料优先选用砂类土或透水性材料,当采用非透水性材料时应进行改善处理,分层回填压实,必要时增设上工格栅2尽量采用大型压实机具,分层填筑,控制最佳含水率和铺筑层厚度;当不能使用大型机具时,宜选用小型振动压路机配合其他适宜的压实机具。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成挤压。3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和开挖断面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Im。条件许可时,主线路堤与台背过渡段应同步回填分层压实,采用反开挖方式进行桥台施工,保证足够的台前预压长度。4台背回填前,台后基底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软基处理深度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软基处理质量。2.14.8砌体开裂、空洞、沉陷等2.14.8.1表现特征主要表现在浆砌块石、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存在空隙和孔洞,砂浆不饱满、勾缝缺陷等2.14.8.2原因分析1砂浆砌筑时不饱满,砂浆强度不足。2沉降缝处未设样架,或样架不垂直,位置不正确。3块石规格、质量不符合要求,转角石两个面不垂直、表面不平整。4上、下块石没有对直,相互错位或边线不垂直。5混凝土或砂浆压顶沉降缝处模板走位或胀模。砌筑时只注意表面,不重视墙内,致使墙身内部块石相互交叉重叠。6局部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7未按要求设置泄水孔,砌好后未按要求养护。2.14.8.3防治措施1砌筑时应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和砂浆强度,保证灌浆质量2砌筑前必须认真放样,竖好样架,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准施工;在砌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样架是否走动,如有走动,应随时纠正样架。3用于砌筑沉降缝处的块石应经过加工,块石形状应基本方正,大小适中,表面平整,相邻面相互垂直;用于转角处的块石至少有两个面经过加工,平面处有一个面经过加工。4砌筑时做到上下对齐,侧面垂直,坐浆饱满,填缝密实,缝宽一致5用于浇筑压顶混凝土的模板做到支立牢固,尺寸符合要求,缝隙与墙身一致6砌筑前,应按要求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查,满足设计7按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泄水空孔,并保证养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