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王辉2目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全世界和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当代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WHO-BurdenofDisease,2008)4•概述•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预防策略与措施5•定义及分类•疾病负担6恶性肿瘤又简称为癌症(cancer),它的特征是细胞变异和增殖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neoplasm),肿瘤组织无限制增长,并通过淋巴系统向远端转移,侵袭其他脏器,最终导致机体衰亡。恶性肿瘤7恶性肿瘤分类恶性肿瘤液体肿瘤实体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肉瘤癌起源于上皮细胞起源于间叶组织起源于脾和淋巴结的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细胞8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全世界2008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2700万,发病率前三位肺癌(12.7%)、乳腺癌(10.9%)、大肠癌(9.7%)。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760万,主要死因前三位肺癌(18.2%)、胃癌(9.7%)、肝癌(9.2%)。发展中国家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尤其突出,新发病数占全世界的56.0%,而死亡数占全世界的63.7%。9(WHO-IARC,GLOBOCAN,2002)10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1位。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一直呈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至2004年死亡率上升了83.13%。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4年因胃癌、肝癌和肺癌三种主要恶性肿瘤引起的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s)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11.6%。恶性肿瘤疾病负担11•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12心血管疾病的演变历程–第一阶段(低发期)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第二阶段(上升期)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占10%~30%。13–第三阶段(高峰期)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成达35%~65%。–第四阶段(下降期)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心血管疾病的演变历程14•全球流行概况–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图21-1)。–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513.1115.4820.8523.6824.0724.9525.6827.6127.8728.3428.3928.4928.8729.1029.5730.6730.8531.0131.2532.8633.5334.5636.7939.1639.2939.6941.0043.2344.7445.1446.1949.9552.0355.3559.7060.9063.4264.08010203040506070津巴布韦南非秘鲁尼日利亚缅甸法国埃塞俄比亚印度日本智利泰国韩国丹麦西班牙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挪威老挝巴西意大利瑞典古巴中国德国越南蒙古希腊埃及捷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保加利亚格鲁吉亚波黑图21-1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16–据WHO报告,2008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33万人,在全部死因中占30.46%,是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倍。17–定义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hypertension)18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高血压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高血压分型19定义: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为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征有突然发病,出现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stroke)20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21定义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22定义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糖尿病—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23分型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4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典型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负荷(75g无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25IFG或IGT的诊断标准26表20-1-1中国全人群前十位死因(城市地区,2009年)顺位死因死亡率(1/105)%1癌症167.627.02心血管疾病128.820.83脑血管疾病126.320.4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5.410.55伤害和中毒34.75.6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0.33.37消化系统疾病16.62.7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31.29神经系统疾病6.91.110传染性疾病6.31.0合计93.6(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卫生部)27顺位死因死亡率(1/105)%1癌症159.224.32脑血管疾病152.123.23心血管疾病112.917.2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98.215.05伤害和中毒54.18.36消化系统疾病14.62.2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1.31.78传染性疾病7.31.1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21.110神经系统疾病5.10.8合计94.9表20-1-2中国全人群前十位死因(农村地区,2009年)(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卫生部)2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29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恶性肿瘤的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最终达到降低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30收集和分析肿瘤发病、死亡数据,掌握恶性肿瘤的时间变化趋势、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确定优先干预的癌症类型和重点人群。恶性肿瘤监测全人群高危人群31图20-1肿瘤病因及干预研究的步骤(GreenwaldP,1995)32•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与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相似。33全球流行特征我国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34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时间趋势地区特征人群特征35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的总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图20-21985-2008年各国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的时间趋势(/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时间趋势36地区特征图20-5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发达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但欠发达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372008年各大陆恶性肿瘤死亡例数2008年各大陆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图20-62008年恶性肿瘤各大陆新发病例和死亡数(/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38经济发达国家的高发肿瘤: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欠发达地区常见肿瘤:食道癌、胃癌、肝癌和宫颈癌。39•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动态变化,提示了相应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的变化。•人均期望寿命延长、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加是全球肿瘤发病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污染的状况也决定了各国肿瘤负担的变化趋势。40控烟、膳食指导、肿瘤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的开展,美国男性肺癌、前例腺癌、大肠癌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图20-31985-2008年美国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41自然环境污染加重,人们生活行为习惯(吸烟、饮酒)和膳食结构改变,增加了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的风险。美国女性肺癌粗死亡率持续上升。图20-41985-2008年美国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42人群特征年龄性别性行为及婚育状况种族职业移民43年龄图20-112008年美国男/女性各年龄段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44各年龄段好发的恶性肿瘤婴幼儿期: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胚胎期横纹肌肉瘤等;儿童、青少年期:白血病、脑瘤等;青壮年期:职业性的肿瘤如肝癌、肺癌、膀胱癌和白血病高发;青壮年期及老年期是肿瘤的高发年龄段: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膀胱癌等。特殊时期:如乳腺癌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有两个高峰。45除女性或男性特有的肿瘤外,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病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性别图20-12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46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日常生活及职业工作中接触环境致癌因素的风险高于女性有关。图20-132008年全球肺癌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47性行为及婚育状况宫颈癌•早婚多育的妇女中多发•未婚者及犹太妇女中罕见可能与性行为和性卫生有关乳腺癌•哺乳史者明显少于无哺乳史者生育、哺乳等造成生物学和内分泌变化有关48种族图20-15鼻咽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图20-14口腔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49职业职业场所有多种致癌因素,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布一致。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物理化学物质是明确的致癌物,如: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煤焦油、铬酸盐和职业性放射等。50美国日裔二代、三代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接近美国当地人水平,而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说明这些肿瘤与环境及膳食结构改变的关系较为密切。鼻咽癌在二代广东移民中发病率仍然显著高于当地美国人,说明鼻咽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移民51发病前五位恶性肿瘤:城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农村: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死因顺位前五位恶性肿瘤:城市: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农村: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我国主要肿瘤的流行特征52图20-161987-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的时间趋势(/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53我国恶性肿瘤的性别差异也较明显,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第一位为肺癌,女性第一位为乳腺癌。图20-17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54图20-182007年我国城/乡恶性肿瘤发病率(/10万)来源: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2010.55图20-192007年我国城/乡恶性肿瘤死亡率(/10万)来源: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2010.56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中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