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繁荣的影响两版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石油繁荣”的影响程俊①(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70年代,中东广大穆斯林迎来了石油繁荣的十年。阿拉伯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产油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发展,一举从落后国家跃入世界高收入或上中等国家的行列。石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各国社会的分化与发展,也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国家间的关系,冲击了传统的伊斯兰经济平等的思想,于是以石油美元为支柱的新泛伊斯兰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关键词:石油繁荣新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经济思想Ontheinfluenceof“thepetroleumprospers”ChengJun(Hohhotvocationcollege,InnerMongolia,Hohhot,010051,China)Abstract:Inthe1970’s,theregionofmiddleeastcameinto“petroleumboom”period.Agreatofchangehadtakenplace.Asnewbornpowerintheglobaleconomy,Petroleumexportcountries,whichjumpedintohigh-incomerankintheglobalcountriesabruptly,achieveddevelopmentwiththeastonishingspeed.DevelopmentsofoileconomyarousedpolarizationanddevelopmentofcivilsocietyintheArabcountries.ThedevelopmenthadanapparenteffectonrelationsamongArabcountriesyet,andgaveastriketotraditionalIslamiceconomicideaadvocatingeconomicequality,andthennewpan-Islamicmovementthatwassupportedbyoildollarexpandedswiftly.Keywords:thepetroleumprospers;newpan-Islamicmovement;Islamiceconomicidea70年代初,随着石油斗争的深入发展和石油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中东产油国的石油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危机使中东产油国的石油收入迅速增长。据《中东北非年鉴》的资料统计,中东和北非八个大产油国,即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1970年石油收入总计56.84亿美元,1980年上升到2199亿美元,相当于1970年的38.7倍。少数国家,如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等国石油收入增长幅度更大。[1][p202]在十余年间,中东产油国获得了上万亿美元的石油收入。在巨额石油资本积累的推动下,阿拉伯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产油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演变首先,巨额的资本积累使产油国实现了充裕的资金和烃类能源及原料、外籍劳动力和西方先进技术等要素的结合,从而推动了这些国家的规模空前的现代化建设。许多国家,在70年代中期先后调整了发展计划,成倍的扩大了发展投资,一批现代化工程项目纷纷上马。人们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石油繁荣时期。各国在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多样化。为此,他们把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天然气开发和液化工业作为重点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了一些专门的工业区;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饲养业的发展也受到了①作者简介:程俊(1980-),女,山西祁县人,西北大学硕士毕业,从事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现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助教。极大的重视,政府向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提供了极为优惠的贷款,并对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建筑业及有关行业,金融及其他服务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这些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发展,一举从落后国家跃入世界高收入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在70年代石油价格暴涨前,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沙特阿拉伯约478美元;伊朗为394美元,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分别为322和324美元,只有科威特和利比亚较高——分别为3290和1711美元。进入80年代后,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以上,远远超过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当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最高水平。沙特阿拉伯198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2600美元,与同年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820美元)相差无几;巴林和利比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8960美元和8450美元,接近于英国当年的人均数字(9110美元)[1][p204]。与此同时,个人收入相应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石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东产油国家社会的分化和发展,特别是大大加快了这些国家从以游牧经济为基础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族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进过程。随着现代产业的迅速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国家机构的建立,游牧民走向定居并成为现代产业的劳动者;由工商业和金融业的企业家、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等多种社会成分构成的“中产阶级”脱颖而出,并不断壮大;规模庞大的外籍劳工队伍成为各国劳动力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各国现代化演进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一些传统的有影响的种族和部族以及宗教力量开始被边缘化,影响力削弱。新生的阶层不断发展壮大。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与此同时,由于石油经济作为一种外向型经济,随着西方技术、商品的进入,加之西方大国的渗透,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开始在各国迅速传播。饮酒、赌博、摇滚乐、美国大片以及奢侈的生活方式,诸多生活方式的西化冲击了伊斯兰世界的传统秩序此外,社会各利益集团新旧力量的消涨,贫富差距的拉大,同时也引发了传统力量的极度不满,复兴伊斯兰传统的运动也开始发展。二、产油国与非产油国之间关系嬗变石油经济的繁荣还深刻地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内部产油国与非产油国之间的关系。首先,石油大大改变了各国在阿拉伯世界原有的经济地位排序。在70年代石油价格暴涨前,阿拉伯世界中的发达国家是东地中海沿岸的非产油国,如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这些国家在阿拉伯世界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人口相对较多,经济结构也比较完整。其中,埃及是阿拉伯头号大国。而当时的最贫穷落后国家正是现在盛产石油的海湾国家和利比亚。据统计,据统计1958年时沙特阿拉伯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是埃及的36.4%,随着石油收入的增加于1970年上升到53.5%,1982年则一跃而为埃及的581.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万美元,为埃及的23.3倍。1982年,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阿联酋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都超过了埃及,人口仅及埃及百分之一的科威特国民生产总值也接近了埃及。[3][pp.293-295]其次,阿拉伯世界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国与国之间贫富差距极为悬殊,大致呈现三个明显的层次:第一个层次——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包括阿拉伯海湾六国和利比亚,其主要特点是人口普遍稀少,石油美元丰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阿拉伯世界遥遥领先,其中,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第二个层次——阿拉伯中型国家,包括,伊拉克、叙利亚、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突尼斯、约旦和摩洛哥等七国,其主要特点是人口较多,经济结构较完整,有的国家还有一定的石油资源(如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叙利亚等),其中,伊拉克因石油资源丰富实力最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左右,其它六国则都在1000美元以上;第三个层次——阿拉伯贫困国家,包括埃及、科摩罗、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索马里、苏丹、也门等国,其中,埃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600多美元,其他国家则全部处于最不发达状态。索马里、苏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00美元。在1996年联合国公布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阿拉伯国家有六个,即科摩罗、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索马里、苏丹、也门。阿拉伯国家经济地位的大变换以及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引起了非产油国的深深不满,并直接反映到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层面上,与此同时,广大的穆斯林,无论是在产油国还是在非产油国也对这种现象极其不满。这种不满深深地与伊斯兰传统经济思想联系在一起,从而在70年代兴起了伊斯兰复兴运动。三、伊斯兰传统经济思想以及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石油经济繁荣使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扩展到经济层面上,一千多年来深植在阿拉伯人穆斯林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经济思想受到了冲击。伊斯兰经济思想强调履行宗教义务,坚持相对均平的经济思想,它认为真主所创造的财富使为人类生存、生活服务的。社会全体成员(包括贫者甚至乞丐)都应享有真主所赐予的财产和自然资源的权利。随着产油国石油繁荣时代的到来,西化的压力以及贫富不均严重加剧的现象冲击了伊斯兰传统的社会经济秩序,也冲击了伊斯兰世界传统的社会心理结构,于是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一种西方异质文明入侵的回应,一种修复自身社会秩序的努力,再一次在中东广泛的兴起。作为当代伊斯兰复兴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石油经济繁荣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与20世纪初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相比,新泛伊斯兰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空前广泛的发展,是因为它有着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而这与70年代因石油繁荣而崛起的诸产油国家有紧密联系,并受到石油美元的有力推动。70年代以来,盛产石油的沙特等海湾诸国和利比亚获得了巨额的石油美元。在积极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它们还积极宣传伊斯兰教。它们不仅为国内宗教活动拨了充足的经费、提供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而且为伊斯兰世界的国家和团体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以促进伊斯兰教事业的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计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从1976年到1980年对外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共计达349.38亿美元,其中有326.83亿美元是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利比亚等五个国家提供的。[1][p224]这些款项的绝大部分流入了阿拉伯国家和其他伊斯兰教国家,为加快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缓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以增强伊斯兰世界的整体实力,维护地区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他们还对世界各地伊斯兰教组织、教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大量资助,出版各种文本的《古兰经》向世界各地发送。这些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新泛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发展。目前,在伊斯兰世界各地已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中心,而诸多产油国石油美元的支持则是各中心得以从事宣教、传播并支持各国伊斯兰事业,进而从事其社会、政治活动的可靠的经济基础。综上所述,70年代的石油繁荣,改变了伊斯兰世界原有的国家间的地位排序,造成了原有社会阶级阶层的剧变。与此同时,异质文明的侵入冲击了伊斯兰世界积淀已久的社会心理结构,从而推动了新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而沙特等海湾诸国以及利比亚等产油国的雄厚的石油美元的支持则成为新泛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可靠的经济基础。参考文献:1、《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彭树智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伊斯兰经济思想》,刘天明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世纪之交看中东》,肖宪主编,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