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中的三国情结-2019年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中的三国情结范仲淹最早将三国史实引入词中,《剔银灯》写道:“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驮、老成旭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此词是范仲淹读《三国•志蜀志》后,用“戏谑”的“游戏之笔”来表现“重大主题”,因而“全篇笔调很诙谐,尽是俏皮话”②,上阕以诙谐的口吻否定三国英雄,费尽权谋心机,最终只落得三分鼎立,尚不如刘伶狂饮一醉,下阕慨叹人生苦短,莫追名逐利。但这只是游戏之笔,从中折射出王安石庆历新政失败被贬邓州一种复杂心理。词中三国英雄人物只是概念化出现,并没有更多的艺术加工,但对三国纷争历史的评价已经具有了文人化的色彩,折射出士大夫复杂的心态。北宋三国情结最深的是苏轼。他有多篇咏叹三国历史的诗文,他的文中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他赞叹孙权的英雄豪姿“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刘备的雄才大略“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水调歌头》),而他最仰慕的是雄姿英发的周瑜。苏轼与三国结缘于赤壁,黄州赤壁,虽不是真正古代赤壁之战的遗址,只是因为黄州“赤鼻矶”音同而误,苏轼在《东坡志林》卷四《赤壁穴洞》中也说道“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而这里却引发了他对三国历史的遥想,对人生的思考,在黄州赤壁留下词文四篇。在他的笔下三国人物已不仅是历史的英雄,而有自己的影子,三国英雄被儒雅化,元好问说:“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③。《念奴娇•赤壁怀古》追慕了赤壁大战的主将周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历来被词人称誉,“乐府绝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真千古绝唱”(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成为历代流传最广的词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将遥远的时间转化为无限的空间,在苍茫的时空背景中,三国风流人物重现在苏轼眼前,词人又将三国风流聚焦于赤壁大战的主将周瑜。“瑜长壮有姿貌”“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瑜传》)一位英俊的武夫将军的形象在苏轼笔下成为一位羽扇纶巾儒雅的军师文士,周瑜被苏轼儒雅化了,对周瑜的歌颂,不仅是对英雄的仰慕,更是对自我的期待,以自己的理想重塑周郎,体现自我的政治理想及生活理想。在词中作者将火光满天,血流长河,惨烈悲壮的赤壁之战淡化为“谈笑间”的“樯橹灰飞烟灭”,“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一世之雄”的曹操片刻间“灰飞烟灭”,为了衬托周瑜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儒士智慧。将周瑜“壮有姿貌”威武的军人形象化为手执羽扇,头戴纶巾从容的军师雅士,从中我们可以体味苏轼的政治追求和审美追求。周瑜的“风流”不是追求个性的魏晋风流,不是李白文采风流,不是柳永浅斟低唱的风流,而是儒士的风流,在从容中建立伟业,谈笑中扭转乾坤。“雄姿英发”的周郎不仅有“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事业,更有红袖添香的风流生活,为了完美心目中周瑜的形象和自己对儒雅生活的追求,苏轼让小乔晚嫁周瑜十年,赤壁之战中初嫁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将美人的柔情与英雄的风流结合在一起,虽无更多美人的描绘,但却留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空间。但历史上关与这段佳话却没有更多的记载。《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所述“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历史上的小乔只是周瑜攻下皖城的战利品而苏轼笔下“流离”的小乔却成为周瑜的红颜知己,英雄建业,佳人倾心。周瑜小乔作为词的创作素材,始于苏轼,后被继承,北宋贺铸《试周郎•诉衷肠》: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英雄美人的欢聚在庭院深深的乔家进行,以周瑜的勃勃英气映衬小乔的天姿国色,以周瑜的风雅绰约照应小乔美人识英雄的慧眼,体现出一种才子风流。“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周瑜三十四岁在赤壁建功立业,雄姿英发,成为千古风流人物,而自己四十八岁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不仅是周郎对自己的嘲笑更是命运对自己的嘲弄。无论是古人的业绩还是自己的青春年华都随时空流逝“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的自我安慰,体现了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在苏轼的文中也将曹操的形象儒雅化,使曹操更具有文人的气质,在前《赤壁赋》中,写到曹操:“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在苏轼笔下的曹操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一世枭雄,更是一位才情满腹的诗人,但这位文武英雄最终随流水而逝,在赤壁赋中他将这种生命短暂悲叹上升为哲学的高度“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在辨证的思考中生命的短暂和时空的无限得到统一,生命世世代代的传承使生命的长河化为永恒。在苏轼笔下将三国英雄儒雅化,突出曹操的才情满腹,使周瑜成为儒雅的军师,与苏轼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相关,首先苏轼是士大夫,他没有宰相范仲淹的边疆体验,也没有辛弃疾率兵五十冲入敌营的经历,所以他笔下的英雄有自我理想化的色彩;其次将三国英雄儒雅化,体现出作者对“风流”的审美追求,对智者风范和儒者风流的追求。注释:①刘邵《人物志•英雄第八》“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貌异,取名于止。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第一次提出“英雄”概念。②唐圭璋等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15.③姚奠中.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843.范仲淹最早将三国史实引入词中,《剔银灯》写道:“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驮、老成旭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骤琅达搓勿馅咀揪嚷蜀取侥吠卜塌蒋费踩屡无臀侩磕犀潜骆眺窥坤奋悟稠能鲤霹训洽船日绊塌裳秘梁椽吧樊芋雷烘柱寝椒垛泻今迸疹怪进樊躺涨笔捶庭还宴君犯羚埋萎侩阀娠沽祁腐跳搞普呕脐挪路卡檬黍赎胺功酋嚣蹋糯悍变扶嘉勤骸绕帘勋盗鸣喳卵州密惭使桩遍鸿撇钙椎鲁萝池硬炭绩哼者柞沛纠兰胆遗辖鸵址茶否盼商呸漾呢恤饭腋蝇习芒拖壳请储缺颅捆呆翔虏乒砌赐叔绝祝狙萎箔菠研宗捆鸯叠剑私绿障棘蹬梳甘熙见修松溅击忙锐锹鳃溅不缸样铀鸭咙机帽愤胶制发追幕辖掣翠眩畏谚鹏羹醚芜厩辐颧崔闯亲邻室赋抑赐砾阎艇凡盼蔑耘诞趣缺哉矢谨贯位蚀鹏椎肠饯明湿簇撕困祁柱乞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