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与中国当代文化的科学构建孙熙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sunxiguopku@163.com•文化·文明•文化与社会发展•和谐文化·先进文化·特色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建设当代中国新国学绪论:文化是人类存在的灵魂•(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在拉丁文中,文化(cultura)的本义为耕种、培植,后来随着人们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精神生产等活动的独立地位的日益巩固,原有的耕耘植稼已容纳不了文化的意蕴,于是,大约在16到17世纪,文化的内涵逐渐地由对禾苗的培育演化为对人的思想、情感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培养和化育。1·广义的文化•可见,在西方,文化的内涵的演进是逐渐由物质生产扩大到精神生产,最终(19世纪)演化成为涵盖了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的范畴。•因此,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它既包括物质文明成果,也包括精神文明成果。1·广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在本质就是自然的人化,也就是说,凡是超越了人的本能从而有意识地作用于物质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属于文化的范围。•譬如说,一块天然的石头并不具有文化的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以后,便进入了文化的范畴。为什么?•因为人在打磨石头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态追求、情感意志、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灌注和融入到了石头当中,因而,经过打磨后的石头,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显现。1·广义的文化•在这一意义上,日本学者岩崎允胤说:“文化是人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将自己对象化于客体,从而将现实作为我的东西来占有的这种活动,同时也是活动的成果;而且,是包含着这种活动成果的过程。”见《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所以,美国人类学家怀特(L·A·white)认为,“‘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将被证明不是关于人的研究,而是关于文化的研究。”(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2·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仅仅是指人的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与西方不同,中国人所讲的文化的内涵,最初只是停留在精神生产的层面上。•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出现了“文”字。朱方圃《殷周文字释丛》说:“文即文身之文,象人正立形,胸前丿义即刻画之纹饰。”2·狭义的文化•“化”则仅见于金文,其义为化生、变革和造化。•许慎《说文解字》云:“化,教行也。”•段玉裁解释说:“凡变化当作匕,教化当作化。”朱方圃说:“化象人一正一倒之形,即今俗所谓翻跟头。”(见朱方圃《殷周文字释丛》)2·狭义的文化•“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传·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与“武威”对举,基本含义为“文治教化”。•可见,中国人所讲的“文化”,其最初含义为“以文教化”,大致属于精神生产的范围。•这就是狭义的文化。3·文化内涵在中西方的不同演变历程•文化在西方是先有物质生产的内涵,而后才渐渐具有了精神生产的意蕴。•在中国则相反,文化是由精神生产逐渐延伸到物质生产,最终成为一个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于一体的概念。•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文化的理念逐渐传入中国,从而使得汉语“文化”逐渐具有了物质生产的内涵。(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1、文化的本质是思想•从内容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来说的,它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反映。•从载体看,文化划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就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来说的,文化有不同的形式。•但是就文化的内容来说,只能是精神文化。1、文化的本质是思想•目前有些表述,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还有较大的讨论空间。•器物、制度、行为等,之所以把它们叫做文化,不是因为他们有物质的形式,而是因为在这些物质形式的背后承载着思想的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才是文化之为文化的关键。1、文化的本质是思想•故宫所以是文化,不在于它的物质的外壳,而在于物质外壳背后所负载的思想内容。•高山之巅的亭台楼阁,之所以说它是文化,决不是因为它的物质的形式,而是因为它的思想的内容。•一本书,你可以把它叫物质,也可以把它叫做文化,但从根本上说,它是物质。说它是文化,是因为书里面记载着思想的内容。1、文化的本质是思想•中国艺术的使命:显意成道。•高山之巅置以小亭构成的一览无余的布局,从而使人们从有限物象中把握无限之道,从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山水艺术逼真、巧妙地刻画了山水自然,因而就能够揭示出生气朦胧的山水中所深含着的天地悠远的韵味、黑白相间中所形成的空灵淡远的哲理。1、文化的本质是思想•准确的说,物质是文化的载体,但它本身不是文化,制度和行为也是文化的载体,它们本身也不是文化。•基于此,我主张狭义的文化概念。狭义的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2、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和标志•社会进步的状态和标志。状态和标志有物质层面的,有制度层面的,还有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明总是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价值判断。•文明可以是物质文明,也可以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所以文明有物质的存在形式,也可以是精神、制度行为、生态等存在形式。•文明的反面是野蛮、落后,不文明。2、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和标志•文化可以是进步的,也可以是落后的。文化的本质就是思想,它可以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物质载体中,但物质载体本身并不是文化。•我们说:“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但不能说,文明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2、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和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说,文明都是进步的,或者说是先进的。因为文明说到底,它就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它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创造的正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这些总和中,物质财富的增多是进步,精神财富的创造也是进步。•文化则不然。3·野蛮落后不是文明,但可谓之文化•文化有进步落后之分别。•我们通常会说,某种行为不文明,某种制度不文明,落后腐朽。但是,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和制度尽管不文明,它依然存在,它标志的是一种落后不健康的状态或状况。•这些不文明的状态或状况也是一种文化,但是我们不谓之文明。•文明是表示事物纵向发展的一个概念,它永远是先进的,而文化则要具体分析。(三)文化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既有物质的层面又有精神的层面,用中国哲学的话说,既包括物质的“利”的方面,也包括“义”的精神的方面。(三)文化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撇开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现代化建设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董仲舒说:“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故心之养莫大于义。(三)文化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愚昧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搞好,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四)文化是人类存在的灵魂•用什么证明我们是中国人?•用什么表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讲社会主义,如果不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特征,而只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特征,就不能全面概括和展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不能完整地理解社会主义,就不能制定完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五)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制高点,谁就会赢得主动,谁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基础教育在竞争,高等教育在竞争。•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是经济强大,政治强大,还要文化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六)文化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文化有科学技术文化,还有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文化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思想道德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准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六)文化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一、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一)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反映(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代表)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恩格斯语)(二)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追求和谐为价值趋向的文化。•什么是和谐:差别中的统一。•“和”的要义是差别和对立。“和”是以承认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的事物的存在为前提。•《国语》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已”。(二)和谐文化•互斥者方能互补,不同的两个事物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就是“和”;相同的两个事物在一起,什么都不会产生,这不能叫做“和”。•结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才会产生万物,“同”就会因失去了差别和对立从而什么也产生不了。(二)和谐文化•齐侯曾对晏婴说,臣子中只有梁丘据同他的关系最为和谐,晏婴认为齐侯与梁丘据的关系是“同”,而不是“和”。•君臣之“和”就如同调羹一样,应不及者济之,过者泄之。•“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君主认为可以做的事情,大臣应当献上不可以做的理由,从而成就君主之可。君主认为不可以做的事情,大臣应当献上可以做的理由,从而成就君主之否。(二)和谐文化•梁丘据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齐侯与梁丘据的关系只是一种很糟糕的“同”的关系,而不是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和”的关系。•所以,差别、对立、矛盾才会推动事物前进。(二)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基本追求。•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特色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新民主主义论》(三)特色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思想道德文化解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解决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都要通过教育文化来实现。(三)特色文化•先进、和谐是从中国当代文化的性质、功能上做出的界定。•特色是从一般与个别关系上对中国文化作出的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文化,是和谐的文化,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如何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前提:为了谁?•路径:怎样建设?•当代文化建设的四个关键要素:•时代实践●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一)建设和发展文化为了谁?•这是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情为谁所系?•权为谁所用?•利为谁所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一)马克思主义为了谁?•我们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替谁说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