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重点岩浆岩一、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1、岩浆:地下深处存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硅酸盐熔融体。2、岩浆岩:由地壳深出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3、岩浆岩的特征:①大部分为晶质块状岩石,少量为玻璃质。②特有的矿物组合、特有的结构构造。③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界限,岩体中含围岩碎块,围岩与捕虏体受热变质。④无生物遗迹。4、粘度强度取决于:①温度(越高越小)②二氧化硅含量(越低越小)③挥发分含量(越高越小)5、岩浆的主要成分:(十种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矿物成分1、主要造岩矿物①长石②橄榄石③辉石④角闪石⑤黑(白)云母⑥石英⑦似长石:霞石白榴石2、造岩矿物的分类A按成分分:暗色矿物:浅色矿物:(岩石中暗色矿物含量——色率)B含量多少分:①主要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20%,决定岩石大类)②次要矿物(较少,岩石种属)③副矿物(含量甚微)C按二氧化硅:饱和、不饱和D按矿物成因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3、矿物生成顺序:鲍文反应系列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K长石石英基斜中斜酸斜三、结构1、概念:构造:矿物集合体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强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2、岩浆岩的结构分类:A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B颗粒大小:①绝对大小:伟晶(1cm)、粗晶(5mm)、中晶(2~5mm)、细晶(0.2~2mm)、微晶(0.2mm)②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同一粒级范围内)、不等粒结构、斑状似斑状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颗粒形态:自形晶结构(完好几何多面体、边缘平直整齐)半自形晶他形晶D相互关系:①交生结构:两种不同矿物相互交换、相互穿插②反应边结构:由于矿物边缘与熔浆发生反应而形成的结构③环带结构:矿物晶体外围包有一层矿物种类相同而成分不同的环带④包含结构:小晶体和大晶体的包含四、产状1、概念:指岩浆岩体在地壳中产出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岩浆活动方式。2、与围岩的关系:①整合侵入体:岩浆岩侵入围岩,其与围岩接触面,与围岩层面、片理面一致。(形态:岩床、岩盆、岩盖)②不整合侵入体(形态:岩基、岩株、岩枝、岩脉、岩墙)3、火山岩的喷发方式:a、面状喷发(熔透式)b、线状喷发(裂隙式)c、点状喷发(中心式)五、岩浆岩分类A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45~5252~6565色率7040~7015~4015B产状:侵入岩火山岩C里特曼指数(____________)3.3钙碱性3.3~9碱性9过碱性(六大类+岩脉)侵入岩火山岩1、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2、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3、中性岩(钙碱性)闪长岩安山岩4、中性岩(碱性)正长岩粗面岩5、中性岩(过碱性)霞石正长岩响岩6、酸性岩花岗闪长石(花岗岩)流纹岩六、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1、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色率70)2、次要矿物:角闪石、基斜、黑云母(金云母)、霞石3、结构特点:侵入中—粗为主,浅层斑状4、此生变化:5、与矿产关系:副矿物:鉻铁矿、磁铁矿、尖晶石(集中底部形成矿床)6、金伯利岩:超基性、超浅成侵入岩矿物成分:橄榄石、金云母、金刚石结构上:板状结构七、基性岩1、侵入岩:a代表岩石:辉长岩(辉长结构:辉长、二者含量、粒度大小、自形程度基本一致)b次要: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c结构特点:半自形粒状、辉长结构、辉绿结构d此生变化:辉石——纤闪石——绿泥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母e与矿产关系:磁铁矿(岩体底部)2、火山岩:a代表岩石:玄武岩b结构上:细微——隐晶质、火山玻璃、斑状结构、气孔杏仁状结构(陆上柱状、海底枕状)八、中性岩1、色率15~40角闪石辉石结构上:侵入岩:自形、半自形粒状火山岩:斑状结构、斑晶产状:分不少,大多与基性、酸性岩体共存,为基性岩浆、酸性岩浆分异结晶产物2、侵入岩:闪长岩、正长岩、霞石正长岩3、火山岩:安山岩、粗面岩、响岩4、钙碱性碱性过碱性3.33.3~99中性斜长石正长石正长石、5%似长石、霞石、白榴石普通角闪石、辉石碱性角闪石、辉石碱性角闪石、辉石闪长岩—安山岩正长石—粗面岩霞石、正长石—响岩九、酸性岩1、概述:分布极广,尤其侵入岩,二氧化硅65%,矿物成分上,石英大量出现,色率15,产状侵入岩,不整合侵入体,岩基,岩株,岩脉,岩墙2、侵入岩①结构上:全晶质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②主要矿石种类:a花岗岩(肉红色)石英30~40%,钾长石为主40%,暗色矿物少10%b花岗闪长岩(偏中性,灰白色)石英20%,斜长石为主(斜长石容易风化),暗色(黑云母)10~15%c白岗岩(不含暗色矿物)3、火山岩:流纹岩:流纹构造,斑状,火山玻璃变质岩十、变质作用、变质岩概念1、变质作用:已经形成的岩石受到地球内部能量的作用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改变的过程。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十一、变质作用的因素以及它们使岩石发生的变化类型1、温度(升高)①使岩石中矿物重结晶改变岩石结构:非晶体——晶体;晶体变大砂岩——石英砂粒长大,颗粒向外界消失,混为一体白云岩——重结晶②使粘土矿物脱水,形成新矿物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2、压力①静压力:垂直向下,形成大密度矿物红柱石(低T、P)——蓝晶石(低T高P)——硅线石(高T、P)②定向压力:地壳的水平运动,岩浆的侵入(侧向)强烈的定向压力使岩石破碎形成密集破裂面,同时矿物重结晶,成新矿物,在定向压力下。3、化学活动性流体——汽水热液促进重结晶和化学反应的加速进行,直接与矿物发生反应形成新矿物十二、变质岩基本特征1、矿物成分:极其复杂多①继承原岩中矿物岩浆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白)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似长石沉积岩: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长石、粘土矿物②形成新矿物2、变质岩特有矿物:红柱石系列、十字石、堇青石、刚玉、硅灰石、透辉石、透闪石、符山石、蛇纹石、滑石、绿泥石、绿帘石3、变质矿物特征a变质矿物中同质多象、类质同象现象特别普遍b矿物中含水多,挥发矿物多c形态上呈柱、针、片状形态矿物特别普遍,且延展性更好d矿物发生明显的破碎变形现象(定向压力)eAl为阳离子的硅酸盐矿物大量出现4、结构①变余结构:继承原岩结构特征②变成结构:变质过程中形成5、构造①变余:保留原岩构造②变成:a斑杂(点)构造: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变质矿物局部集中,成斑杂b定向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十三、变质作用分类1、动力变质作用:地壳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的变质过程2、接触变质作用:岩浆侵入产生的高温侧向压力和汽水热液使围岩发生变质的过程。3、汽液变质作用:汽水热液作用于已形成的岩石,使其发生改变的过程。4、区域变质作用:大规模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热流上升,导致大范围内岩石发生变质的过程。5、混合岩化作用:高温高压使原岩中部分低熔点、组合熔化与未熔部分相互作用。十四、动力变质岩1、特征:破碎变形,发生在断裂带上,分布局限在断裂带呈狭长带状分布,成分复杂,变化快。2、主要岩石类型(据破碎类型分)大砾石小mm级碎斑0.1mm碎基①构造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砾石组成,其间为少量粉末、粘土及化学沉淀物所胶结而成。(正断层、规模小的逆断层、平移断层中;杂乱无章)②碎裂岩:(碎斑50%)较强挤压研磨,其两侧岩石破碎明显,有摩擦镜面阶,碎斑被拉长,作大致定向排列③糜裂岩:(碎基50%)有少量新变质矿物出现十五、接触变质岩1、特征:变质作用围绕着侵入体周围发生,距岩体越远,变质越弱;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宽度一般数米到数百米;形成的岩石与原岩密切相关2、主要岩石:①粘土岩:粘土矿物脱水T低浅变质轻微少量变质矿物呈斑点、集中——斑点板岩深细粒、微粒,致密的岩石变质矿物,分布均匀角岩②砂岩——石英岩石英重结晶含杂质Ca——硅灰石Mg、Fe——绿泥石粘土——红柱石③碳酸盐岩方解石重结晶大理岩含杂质Mg——蛇纹石白云石二氧化硅——硅灰石有机质——石墨#特例:岩浆为中酸性、酸性,围岩为钙镁质岩石,两者发生成分交换,形成一套特有的矿物组合——矽卡岩(Ca、Mg、Fe的硅酸盐矿物)十六、汽液变质岩超基性岩——蛇纹岩(橄榄石+水——蛇纹石)中、基性火山岩——青盘岩(细、微粒为主)酸火山岩——次生石英岩花岗岩——云英岩十七、区域变质岩1、特点:①影响范围大,数万~数十万Km2②持续时间长数百万~数万千年③变质因素多T、P、流体、定向压力持续存在,分布极广,地表附近,数十千米2、主要岩石种类:a大理岩:分布广b石英岩(砂岩)——石英片岩c原岩泥质岩、火山岩3、混合岩分布于区域变质作用的核心部分,与其它变质岩呈渐变过渡。(已熔组分:脉体长英质,浅色;未熔组分:基质暗色)a基体多、麦体少,注入混合岩b基体少、脉体多,暗色的基体在浅色脉体中断续定向排列,片麻状混合岩c几乎全为脉岩,仅残留少量基体,混合花岗岩粘土岩——破碎成直板状(板岩)——薄纹层(千枚岩)——云母、绿泥石(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课堂重点:1、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部分天然玻璃组成,具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2、色率: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形成以后,在风化、变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新矿物4、岩浆的特征:(1)温度870℃~1170℃(岩浆的结晶温度)(2)成分十种氧化物(3)粘度粘稠程度取决于温度越高,粘度越低Sio2含量少,粘度越低(岛状、环状)岩浆中富含挥发份越高,粘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