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建和管理融合共同助力企业发展党建不能成为企业的成本,必须成为企业的利润。企业如果把党建当成另外一项工作,对企业就是一项负担。企业管理就是管人和管人的思想的,党建也是管人和管人的思想,把企业的党建和企业的管理融合在一起,共同助力于企业的发展。“生态党建”体系,建立三大主题思想和原则。第一,打造命运共同体。第二,利他哲学观。第三,党员幸福感。打造“命运共同体”,培养“利他哲学观”,营造“党员幸福感”,将企业、社会、家庭、党员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实现信仰、使命、思想、文化、行为的融合打造企业与党建工作的共荣共生、协同发展的生态关系。所谓“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将公司党的思想与企业、员工的发展相融合。公司现有在编在岗员工91人,因此企业命运和员工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依靠“党员初心墙”、“理想需求调查”、“弘扬四正”等措施,纯洁党员队伍,在交工投资平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利他思维”始终坚持党员为群众服务、员工为客户服务,企业为社会贡献的“利他”原则,形成一条他人温暖、个人进步、客户满意、企业发展,社会受益的“利他生态链”。例如在企业内倡导“结对三人行,利他三件事”,每个党员要与身边两个群众结成对子,党员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为群众做好支持服务工作,同事每年每个党员要做三件有利于集体、有利于他人的事情。利他哲学体现将体现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要想撬动地球,一个人的能力是杠杆,价值观是支点,只有让支点靠近目标,才能撬动更大的物体。利他哲学观是让人生的利益远离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在公司党建当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党员幸福感”,如何让党员幸福?……连接社会、企业、员工、党员和家庭,连接起来之后把特锐德的思想、使命、价值观、行为都融合到一起,最终打造基于命运共同体、利他哲学观和党员幸福感的体系。抓好党建才能将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对当前部分国企党组织地位边缘化、党务干部从属化、党建工作空心化的倾向,我们应予以高度警惕。如何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推动公司党的建设得到根本加强?当前,国企党建仍较为普遍存在“一阵风”“两张皮”和“三种化”问题,究其根底还在于“三个不到位”,需多措并举提升党建工作的水平和效果。1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阵风”的问题。当前,无论是中央还是省级层面,都把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坚强组织保证。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中搞突击、应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名义上”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口头上”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但具体到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时,却认为企业党建工作是一阵之事、一时之事,满足于完成几个“固定动作”,“雨过地皮湿”,缺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的定力和毅力。“两张皮”的问题。发展壮大是企业的“本”,党建工作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相对脱节,“各吹各的调、各喊各的号”,党建队伍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发展与党建被人为地进行了割裂与对立,甚至还有认为搞经济工作是搞“实”的、是“主业”,搞党建工作是搞“虚”的、是“副业”的错误理解。企业党建工作缺乏与经济工作相对接的机制和平台,企业党建队伍缺乏与企业经济人才相对应的地位和待遇。“三种化”的问题。首先是“虚无化”。部分企业将党建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务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尤其是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和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落实不到位,认为企业有特殊性;其次是“简单化”。部分企业将党建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搞搞“吹拉弹唱”的活动,没有深刻把握企业党建的科学内容和具体环节;三是“混淆化”。部分企业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混为一谈,将更具根本性的企业党建工作合并于单向度的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好了,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也就实现好了。2“三个不到位”是国有企业党建问题的主要成因思想认识不到位。企业党建工作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首先在于部分企业的“不想做”。不想做的原因就是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攸关性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深刻内涵。党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做思想的工作,而“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这就是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人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好,满足于“一阵风”,总是“两张皮”,党建工作就必然抓不好,业务工作最终也会“塌陷”。工作方法不到位。部分企业党建工作抓不好,其次在于“不会做”。不会做就是因为缺乏对党建的科学内涵、规律和方法的把握,缺乏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方法和平台。当前,思想文化日益多元,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不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的专业水平,不致力提升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满足于传统的方式和思维,拘囿于以往的经验和方法,党建工作就难以真正入脑入心入行。问题聚焦不到位。党建工作相对滞后于业务工作,还在于部分企业“不敢做”。不敢做的背后其实是部分企业误认为党建工作不是企业发展的主业,抓党建多了会影响主业、耽误发展,对广大员工的诉求和问题,对存在的基层党建不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不力的问题,没有从党建的高度去理解,没有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高度去把握,以至于在党建工作中畏手畏脚,不敢动真碰硬,不敢攻坚克难,不敢担当作为。大力提振干部“精气神”当下,绝大部分干部是讲政治、顾大局、能吃苦、会干事、过得硬的。但是,仍有少数干部身上存在“差口气”、“牢骚多”、“挑岗位”、“温吞水”等精气神不足的现象。要破解这一问题,不妨采用以形补形的方法,以“五种精神”来提升。树立“工匠精神”,事事追求极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吴良镛先生“耗时十年、九易其稿”,师昌绪先生“与各种材料打了一辈子交道”,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都体现了工匠风范,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反观当下,“差不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满足一般化的思想仍有市场。事实上,“差不多”往往差很多,“一般化”留下的是缺憾。以打保龄球为例,满足一般与追求极致的距离不是差之毫厘,而是“90分”与“300分”的谬以千里。创业干事,要不满足于现状,每件事都应追求极致。要执着于行,既在其位、挑了担,就要对每一项工作极端负责、严格执行、有始有终,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要细处留心,在每一个细节上“吹毛求疵”、精雕细琢,把能事先预料、提前考虑到的都想到实处,做到小处着手、细处着力;要臻于完美,树立工作标杆,提高工作标准,力争每一项工作都能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出成效。树立“愚公精神”,敢于克己克难。“愚公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质疑和讽刺能秉持着内心的一份信念,专心在自己的事业上。我们在改革攻坚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境况与“愚公”是如此相似,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万仞高山”。信念的力量是攻坚克难的强大后盾,要坚定信念,以信念铸魂,用理想作骨,“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专于精进,坚持每一项好的做法与经验,做“安专迷”久久为功。不轻视尺寸间的变化,不忽略量变积累引起质变的效应,每天努力进步一点点,看清“0.99”和“1.01”相差不止“0.02”,365次方后其实是1260倍的差距。还要敢于刀刃向内,揣一份自我革命的勇气,向慵懒懈怠,向“烦”“散”开刀;敢于下猛药、治沉疴,用刮骨疗毒的决心去除“精神萎靡、碌碌无为”等病根。树立“黄牛精神”,讲忠诚求实干。“老黄牛”不止是传统观念中默默无闻的典型,还具有埋头实干、忠心忠诚的美好品质。对于干部来说,忠诚就是要绝对忠于事业。“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那一句“对祖国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诠释的是他对国家事业的一片赤诚;要绝对忠于人民,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心中最高的位置,从始至终践行为民宗旨;要把党规党纪当作铁律来执行,深学细照笃行,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学习“黄牛精神”还要埋头实干。要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绝非耽于幻想,更非投机取巧。少数干部出现“为官不易”“多干多错”消极想法,清闲、冷门的部门成了“香饽饽”等现象与当下大力推崇“实干”的导向显然格格不入。干字当头,要激发干事的热情,困难再多不畏惧,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服输,心无旁骛地想事、干事、成事;要有岗位平台意识,面对工作不分心、不分神,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对难关不躲不绕,动真碰硬,全力以赴。树立“团队精神”,彰显集体力量。说起团队精神,常令人想起两种动物:狼和狮子。有人总结,就是因为对工作、事业有“贪性”,永无止境地去奋斗和探索这样一种“狼性文化”,才造就了跃居世界500强的华为公司。倡导和主张的“狮子型”团队的打造,也正基于狮群在战斗中相互依存、协同作战,总能依靠团队的力量这样的特性。“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干部队伍需要这样一种精气神,互相搭台而非拆台,通力合作而非“各人自扫门前雪”。要把干事创业的热情煮沸,坚决补齐“不能为”的能力短板,坚决消除“不作为”的作风顽疾,坚决克服“不敢为”的畏难情绪,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竞争力和战斗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党员干部要有“路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说:“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现在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为此,我们大力倡导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要有“路灯精神”,忠诚奉献、坚定不移,不摆空架子,做出好样子。党员干部要有路灯一样的奉献精神。路灯,像见惯了的土石泥巴一样,有时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每当夜幕降临,总还有一盏盏路灯挺立,陪你走过黑夜。它就像空气一样,让人们“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而它总是默默然,就像“南风”一样,温暖着身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从成立以来就是在用自己的奋斗和牺牲换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既是高于天的革命理想,也是党员干部的价值所在。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不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存在,而是像路灯一样静默,默默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不是要为自己标榜立碑,而是在润物无声中实现共产党人的价值;不是要在轰轰烈烈中“刷存在感”,而是在静默中使命使然。党员干部要有路灯一样的奉献精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要有路灯一样的看齐意识。路灯总是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间距有序,向左向右看齐,从不前跃一步以突出自己,也不后退一步以“明哲保身”,总是看齐、对齐。党员干部要有路灯一样的看齐意识,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不断调整自己的步子,使自己与组织步调一致、方向一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团结协作,一个党员干部的能力再大也不可能三头六臂,一个党员干部的力量再弱小,只要与组织看齐、对齐就能“战天斗地”。党员干部更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政治上站稳立场、思想上辨明方向、行动上令行禁止。“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党员干部要像路灯一样地雪中送炭。路灯从不与太阳争辉,也不与月亮争宠,而是立足于本职,做好自己当做的,总是雪中送炭,从不锦上添花。“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很高,但所办的事倒不一定是群众最需要、最欢迎、最能得实惠的。”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政绩观不正确,热衷于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相比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事没有基础、更难做,往往是民生方面的“潜绩”,而不像锦上添花,前有良好基础,只要稍作努力,大多功成名就,而且是上面看得见的“显绩”。既然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就要像路灯一样乐于雪中送炭,“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