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舞蹈作品的意境作者:杨宜春来源:《艺海》2008年第03期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舞蹈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集中自己的全部审美创造力去寻找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通过形象表现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象外之象”,这就是舞蹈意境。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一.从意境谈起谈舞蹈作品的意境,首先应提到“意境”。意境,即意象境界,它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此有必要重温一下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本体。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意象的本质概念:首先,“象”是感性的,我们通过视觉直接看到的,它是一种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其次,“意”是精神性的,不能为视知觉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由此可见,“意”并非概念所能穷尽的东西,它与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情感经历乃至人格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带来一种深微神妙的模糊的性质。简言之,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物外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用王国维的话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在艺术创作中,欲使写情、写景、述事达到沁人心脾、“在人耳目”,如其口出,往往多采用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但具体到不同的艺术门类,又因其各自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而操作上有性各有特点。就舞蹈而言,已采取避实就虚,这对舞蹈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方式。因为舞蹈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舞蹈的语言是由人体构成的动作姿态,舞蹈通过动作姿态创造动作视觉意象。而其动态视觉意象又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综合体:舞蹈动作作为动态造型时,是“实”,作为情感符号时,是“虚”。由于舞蹈是以动作姿态来表达人类情感、揭示精神世界,用动作姿态来展现它要展现的一切,因此,从本质上讲,舞蹈所创造出来的视觉意象是一种“虚象”。这里的“虚”并不是“无”,而是指非现实生活的、被舞蹈家创造出来的东西。所以,舞蹈是用动作姿态——“象”来表现自己的,即“状其意”。二.舞蹈意境龙源期刊网舞蹈的意境就是在舞蹈作品之中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引发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首先,舞蹈意境中的“意”指的是一种情思、情志和情意。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也是舞蹈作品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舞蹈作品中人物不动情和没有情,就无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从何来?“物使之然也”。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舞蹈之情是舞蹈家客观物象刺激影响后的心理反映。凡是领略过著名神话川剧《芙蓉花仙》演出的人,大都能从中享受到一种把人物思想的寄托、情感的宣泄全部折射其中的舞蹈形象的动态美、静态美、形体美、雕塑美……的神韵。比如“浇花”一场中,当芙蓉同陈秋林在花园里第一次相见时,芙蓉挥舞着一丈多长的红色长绸上下盘旋,左右翻卷,那快如疾风,疾如闪电的绸舞招式的变化,给人如影随形的感觉,表达了芙蓉内心的热情和狂喜。在“寻花”一场中,被王母囚禁在冷泉山的芙蓉花仙,利用长达九尺的水袖,且歌且舞,水袖的招式高低急徐、千变万化、连翩络绎,时而像一缕缕情丝的倾吐,时而像穿天利剑的穿刺,从而宣泄了她对王母百般愤恨的情绪,抒发了她对陈秋林感情的难以忘怀。表演者把水袖、身段及姿态的表现力和一种精神力量上升的魅力结为一体,当同全剧浓郁的抒情风格浑然一气时,一个比较完整的意境就出来了,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诗的骄傲和欢乐”。其次,舞蹈“意境”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所谓实境,就是舞蹈家在作品里具体描绘、直接表现的那些实在的,可视的,有限的“象”,即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即舞蹈家反复锤炼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没有这个象就不可能引发第二个“象”,就无所谓意境。但仅这个“象”,也不可能产生意境。这个舞蹈家精心营造的象在先,观众产生想象在后的第二个“象”就是虚境。我所说的意境就是既有实境,又有虚境,而且这两者并非生硬的简单罗列,而是古人所说达到“妙合无垠”的地步。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参加第三届桃李杯赛事的节目《戏狮》,就运用了避实写虚、以虚引实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戏狮》并没有对“狮”进行直接的描摹,而是在全力表现戏狮者在“戏”之过程中所引起的情绪情感、形体动态、心理变化等各种反应。通过夸张渲染那些反映。一个热热闹闹、兴趣盎然、惊险有趣的戏狮场面也就如在目前,顿时便意境全出。由上文所述,意境的好坏对于一部舞蹈作品的成败。舞蹈作品的意境创作,不仅要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要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二度创作的艺术氛围里,有身临其境之感。舞蹈作品的意境,我认为包括:心态意境、生态意境和情态意境三个方面。因此,舞蹈作品的意境创作,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心态意境龙源期刊网心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喜怒、哀乐、忧愁、烦躁等心理活动的表露形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复杂多变,在一定社会范围里,标志着社会某个民族或某个人的精神状态。如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作品《不眠夜》,表现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居民在竞争的环境里,不知渡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作者抓住发泄烦躁的心态大做文章,足足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将手中的报纸撕烂丢满整个舞台。此时,观众的心也随着飘落一地的报纸认识同情这些都市人,联想的问题远比舞台所表现的更多。心态意境的创造多种多样,不同的主题用不同的体裁去表现。舞剧《阿诗玛》独具匠心,采用色条板块的创作技法,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变化。其中,阿诗玛被抓后,与手持竹竿的一群人的一段舞蹈,竹竿一会儿象征难以摆脱的牢笼;一会儿又象征与心上人相亲相爱的情节,把阿诗玛痛苦、仇恨与思念亲人的心态交替表达得极为鲜明。生态意境众所周知,舞蹈艺术是靠人的形体动作作为表现材料,单一动作被称之为“元素”,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单纯音符不能称为乐句,作曲家们不断驰骋在音符的王国里,总是不停地重新组合那些不成乐句的音符,直到合成成为美妙动听的旋律为止。舞蹈作品也是通过一个个犹如音符一样的动作排列成舞剧舞段,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形象地直观地展现和反应大自然中某种生态特征。其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不得不使人折服,舞蹈的确享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先民们创作的图腾舞蹈和现在的动物、山水景观舞蹈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品。其一是动物舞蹈。一个事物有别于另一个事物,关键是要把握准确性,提炼美的“元素”,组成独有的语汇和律动,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雀之灵》捕捉孔雀高雅华贵的气质,用人的手指形状和手臂做“卡通式”的律动,将孔雀的灵气展现得楚楚动人,把人们带到吉祥如意美丽如画的意境中。其二山水景观舞蹈。艺术家们开拓创作思路,借自然生态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如《小溪、江河、大海》利用服装的纱裙作为媒介,开始以平稳的“碎步”和队形的变化表现曲曲弯弯清澈平静的小溪,很是恰如其分。到了江河泛起波浪,构成推动力时,动作的力度加大,最后来个出奇不意:瞬间,演员从二道幕中间冲向台前,拉起多层面的纱裙,宛如洪流迎面而泻,波涛此起彼伏汇入大海,一浪高一浪,颇为壮观,大有排山倒海之势。绝了,真绝了!不是吗,事物的发展就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循环运动,此意境的背后,可谓内涵深刻,充满哲理。情态意境情态,顾名思义是指“情”和“景”的交融,“情”是人所为,“景”是客观存在,两者统一形成动态情势,当人与景观产生联系融为一体时,情态便在情景交融中自然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舞蹈从结构上讲,又开始到结尾有一个发展过程。要想使这个过程进入佳龙源期刊网境,必须寻找进入佳境的表达方式,按情态定位,给结尾做好铺垫。如作品《瑶山小铜铃》所表现的内容是铜铃对瑶族人民的意义,因此,这个舞蹈作品就加重了抒情的比重:借铃声呼唤瑶山,让瑶山把铃声传得更远!一群可爱的瑶族娃娃,三五成群侧耳聆听,一起分享山间回荡的美妙音符。整个舞蹈作品情景十分协调自然。可以说,情态的把握就是对“情”和“景”的把握。舞蹈需要创造意境,舞蹈也应该创造意境,舞蹈亦能够创造意境。因为舞蹈是利用动态意象表现那些语言所不能表达或不能完美表达的东西,人们从舞蹈意想中体会到的情、意、境,许多都是难以用语言恰切传释的,因此,舞蹈是一种典型的“意会”形式,一种不能翻译的特殊语言。舞蹈的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它更需要以创造为皈依。舞蹈意境的创造,概括地说,就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作品留下的空白以及为观众提供的想象性空间就越大。而其想象性空间之所以美妙,关键就在于它能于虚处藏神,于虚处托出一个含蓄蕴藉、意象浑圆的境界!唯有如此,我们的舞蹈艺术舞台上才会精品倍出,舞蹈才能真正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发挥舞蹈建构和谐社会的独到作用。(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责任编辑:文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