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技术原理、设置要求和安全管理一、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设施的简介二、动物实验室产生生物危害的来源三、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与防护要求(一)实验动物设施的一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二)动物实验过程(活动)的行为规范四、各级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技术原理、设置要求和安全管理五、无脊椎动物使用安全原则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范一、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设施的简介: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科学饲养、繁殖的动物称之为实验动物。有人称之为“活的试剂”。它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实验动物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下,经过科学的育种、繁殖生产,遗传背景清楚,携带的微生物状况明确,并对其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结构了解的特殊动物如大鼠、小鼠、金黄地鼠、豚鼠、家兔、犬和小型猪等。也包括一部分家畜、家禽和一些未经过人工驯化的野生动物,如猫、羊、非人灵长类、鸡、鸭、鸽、蛇、蛙类等等。实验动物设施是进行实验动物饲养、保种维持、生产、实验研究、实验等设施的总称。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动物设施一般包括更衣室、淋浴室、洗涤消毒室、监控室、洁净区外库房、样品室、样品配置、手术室、行为实验室、动物尸体及废物存放室、洁净区内库房、动物检疫室、大、小鼠饲养室、家兔饲养室、豚鼠饲养室等等。(一)实验动物设施1、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基本要求2、实验动物设施分类1、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基本要求最适宜温度:20-25℃,温差:3℃或4℃适宜的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10-20次/小时,洁净程度越高,要求换气次数越多。气流速度:0.1-0.2m/s。压强梯度:洁净区高于污染区,每级压差20-50Pa。合理组织气流和风速可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又可降低室内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光照:工作照度150-300lx,动物照度18-30lx,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噪声:60lb以下,避免高频率噪声和超声波的干扰。氨浓度:不大于14㎎/m3。动物环境设施指标应符合GB14925-2001要求:见下表1、2表1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项目指标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犬、猴、猫、小型猪鸡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屏障环境温度,℃18~2920~2616~2820~2616~28日温差,℃≤-4-44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次/h8~1010~20120~5028~1010~20120~50210~202气流速度,m/s0.1~0.2压强梯度,Pa-20~502100~150-20~502100~15020~502空气洁净度,级-10000100-1000010010000落下菌数,个/皿≤303无检出303无检出3氨浓度,mg/m3≤14噪声,dB≤60工作照度150~300动物照度15~20100~2005~10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12/12或10/14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仅限于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表2动物实验设施(设备3)环境指标(静态)项目指标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犬、猴、猫、小型猪鸡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屏障环境温度,℃19~2620~2516~2618~2216~26日温差,℃≤43433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次/h8~1010~20120~5028~1010~20120~50210~202气流速度,m/s0.1~0.2压强梯度,Pa-20~502100~150-20~502100~150100~1502空气洁净度,级-10000100-10000100100落下菌数,个/皿≤303无检出303无检出无检出氨浓度,mg/m3≤14噪声,dB≤60工作照度150~300动物照度15~20100~2005~10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12/12或10/14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房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应取自于无污染区域或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2.单走廊设施必须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3.此处动物实验设备系指动物饲养和实验时,保障动物所处的局部环境应达到本环境指标的设备。2、实验动物设施分类实验动物设施根据对饲养动物的空气净化程度分为三类。开放系统(opensystem);屏障系统(barriersystem);隔离系统(isolationsystem)。不同的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级别对应于不同的动物级别,二者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动物级别和洁净度的对应关系动物级别环境级别(洁净度,落下菌)普通动物开放系统(-,30个/皿)SPF动物屏障系统(万级,3个/皿)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隔离系统(百级,0个/皿)(二)实验动物级别一级动物(普通动物)不携带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二级动物(清洁动物,国际上无此等级)除不能携带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外,不能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三级动物(SPF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四级动物(无菌动物)不携带可检出的一切病原体。悉生动物则是在无菌动物物体内移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后的动物。二、动物实验室产生生物危害的来源: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一种特殊的通过人工或自然感染进行动物感染实验的实验室。第一、动物性气溶胶(AnimalAerosol)的产生:感染动物在观察饲养期间,它们在呼吸、排泄、抓咬、挣扎、逃逸、跳跃时,在更换垫料、饲料,进行感染接种(特别是鼻腔内接种)时,在尸体剖检、病理组织、排泄物的处理等过程中会大量产生传播危害性极大的动物性气溶胶。因此对气溶胶的生物安全防护,应当是动物实验室建设中的核心。第二、实验动物,特别是实验用动物(Experjmentalanimals)本身可能患有能感染人的人畜共患病(zoonoticDisease)。病例如下:动物实验室出现的这两大危害有力说明:动物实验室无论在操作技术规范的制订,个人安全防护设备的设置,以及实验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上,都有很大的特点和特殊的要求。第一种危害要用实验室设施(二级隔离)来防范,通过静态隔离(负压梯度)动态隔离和排风处理(HEPA过滤)等措施,把产生的动物性气溶胶牢牢地控制在污染区内,确保不向外环境扩散。第二种危害,则要用安全防护设备(一级隔离)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personnelprotectiveEquipmentPPES)来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的感染。三、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与防护要求: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做到三保护:保护人、保护环境和保护实验动物。保护人员免受相关危害。如感染、过敏、中毒或被动物抓挠撕咬等;保护动物即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保证人道主义使用实验动物;保护环境即保证室内空气、污水及废弃物(垫料、粪便、动物组织、动物尸体)等不污染室外环境。为达到三保护的原则,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主要通过设施(Facilities)、设备(Equipment)、人员及素质(Practices)的有效结合加以实现。(一)实验动物设施的一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防护设施(secondarybarrier,二级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二级物理防护。二级防护的能力取决于实验室分区和室内气压,要根据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进行设计。一般把实验室分为洁净、半污染和污染三个区。实验室的墙壁保持密闭,空调通风的气流方向永远保持:外界-HEPA-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HEPA-外界。防护设备(primarybarrier,一级屏障):包括各级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器材。人员及素质: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物房和生物安全实验室一样,主要根据所研究病源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结果和危害程度分类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动物安全水平。在生物因子方面,包括常规传播途径、所用的体积和浓度、接种途径和是否能以何种方式排毒及生物因子的总体危险程度。在动物方面,包括动物的性质,比如它们的侵犯性和咬、抓倾向,它们天然的体外寄生虫,易感的动物病及可能释放的过敏原和动物接种病原微生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等等。由于实验动物常采取群体饲养,极易造成动物疾病的暴发和流行。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病原多种多样,有的病原宿主广泛,属人畜共患病,可同时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就更具危险性。严格实验动物房的管理制度,预防在先,是杜绝人和动物间疾病传播的根本保证。包括:1、保障实验动物房生物安全的基本措施2、实验动物的检疫和疾病的控制及处理3、实验动物房的消毒措施1、保障实验动物房生物安全的基本措施(1)实验动物设施为单独区域,与办公和其他实验场所分开。(2)工作人员应经过适当培训。(3)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室建筑,周围至少应有20m卫生间隔区。不同种属、不同品系、不同来源的动物必须分室饲养,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实验分室进行。各室之间定向气流不能交叉循环。(4)定期检测,更换高、中、低效滤膜,保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5)选用具备有效动物繁育合格证书的动物,(6)动物、工作人员、物品分别进入屏障及隔离系统,并只能由洁净度高的区域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定向移动。房间随时关门。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戴帽、手套、口罩、鞋套,风淋后方可进入。动物由动物传递窗,外包装经紫外线照射或喷洒消毒液后传入,入室后检疫3-7天。所有样品、饲料(r辐射灭菌)由物品传递窗经紫外线照射或喷洒消毒液后传入。非实验用品(如食物、饮水、香烟等)一律不得带入动物实验室。(7)器具、饮水瓶、垫料等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动物饮用、屏障系统内使用灭菌水。(8)每周更换笼具、饮用水两次。用过的器具及时清洗并高压消毒。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并消毒。(9)按操作规程抓持、固定动物,实验操作。(10)设置安全出口、出口指示、灭火器械。配置应急洗眼器。(11)废弃物由污物走廊传出。专门放在指定位置统一处理2、实验动物的检疫和疾病的控制及处理(1)凡外来实验动物至少经过3天以上的隔离检疫。(2)试验和研究开始前,要保证动物无任何疾病,并保证动物避免可影响研究目的及实施的因素。(3)动物发生疾病死亡应及时进行病理尸检或其他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当动物发生传染病时,原则上全部销毁。房屋、用具、笼架、垫料、衣帽等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动物室封锁一段时间才能使用。必要时报告试验负责人及主管部门。(4)实验动物发生烈性传染病流行时,应立即上报实验动物检定机构,同时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以免传染病的蔓延。(5)尸体处理:尸体处理一般要求焚烧,深埋,大型动物可消毒加工后利用。3、实验动物房的消毒措施SPF级动物实验室的一般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可结合各实验室的不同硬件,但都应满足动物级别和洁净度基本要求。(二)动物实验过程(活动)的行为规范:1、实验动物的饲养和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2、应明确使用实验动物的理由和目的。使用实验动物的最终目的实应提高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加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3、明确实验所使用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动物的数量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二)动物实验过程(活动)的行为规范:4、完善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或减轻因实验对动物造成的不适和痛苦。包括使用适当的镇静、镇痛或麻醉方法;禁止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5、严格按标准操作程序实施实验后动物的处理,包括麻醉、实验后的护理或用麻醉方法处死。6、实验过程中要求保证实验动物的良好生活条件,包括饲养环境、符合需求的饲料及细心的护理等。保证其生活习性,保证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