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学习现状看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朱可一、当前学习现状:点不清线不透面不明体不构二、“二轮”复习策略(一)“网”构知识——形成立体的“面”、“体”意识(二)“通”读历史——梳理明确的知识线索(三)“活”用能力——养成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一、当前的学习现状(1)点不清——学习的精度不够试题举例: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A.司母戊大方鼎B.甲骨文C.唐三彩凤首壶D.人面鱼纹盆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评析:该题难度0.22,A项司母戊大方鼎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商代(0.42)C项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陶器(0.28)原因:缺乏面、体意识,不明确阶段特征,知识点无所归依。其他如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线不透——基本的线索不清晰试题举例:《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评析:难度60.47,28.4%同学选D项。原因:线索不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前后因果关系混淆。其他如: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历史事件中,旨在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事件是哪一项——难度只有0.34,38%的同学选土地革命——保留富农经济,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评析:难度0.42,D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实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0.35)原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概念模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明清不可能兴起这一思想(阶段不明)其他如(2010年试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3)面不明——阶段不明、框架不清、概念模糊试题举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4)体不构——缺乏立体的知识结构试题举例:2009年浙江卷第39题第3问“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面、体: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意味着新能源的利用;运输业的革命;城市化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线:*采用新能源——推动了燃料工业发展;*新能源的运用——交通运输业出现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点(略)其他如:材料题第27题:考查方向:从“一五”到“十二五”主题词的变化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认识上的变化。难度:0.43。原因:跨度大、知识整合性强二、“二轮”复习的策略研究(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1.课型不当(1)与第一轮没有区别,缺乏提升与归纳(一轮划线落点、二轮设问、解题)(2)成为热点专题复习课(热点梳理、整合)2.习练脱节(1)二轮复习课成为试题讲练课,缺乏教师精当的引领。(2)以查漏补缺为目标,缺乏系统的整合与归纳要求:研究二轮复习课型,提高复习效率。(二)“二轮”复习的策略研究1.“网”构知识——”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1)知识网络的作用:*整合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挖掘隐性知识——弥补知识缺漏,形成完整、缜密的知识*学会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的结合;古代与近代的结合;中外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2)知识网络的构建:A.专题型网络——以专题为单位构建网络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背景(理论来源:韩非的法家思想;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需要封建王权的保护;政治基础: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各阶段有所侧重;发展特征也不同)*演变:建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加强——西汉(中外朝制、推恩令);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宋元(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强化——明清(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需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点加以评价,注意阶段论*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B.框架型网络——注重知识迁移,形成框架体系如:对资本主义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原料)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进入蒸汽时代*自由主义政策确立,经济发展*经济危机频繁出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形成;*民主制度发展;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化*三大思潮出现(民族、自由、社会主义)*城市化开始;自然环境被破坏。*家庭、婚姻、服饰的变化(二)“通”读历史——”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形成通史意识现实误区:一轮复习强调通史,跨度大,学生无法适应,效果适得其反——一轮专题内打通,二轮模块内打通具体方法:(1)重组专题,明确阶段要求:选取主要考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能通则通,揭示规律,启示生活。举例:*社会转型与政治制度的递进(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经济政策的演变(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与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等)(2)随时迁移,推陈出新迁移:以某个知识点为基准,通过演绎、归纳,找出共同点,总结规律性,得出新的结论。举例:“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演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在历史上这一政策有没有起过积极的作用?黄宗羲为什么提出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他倡导的工商皆本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明末传统社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规律性认识?试题:(10年广东卷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三)“活”用能力——”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提升活用能力现状:能力立意是命题导向;历史学习需要有基本的学科素养能力要求:(1)史料(材料)的解读能力史料(材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史料(材料)解读型试题的比重越来越大。A.明确方向——材料对应哪个历史事件?力图考查哪些知识点?试题举例:(山东卷11题)图五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新颖的材料)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的学习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附:笔记内容:*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理由:打击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统治;提出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一些政策市历史的倒退。B.获取信息——学会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试题举例: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控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之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切忌:*先入为主——随意迁移课本知识,如雕印文集-毕昇-A*断章取义——关键词把握不当,如传之虏中-契丹-C*缺乏逻辑——思维不严谨,如(请)于今后-未实行-CC.调动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史料试题举例: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2)问题的形成能力现状:最大悲哀:没有问题。最大困惑:提不出问题。最大挑战:提出问题策略:A.从概念解读中得出问题读懂概念,引发思考。如“责任内阁制”:与最早的内阁相比有何变化?在责任内阁的形成过程中,内阁与国王、议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游离于王权——依附于议会——凌驾于议会之上)从中你能否归纳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等)中国也出现过内阁,你能否总结出中外内阁的差别?B.从整合归纳中得出问题如:立国模式的整合*儒家、法家、道家在治国方面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产生的根源?*上述三家思想历史上经历过怎样的立国尝试?效果如何?*资产阶级在立国模式上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他们作了怎样的探索?如何评价?*我国在立国模式上的突出成就是什么?C.从习练当中得出问题从练习中发现问题试题举例: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的百分比(表略,主要体现田赋、厘金的比重下降而关税的比重上升)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的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思考:*中国一直以来“重农抑商”,为何这个时候的商品流通会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1885-1892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怎样?*在中国海关仍然由外国人控制的前提下,关税收入比重日趋上升的根源在哪里?(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经济联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3)严谨的推理能力现状:帕斯捷尔纳克:“历史无法眼见,犹如草叶滋长的过程中,无人能目睹其成长。……需要对草叶生长的过程和结果,做一个全面“复盘”,看清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需要严谨的思维、科学的论证和缜密的推理能力。例证:(2008年高考上海卷第33题)下图(略)使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图,回答问题。(1)请你从这幅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人物相貌、服饰、场景等)(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丝绸之路开通;匈奴活跃,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通过西域传入中国)(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他考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思考:(1)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唐代以来“三教合一”思想影响,吸收了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晚清:西学对东学产生较大影响,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近代社会的变化、西学东渐的影响。)(2)武昌起义的爆发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们称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由是否充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怎么理解清末新政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作用?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纵则横之——翻开先秦文明画卷萧山中学徐忠华历史概念: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起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期间经历了原始时代、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铁农具及牛耕春秋战国的各国货币茅湾里印纹陶先秦文明之物质篇1、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