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老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张红霞,1989年她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教30年来,始终怀着一颗爱心,怀着对职教事业的热爱,不懈的求索,模范的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将全部的爱献给了孩子,献给了教育事业,也深得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信任和认可。一、扎根职教、孜孜不倦、用心探索“用笔墨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张老师对教师的诠释。她在工作中十分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强化学习,提升技能,用自我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学识去引导学生,用智慧去启发学生,用热情去温暖学生,用品行去感化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张老师明白,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用心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就更缺少了学习的动力、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应对这样的生源现状,她就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由厌学到愿学”。她从不怀疑学生的智力,她经常对学生说一句话:“你们是最棒的!只要你们努力,必须会成功!”课下与学生聊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课上讲课时趣味导入、旁征博引,设置情景,常用多媒体,激发兴趣,调动热情。如她在讲授《我爱这土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录下由濮存晰朗诵的视频给学生听,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课文更加深入的理解。还有在学习《忆冼星海》一文时,她从网上下载了《黄河大合唱》让学生听,从这一作品中,学生听出了冼星海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茅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慢慢的学生深入到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愿学代替了厌学。在工作中,张老师不断地思考这样的问题: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那么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评价一个学生,就要尊重多样性,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因此要用宽容的心胸去接纳学生的不一样见解,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因此,每次上课,不论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她都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用不一样的方式,简单自如地掌握知识,提高潜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充满了自信,鼓起了勇气,树立了信心,学会了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坚持立德树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她率先实行以学生为主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把超多的时光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光学生自我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经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学生这样说道:“跟着张老师学习大脑就会“活”起来,我们从张老师的课中品尝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她所教班级的语文,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她任劳任怨的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6年、2017年相继被黄龙县委、县政府评为教学质量先进个人,2012年12月《对高中语文传记文学教学的几点看法》论文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离太阳最近的树》在陕西省第五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6年《六国论》在第六届全国电子学案、教学、课件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论文《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17年《“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一文在延安二o一七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18年在参加陕西省2017年高中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培训班期间,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二、关爱学生、矢志不渝、默默奉献张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她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认为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在原先那种“分数第一,升学率是关键“的氛围里,这些学生是被冷落的一部分,处在一个被忽视的角落里。他们的内心里缺少爱。因此她要弥补给这些学生缺失却极其渴望的那份“师爱”。因此她每带一个班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群的组织管理中,及时了解班级状况,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她认为:“对学生要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给学生一点信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班级就象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家长,要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爱”。当学生有困难时,她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并帮忙学生解决,让学生在校读书能享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时时对学生有一份牵挂。比如有的学生请假离校,她估计学生回家的时间,及时给家长打电话联系,了解学生是否安全到家;特别是对于外地学生,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学生生病,她带学生去医院看病,给学生交费、拿药,护理,更是常有的事。她的付出,挽回了学生的自尊,唤回了学生的信任。”她带14级的班里有个组织纪律比较涣散的学生,在张老师的关心、引导下,有了很大的转变。临毕业时他这样说:老师,您三天不找我聊一聊,我就心里发慌,心想老师会不会不理我、不管我了?要放下我?所以您每次找我谈纪律,谈学习,我都很开心,在我的心里,您就像我的母亲一样亲!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张老师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而已;她从不放下每一位学生。记的她带的97级的一名同学,初中时学习和纪律都很差,父母对自我的孩子更是无能为力,刚来到班里时,上课不听讲,组织纪律涣散,晚自习不仅仅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还记恨在心,联合其他学生一齐追打班长。晚自习后在宿舍内打闹到很晚,不仅仅自我不按时就寝,还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看到这些,张老师首先进行了家访,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原先他父母都个体经商,工作比较忙碌,很少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孩子犯错后家长非骂既打,孩子的逆反心理个性强。他母亲对张老师哭诉说:“孩子不听话,他爸爸往死里打,我真的不明白怎样办才好。”了解到这些状况后,张老师一面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劝学生家长以后尽量多抽些时光与孩子沟通,尽量不要使用武力,那样会使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同时张老师不断地找这个学生谈心,特长、兴趣、爱好、理想等等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师生之间的距离慢慢拉近了。慢慢地这个学生变了,一些不良习惯少了很多,课堂上遵守纪律,听课认真,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期末学生带着期末成绩单回到家里。他的爸爸不相信孩子的成绩进步这么快,以为孩子自我私下改了成绩,又要打孩子。这时学生给张老师打来求助电话。得到老师的证实后,他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激动得一遍一遍重复地说着“多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从92年—98年所带的班级,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她也年年评为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班主任。2017年被黄龙县教育局、黄龙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雷锋式好教师”。张老师与所有教育工作者一样,一样的艰辛,一样的奉献,一样的信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耕耘;没有豪言壮语,却有脚踏实地的奉献;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慨,却有水滴石穿的信念;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与自负,却有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