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元曲散曲(散曲+“科”+“白”)(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越调.天净沙.秋思》《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曲概念所谓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继宋词之后,兴起于金元之际,盛行于元明两代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兴诗体。音乐——元代流行歌曲;文学——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宫调与曲牌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八十四宫调。七声: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九宫调: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大石、双调、商调、越调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名。元散曲的分期前期可以大致视为本色派或豪放派,口语化,通俗化,自然、诙谐,知名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人;后期可以大致视为文采派或清丽派,讲炼句为工,对偶见巧,知名作家有睢景臣、张可久、乔吉等人。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马致远的《汉宫秋》(汉元帝、昭君)白朴的《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武)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白朴《墙头马上》(裴少俊、李千金)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张珙)郑光祖《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