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持续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福建省持续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对策研究(一)制造业是最为庞大的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完善、分工最严密、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群,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当今世界,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加快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我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世界制造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做大做强我省制造业,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一、福建省持续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意义1.1顺应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现代技术革命以后,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制造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日趋增强,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制造业,制造业所涉及的概念和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制造业的资源配置,不仅由一国范围扩大到了世界范围,而且制造业正向研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营销全球化、融资全球化和服务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的全球化合作日趋加强。同时,制造业价值链的配置方式和范围与全球经济活动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更证明了世界各国在制造业上的密切关系。制造业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决定了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加快转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放弃传统产业,将资源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逐渐将研发、设计、品牌、产品关键部件的制造等核心环节向外转移,自身则转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产品成本,获得最大市场份额和最佳经济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以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2、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形成价值链全球配置格局在制造业全球转移加快的背景下,国际制造业分工进一步深化,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变,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制造业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客观上使得传统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分布从一国内部拓展到了多个国家,形成产业链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适合该环节发展的最优地区分布,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布局。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企业的资源跨越空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使得传统的制造业价值链环节加速分化和重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发达国家仍掌握着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保持着核心竞争力,占据价值链的顶端,而发展中国家则凭借着市场优势、低成本生产要素、相当实力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等综合成本优势,逐渐形成了加工、组装等环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入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新分配之中。3、先进制造技术集成化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进程的日趋加快,使得制造业发展国家纷纷调整其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将高新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产业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这使得制造技术由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机械加工技术,转变为集机械、电子、材料、信息和管理等诸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技术正呈集成化发展趋势。随着现代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深化,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使得制造业产品不断高技术化,技术附加值不断提高。4、全球制造业走向信息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当前,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消费、流通方式,并在贸易领域引起了巨大变化,加速了制造业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产品的制造网络化在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将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服务一体化,网络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到产品售后服务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全球制造业正在走向全面信息化。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前提下,形成全球性的产业集群,实现集群发展是现代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把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创新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而跨国公司也热衷于选择有产业集群基础的地方进行投资。国际经验表明,产业集群能将产业分工细化与降低交易成本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背后往往有着发达的产业集群。当前,制造业正在朝着集群化方向发展,并且正显现出“全球化下的本地化”特征。向服务化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制造企业间的产品模仿能力也越来越强。同类产品之间的技术差异已经不大,而“服务增值”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只能把核心能力集中在少数或个别生产活动或工序上,并把更多的服务渗透到生产过程,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这就使得制造和服务的融合更趋紧密。目前,制造业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不断向服务领域延伸,主要体现在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等方面。服务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关键。向绿色化方向发展。随着全球资源、环境挑战的日益严峻,传统制造业正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其发展更加注重环保节能,绿色化制造正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未来的制造业将更加强调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效率,使所制造的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均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既是制造业最新的发展趋势,也是21世纪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2适应新形势下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当今世界,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主要是制造业的竞争。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是最为庞大的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完善、分工最严密、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群,是第二产业乃至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1、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全球领先的增长率。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GDP年均增长10%。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1978年,制造业增加值只有1279亿元,而到2007年,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达到93977.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80.3%,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7.7%。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2008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与日本并列第二,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的外部总需求量迅速减少,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近30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中国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应对当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在国家已经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当中,除了物流业外,其余九大产业全都属于制造业,由此可见制造业对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时期,如果制定和实施有力措施,使制造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将会带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高速增长期。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强大的、不断发展的制造业。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在工业化中期,制造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没有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成从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发达国家的转变。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制造业的加快发展是关键。2、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促进人民就业的需要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人口大国,就业是国家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也是现阶段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制造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三次产业中除农业外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是解决人民就业的主渠道。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三产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但在工业化阶段,制造业仍然是解决就业矛盾的最重要领域,而且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制造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巨大,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将呈现较快增长,这对缓解就业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促进我国人口就业的客观需要。3、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从建国初的以农业为主到现在的以工业为主,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迹。而在这一发展过程当中,工业(主要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为制造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关联度和拉动力非常大,是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制造业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拉动着其他产业同步发展。农业要发展,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要依靠制造业为其提供先进的农用机械装备;服务业要发展,也要依靠制造业先行一步,成为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流的强大后盾;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以制造业为基础和服务对象,必须通过改造传统制造业才能不断地壮大、提高自己,最终实现产业化。因此,我国要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必须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只有制造业获得了优化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其他产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整个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增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增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而制造业成为中国与外界沟通、合作的重要通道。过去我国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逐渐转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创汇效应进一步得到显现。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从1980年的90.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3507.0亿美元,从占出口总额的49.7%增长到94.6%。此外,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引资国,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24.0亿美元,其中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498.9亿美元,增长了22.1%,占工业实际利用外资的96.2%,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4.0%。可以说,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使我国与世界市场密切相连,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因此,为了深化对外开放、增强对外贸易和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5、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实现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制造业的发展初期,制造业只能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基础扎实的地区率先发展。随着制造业的逐步壮大发展,它将对其他后发地区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使得这些后发地区能够利用其后发优势进行跟踪发展。而且制造业是最容易从先行地区向后发地区转移的产业,后发地区要实现工业化,也只能把制造业作为切入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制造业三大区域格局,分别为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区域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产品。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三大区域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东部省市对制造业进行重新布局,逐渐将部分制造业向中西部省市转移,而中西部省市则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与东部省市优势互补,在制造业上也取得很大突破,有效地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实现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需要。1.3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大提升。2008年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