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7月23日《教育部通报》第25期今天,教育部在这里召开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1993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科委联合召开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二次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经验与得失;认真总结和推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展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科技产业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的新路子。这次会议的重点,放在加强高校科技产业的规范化建设上,要部署限时完成高校企业的公司制改造、组建国有独资的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一系列重要的规范管理措施。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要通过规范管理来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一、积极发展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化事业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不少高校创办和发展了一批科技企业。特别是1993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高校科技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十多年来,在国家没有对高校产业进行大规模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我国高校依靠广大教职员工艰苦奋斗,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新技术改造和调整传统产业、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在推动高校产学研结合、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科研方向,支持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科研综合水平、稳定科研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了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今,高校不仅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而且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高校共创办了2355家科技企业,净资产501.89亿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806.78亿元,利润46.05亿元,上缴税金38.48亿元,上交学校8.25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十几年来,高校孵化了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东软股份、复旦复华、华工科技、江中制药等一批著名高科技企业,开发了诸如方正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同方威视集装箱检测系统、中南碳碳飞机刹车片、东软CT、华中数控等重大项目并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填补了我国一些生产领域的空白,或改变了过去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高校企业成功上市,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由高校及高校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有40家,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科技企业成为高校重要的教学实习场所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高校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通过产学研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稳定了教师队伍,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0年以来,科技部、教育部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42个,依托100所左右的高校。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加强与社会联系的重要平台,以及高校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重要的孵化平台,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回顾十多年来的发展进程,我国高校科技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这是主流。当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校办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顺,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创办和管理企业,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和法律风险,而且在事业管理体制下高校企业难以成长壮大;高校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尚未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国有经营性资产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制,如何保证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面临新的挑战;一些高校在产业和经济活动领域存在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如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危及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上述这些问题,是高校科技产业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科技产业在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高校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力不足、机制不够灵活,教师投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还不够积极。最近一个时期,在高校发展科技产业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一些高校放松了对产业的管理,使高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另一种倾向是,一部分同志看到高校产业存在的问题很多,主张不要办了,持“取消主义”的态度。我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始终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积极推进高校科技产业化工作。今后二十年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任务。最近,在制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时,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战略基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我们也正在组织制订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实现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高校必须始终不渝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完成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三大任务。我国高校,要深入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把自主创新的旗帜高高举起来,更好地把学校的发展、把建设一流大学的事业融入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事业之中去。我国经济已实现连续二十多年快速、稳定发展,GDP和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高校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获得回报来加快发展自己。我们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上,积极发展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化事业。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的新路子。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高校通过创办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一种创举,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世界高等教育的重大贡献。在这方面,清华同方威视集装箱检测系统的产业化和中南碳碳飞机刹车片技术的产业化,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最近陈至立国务委员视察了同方威视公司的产业化基地,对于清华大学充分利用高校企业作为孵化平台,成功实现了集装箱检测系统的产业化和国际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方威视公司在运用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获得成功之后,在经济上给予了清华大学很多回报,真正实现了产业对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反哺”。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最近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以黄伯云院士为首的中南大学粉末冶金新材料研究团队,正是通过创办科技企业,成功实现了碳碳飞机刹车片技术的产业化,填补了国内同类技术的空白,改变了国内此类产品长期以来进口的局面。假如黄伯云院士不创办科技企业,这项技术可能至今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可能出几篇论文或者申请几个专利,却不能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高校创办科技企业,对于提高学校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和科研队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决不能简单地否定高校科技企业,不能走回头路。只要我们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正确指导方针,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使国家受益、学校受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高瞻远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化,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的优势,一定要也一定会异军突起,出奇制胜,跨越式发展。二、抓紧落实高校科技产业规范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谋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把握好发展的节奏,把重点放在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方面。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样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要通过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实现高校科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前些年,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做法,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初衷是充分依托高校的人才和知识优势,目标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如果方向不对、管理不好,那就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反而会沾染高校、国营企业和民办企业的各种弊病,引发各种各样的深层次矛盾,不利于高技术产业化,不利于学校发展,有害于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2001年,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指导下,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原国务院体改办、教育部、科技部等九个部委共同参与,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此后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两校试点工作。北大和清华经过三年左右的试点和改革探索,积累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创办和管理科技企业的许多宝贵经验,并逐步建立了新型的高校企业管理体制。两校的试点工作,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高校科技产业的规范管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和推广的范例。近年来,一些高校也积极进行了改革探索,积累和创造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育部在认真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科技产业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意见。在这个文件形成过程中,教育部高度重视,部党组会专题讨论,部长办公会多次研究,决定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印发给这次会议,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在会后组织修订后印发,指导全国高校科技产业的规范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将是一份指导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化工作,特别是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高校科技产业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抓紧落实高校科技产业规范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限时完成高校全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尽快在高校企业中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全国高校创办的企业,包括科技企业在内,总共有4000多家。在所有高校企业中,高校全资企业占66%,高等学校以事业单位法人身份直接作为这些企业的全资股东。这种情况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创办和管理企业,直接承担着企业经营的风险,“企业生病,学校吃药”。历史上,高校曾经出现过多起因企业债务不能偿还,法院强制划走高校教学、科研经费的案件,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许多同志至今记忆犹新。二是高校与企业的关系难以理顺,在事业管理体制下,高校管理企业不规范,企业运营也不规范,高校企业难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高校企业健康成长,必须走社会化和多元投资的路子。要通过对高校全资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引进新股东,特别是引进社会股东,彻底改变高校企业产权单一的状况,在高校企业中普遍建立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高校企业建立科学合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