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五大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和措施(详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五大事故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的事故分类以及我国的现状,行业“五大事故”分别是: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和触电。下面对每一类型事故的原因和措施进行详述。1、高处坠落原因:1)安全设施未按照标准搭设,甚至被简化或者省略;2)施工设备落后;作业人员技术不够;防护用具未使用或使用不当;3)工艺复杂,作业的危险性大;4)缺乏管理,或管理不当,如分包层次较多等;5)安全投入不够。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防护,对施工设备进行重点防护,制定特殊事件技术处理预案2)在行业内,鼓励企业增大对安全的投资3)在企业内,健全安全制度,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4)在现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技术交底,对工人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有力监督并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设施2、坍塌一般原因:1)未能准确识别危险源;2)施工方案编制不全面;3)技术交底不到位,专项施工人员不具备施工资质,施工人员不按照方案、标准而盲目遵照个人经验进行施工;4)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好,强度不够,达不到设计要求;5)对于需要实时监控的项目未进行实时监护(模板工程);6)针对基坑坍塌事故,在施工前,对工程概况、周围建筑物的分布以及地下水的控制缺乏深入的了解,没有结合施工区域内地质条件,明确指定选用的降水、截水措施和基坑边坡支护形式。针对不同分项工程的具体原因:模板坍塌1)未准确判断与识别模板工程危险源,编制施工方案时考虑不够全面施工方案时考虑的不够全面,支撑体系的安全技术设计不到位,而且施工人员经常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搭设模板支撑系统;2)模板施工前没有经过精确核算,所用模板的刚度和强度不足,钢材、胶合板等不符合国家标准;3)浇筑混凝土时,缺乏对模板的实时监护,在承压力和侧压力的作用下模板容易变形、炸模,从而引发坍塌事故。脚手架坍塌事故1)建筑业对脚手架的材料和质量有较高要求,但部分施工单位贪图便宜,选用一些质量低劣容易扭曲变形的脚手架杆件及配件,加大了坍塌事故发生的风险;2)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脚手架的安装设计不合理,杆件间距过大、剪力撑或连墙体的设计不规范;3)很多建筑工地没有配备专业的架子工,脚手架的搭建人员并不具备施工资质,在搭建过程中盲目遵照个人经验,易导致脚手架支撑体系失稳。基坑坍塌1)施工单位未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在缺少相关设计图纸、支护方案未经专家认证的情况下,就草率开始施工;2)在施工前,对工程概况、周围建筑物的分布以及地下水的控制缺乏深入的了解,没有结合施工区域内地质条件,明确指定选用的降水、截水措施和基坑边坡支护形式。尤其遇到暴雨等自然现象时,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适时排水;3)现场监测人员在施工期间未对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和位移变化加以监测,甚至出现了基坑坍塌的明显预兆,也没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更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拆除工程的坍塌1)施工时,违反规定随意改变拆除的顺序,甚至数层同时拆除,容易造成毗邻部位建筑物的倒塌;2)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未对施工场所和对象进行实地勘测,不熟悉其物理结构,导致编制拆除方案时设计有误;3)拆除作业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随意搭建脚手架等支撑体系,导致结构失稳,为坍塌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措施:1)合理制定操作方案,并严格审查后执行;2)严格质量把关,使用符合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的材料、设备,对使用的材料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抽查;3)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聘用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专项工程施工,施工人员需进行基本的专业培训,达到安全施工的要求,才允许上架施工;5)制定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化;针对不同分项工程的防治对策:模板坍塌防治对策1)施工前合理制定操作方案,并严格加以执行,特别是对支撑体系的稳度问题;2)所用模板的刚度和强度必须按照规定合理选取,避免出现过载的问题;3)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重对模板的实时监测,记录模板的变形情况。脚手架坍塌防治对策1)施工单位应严把材料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脚手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定期的随机检查,防止以次充好;2)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确保脚手架的规范安装;3)施工人员需进行基本的专业培训,达到安全施工的要求,才允许上架施工。基坑坍塌防治对策1)施工单位应在熟悉作业任务和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而且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审核通过后,方能开始施工;2)熟悉作业环境的地理情况,选定合适的基坑支护形式和排水措施,并针对暴雨等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3)对基坑支护、毗邻建筑物进行沉降和变形观测,且详细做好记录。在发现坍塌的明显征兆时,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拆除工程坍塌防治对策1)拆除工程应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先拆承重部分,后拆非承重部分,禁止数层同时拆除,施工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人员的安全,还要确保未拆除部分的稳定;2)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勘测,找出事故易发部位,并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3)建筑业拆除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业,使其充分掌握拆除作业安全技术和施工要领。3、物体打击主要原因:1)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不按规定堆放材料、构件、放置机械设备,作业通道不畅,安全通道不畅;多支施工队伍同时交叉无序作业,作业时不安全;2)施工现场特殊位置(临边洞口)无防护或防护不严密;安全网布置不合理;3)机械设备不安全;4)现场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无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及安全带使用不正确或者根本不用;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或者误操作,工地特种设备失控随意使用,无人过问。防范措施:1)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环境、承包性质、技术含量和施工风险程度、危险点以及关键环节等因素进行编制施工方案;2)专项施工方案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底;3)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尽量避免上下同时作业;4)明确划分危险区域,临时施工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安全标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5)危险性较大的悬空作业、起重机械安装和拆除等危险作业实施重点监控;6)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4、火灾绝大部分火灾都发生在建筑的主体部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主体结构引起火灾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如下:1)临时用火多,地点变化频繁且环境复杂;2)用电量大,临时用电线路纵横交错;3)施工现场内易燃、可燃材料多;4)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素质差。措施:1)施工现场管理;2)施工现场布置设置消防通道;3)易燃易爆设备存放控制;4)现场电焊、气焊、火焰切割作业控制;5)易燃、可燃材料的使用与管理控制。5、电击伤害(触电)事故原因:1)施工现场各专业施工企业交叉作业、管理松懈,缺乏临时用电管理规定、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制度得不到很好的实施;2)施工现场非电气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无有效的安全教育;3)在高压线下施工,未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又不遵守操作规程;4)供电线路铺设得不符合安装规程;用电设施损坏或不合规格;维护检修工作不合理;5)其他原因(在电线上晒晾衣服等)。预防措施:1)交叉作业时规范作业方式、严格遵守临时用电管理规定、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制度;2)对现场作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用电培训;3)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验测试;4)合理设置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5)使用三级配电的基本结构;6)注意漏电保护器的选择;7)保证电工作业质量。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