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1949——今)中国现代史指的是建国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史学界一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3)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时期政治经济文思科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新时期(1978至今)1政治协商议会21954年宪法3三大政治制度4外交三大政策11952国民经济好转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一五计划4三大改造5五项日万隆1毛泽东思想发展2“双百”方针3扫盲教育、识字教育、调整高等院校1八大2总大人4国民经济调整1“双百”方针受扰2教育大革命高等教育调整3原子弹1三大制度、民主法制遭破坏2恢复席位中美国民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元1阶级斗争为纲2“双百”方针破坏3教育被破坏4两弹一星1拨乱反正2政治体制改革3法制建设加快4基层民主选举5反霸、不结盟1改革开放决策2家联承责任制3对外开放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5社’市场经济体制1邓理论三代表科学发展观2双百方针重贯彻3恢高三面向科教兴国4信息航天技术3三年经济困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政治:①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②新中国初登外交世界舞台,赢得世界的尊重(2)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过渡(3)思文: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毛泽东思想丰富了马列主义②新中国教育事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政治: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2)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3)思文:毛泽东思想的继续丰富、发展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文艺的一度繁荣3“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重大挫折(1)政治:①三大政治制度、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②70年代初外交打开新局面(2)经济:“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3)思文:文艺“百花调零”,科技取得一些成就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1)政治:①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恢复和全面发展时期,民主法制不断完善,中国朝着民主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②国家统一大业长足发展③在国际舞台发挥着重大影响(2)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3)思文: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②“双百”方针指导地位的重新确立,文艺重新繁荣③教育指导思想及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教育的发展④科技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07广东)11.《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A.确立了国家性质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07广东)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07广东)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07广东)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07广东)15.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08广东)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08广东)1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08广东)14.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08广东)1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09广东)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09广东)1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09广东)1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10广东)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10广东)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11广东)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12广东)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07广东)30.(17分)【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08广东)28.(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问题:(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4分)28(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09广东)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问题:(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28.(12分)(1)美国和苏联。(1分)两极格局。(2分)(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2分)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3分)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10广东)38.(28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3)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3分)(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2分)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3分)(11广东)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3)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