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来说,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强调与职业岗位相适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护理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其人才培养是以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教学全过程应十分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操作培训,实训得以实施又必须依赖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是为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工作的模块化训练或工作现场的全程参与式的工作训练。从护理专业的工作性质和目前卫生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来看,护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按以上两种情况即存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得以进一步实施的重要保障,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完善。本文现就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如下探讨。1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1.1从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的客观需求来看职业教育课程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学校化进程所带来的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分离,而把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是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理,实践性学习作为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模式,可以说是当前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实践性学习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本位学习和学校本位学习这两部分。这两者又各有其优缺点。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合理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1.2从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1.2.1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护理学是一门综合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应用性学科,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实践智慧。其目标是培养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护理专门人才。现阶段我国还将护理人才的培养列为职业教育中四种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项目之一。1.2.2护理教育的现状:护理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1.2.1.1人才培养在质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在护理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病案管理的无纸化、一些高新仪器的使用等。对我们的护理人才在技能操作上更强调技术性要求。1.2.2.2人才培养在手段上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随着学校教育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医院已无法承受这样大规模的实践教学任务;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实践教学带来了冲击;同时由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给护生的实践学习带来较多障碍;因此,人才培养手段面临巨大的困境。学科要求与现实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最为可行的方法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通过实训让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再过渡到临床最后阶段的全真实环境的实训。从而缓解对护理对象和医院的压力,为校外临床实习创造条件。1.2.2.3护理人才培养在效果上出现了理论与技能两弱的态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与普通教育相比处于极大的劣势,他们是在学问化课程观指导下的理论学习的失败者。而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其目标的护理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手段上又面临着以上一系列的困境。所以造成了护理毕业生理论与实践技能呈现两弱态势。从历年临床一线对实习生的反馈报道得知,护生和病人的交往能力下降,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不能很好地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显然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最为可行的是探讨如何在学校期间就能围绕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如何通过合理科学地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来达成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2护理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研究的现状。2.1在建设模式上,不分专业不分学科均以实验室建设为模板。顾慧明等人对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作了较为系统地探讨,确定了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但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建设的角度,研究的路线还没有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技术路线来进行。目前在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还没有从实训这个角度来考虑,用实训这个关键词在护理类论文中搜索不到相关的论文。2.2在建设的具体方案上探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结构设计上只是模拟,没有从以实践为导向将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环境建设上未能将职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的需要有机融合;面积不够,设备相对落后,配置不足,急需更新与添置;师资队伍建设上编制不足,专业素质不全面,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尤其是中专校,实验室教师基本是由自己本校培养的毕业留校使用;实验室功能上主要是完成学校的实践教学任务,产学研未能很好地相结合,从而实现功能多元化。2.3管理体制上有待改革原有实验室在体制上基本沿用了50年代前苏联模式,实验室均隶属于各专业学科教研室管理,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管理分散,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3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3.1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最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实训是护理专业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在新的形势下,校内外实训必须相结合。有效途径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与校外实训基地相沟通,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训基地最好由两种形式组成,一是校内临床实训中心,二是由学校创办的面向社会的社区医院,即以产带学的形式是目前不可缺的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可为后期的全真情境的校外临床实习创造现实的基础。两者的建设均可由小到大,分期建设,逐步到位。作为校方的社区医院建设模式基本与目前的临床医院建设相同,所以这里不作探讨,本文继续探讨校内临床实训中心的建设。3.2实训中心建设原则3.2.1校内校外相结合、基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各有优缺点,合理构建可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3.2.2产学研相结合、这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护理教育与护理职业岗位的真正联系,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应由临床和社区直接参与,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的形式和学校共同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可来自于临床和社区护理的工作分析:学校建立校办社区医院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现场接轨:在环境上模拟现场:在师资的使用与培养上兼教学与社区工作,并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服务,再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与教学研究。3.2.3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在总体规划上先小后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对于实训设备在要求先进性的同时对其使用频率和可重复使用率等作更进一步的确定从而作为是否添置的依据。3.2.4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充性等功能。因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技术日新月异,临床不断地变化,应将临床的新技术不断地充实到实训中心来。可用技术手段收集一些案例构成实训教学的资源。3.2.5功能上实现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这目前已成为职业学校的三大主题。3.3校内临床实训中心建设的技术路线最重要的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职教实践教学环境开发的技术路线。如前所述,目前护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环境主要是按实验室模板进行构建,在构建时也注重和临床相结合,但多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确定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方案。显然这种方法不符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路线。作为护理职业教育,它也应和其它职业教育课程一样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从而强调从工作分析的技术路径进行开发,这个技术路线已被应用于工科类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3.4护理临床实训中心强调环境建设的依据及其意义护理实训中心的环境建设有其专业的特殊依据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4.1根据护理学学科的特点,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意识。在实训室的环境设置上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养成学生处处为病人考虑和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意识。从环境上减少对病人的压力,真正为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其次,按不同年龄层次的个体需求作不同的布置。如:儿童与成人对空间的需求不同,儿童喜欢近距离接触,成人强调拥有一定的个人空间,所以在成人护理区,可在屋顶上设置悬钩,用布分格成小单元+增强保护病人的意识。3.4.2从职业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职业兴趣培养、职业信念的建立。正如黄炎培所强调的职业陶冶:人欲受职业训练,必先受职业陶冶。即从培养爱岗敬业的人文环境+护理理念、南丁格尔雕像、护士宣言、本校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照片及其他护理精英的风采、校史、马克思有关青年人择业的一段话及若干护理职业的图片等,入手进行实训室的设置。3.4.3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模拟临床实训中心意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应满足教学的需要。基于这两点,实训室设计上应适当分区。如有教学区、实训区。前者主要按课程内容导向模式进行设计,后者主要按物质环境模式和工作过程模式设计。总之,本文对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的探讨,意在引起护理职业教育界的关注,尤其是各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各地区、各学校大力进行学校专业建设之际,能一改从前在学问化课程观指导下的实验室建设理念,建立起实践导向职教课程观指导下的实训室建设的理念。能在职教经费如此紧缺的今天合理使用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同时借鉴目前在其他职业领域已进行的实训基地建设,结合护理职业特点提出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