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6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考情【知考纲】【明考向】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主线,重点考查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主要有体现类、启示类和原因类,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非选择题主要有体现类、措施类,或者综合考查联系的观点、或者单独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考点突破]高频考点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命题探究]高频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命题角度唯物辩证法[典例1][2012·安徽高考(节选)]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命题探究]定考点:唯物辩证法抓关键:系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高频考点一——唯物辩证法[解析]回答本题时,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是唯物辩证法知识中的方法论原则,应调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等知识作答。[答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新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命题探究]高频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对点练1]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解析]选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都没有揭示材料中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故选C项。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突破]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的。(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突破]3.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命题角度一联系的普遍性[典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解析]选D①是对间接联系的错误认识。由题干中格拉塞的事例可知②说法正确。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③说法错误。由题干可以看出“气泡室”是人为事物联系的结果,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④说法正确。定考点:联系的观点抓关键:可以通过排除错误题肢直接得出答案;也可以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通过挖掘观点正确的题肢与材料信息的内在联系得出答案。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对点练2]资料显示,有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有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上述材料反映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C.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解析]选C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联系的条件变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会改变,D项错误。本题选C项。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命题角度二联系的客观性[典例3](2012·江苏高考)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解析]选D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着的,故选D项,B项不选。A项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不选。材料强调的是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多样性,C项不选。定考点:联系的客观性抓关键: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强调的是一种客观性。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对点练3]2012年12月10日,上海、江苏局部天空出现罕见的“3个太阳”奇观,不少人认为这是“世界末日”的先兆。但事实证明,“世界末日”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有力地证明了()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们可以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③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④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3个太阳”奇观属于自然现象,和世界“末日”没有关系,说明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①④正确。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不是创造联系,②错误。自然奇观的存在说明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③符合题意。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命题角度三综合考查联系的特征[典例4](2013·全国卷)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工业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只要坚持科学发展是可以减少污染的,因此,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是变化的,③④入选,排除②。①错在“与人无关”。定考点:联系、变化发展抓关键:准确把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对点练4]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解析]本题材料选取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立意是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立意是尊重自然和爱护自然,反对人为地破坏自然。本题是限定性知识(收敛性)的论述题,相对降低了难度,但在运用知识上要求深度。解答时,首先按要求写出联系观点的三个内容,然后与材料中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高频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探究][答案](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高频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点突破]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3)方法论要求:首先,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高频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点突破]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高频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命题探究]命题角度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典例5](2013·海南高考)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频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命题探究][解析]选D从海南的发展历史看,海南由“化外之地”到“南溟奇甸”,再到最大经济特区,都是因国家整体布局的变化而发生的,即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作用,③符合题意。现在,海南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体现了④。整体主导部分,部分不能主导整体;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①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定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抓关键:要明确两点: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高频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命题探究][对点练5]2013年9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这对于完善我国区域开放格局、巩固提升中俄全面协作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这表明()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