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真实,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拨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前导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丁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导。这堂课老师的语言过度自然轻松,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人感觉就像牵线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有张有弛,收放自如,也感觉到学生的表达都是流淌的心声和回忆,如李子尚的故事摆弄爸爸的密码箱,陷入困境;马圣凯的学做土豆丝曲折的经历;刘晓迪暑假不幸遭遇车祸的痛苦和辛酸,张鑫的参观西安海洋馆的经历等,都是孩子们的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东西,说者语言流畅,听者聚精会神,评者认真周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课堂效果相当好。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