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创新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理解创新的内涵与特征3.比较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4.识别激发创新的影响因素5.掌握管理创新的四大要素6.列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7.区分企业技术创新的五种组织模式理解创新的的重要性及其类型;第十章创新第一节创新的一般理论第二节管理创新第三节技术创新第四节制度创新第一节创新的一般理论一、创新的内涵与类型1.创新的内涵创新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包括生产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或者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等五个方面。管理的创新职能:是指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对组织系统本身所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2.创新的类型创新包括三种主要类型,就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的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它商业价值的这个过程。管理创新是指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制度创新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者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且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二、创新的特征1.高风险性:加强创新管理,正是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增大创新的成功率。2.高效益性:创新活动的高效益与科技进步的风险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相对性:无论是发明、发现还是革新和开发,实质上都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或渐进过程。新相对于旧相,只是相对于某个时间和空间而言,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4.继承性:在旧质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达到新质,是创新的内在规律性。5.发展性:发展性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活动现时及未来提出的应有目标。三、创新理论的演变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成为一种理论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在经济学界独树一帜。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各种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活动,不一定与技术有关。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形成一种新的组织。2.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分化出来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初,为技术创新理论初创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从多层面、多角度展开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是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出现综合化、重点化、实用化与回归性研究趋势,研究重点在于技术创新的采用和实现问题。3.制度创新理论制度创新: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制度创新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制度的状况如何,一旦外界可能给创新者带来“潜在利润”,如采用新技术,或有了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新发明,或社会政治环境有了变化,制度创新就会出现。制度创新理论特别强调通过制度设计与安排,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引导人们通过合作而提高经济效益。四、创新的基本规则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原安达信咨询)资深顾问夏毕洛(StephenM.Shapiro)认为,企业创新就像爵士乐的即兴演奏一样,表面上看似由乐手自行增添旋律,但实际在和弦结构与变化上都有基本规则,他将创新的基本规则归纳为七个步骤,称之为7R原则:(1)重新思考(Rethink),即思考流程背后的理论基础与假设,例如问“这项工作为什么要这么做?”;(2)重新组合(Reconfigure),即思考流程中的相关活动,例如问“有什么步骤是可以删减的?”;(3)重新定序(Resequence),即思考工作运行的时机与顺序,例如问“这项工作必须什么时候完成?”;(4)重新定位(Relocate),即思考活动的位置及进行这些活动的实体结构在什么地方,例如问“在哪里进行最能减少顾客所花的时间?”;(5)重新定量(Reduce),即思考活动的频率,例如问“这个流程多久要做一次?每次要持续多久?”;(6)重新指派(Reassign),即思考流程工作的执行者,即负责完成任务的人,例如问“这项工作由谁来做会最好?”;(7)重新装备(Retool),即思考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与才能,例如问“科技会如何改变这个流程?”。五、激发创新的因素1.结构因素。结构因素对创新作用表现在三方面:(1)低复杂化,非正规化,分权化结构的组织没有高度的标准化程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2)拥有富足的资源能。(3)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潜在障碍。2.文化因素。富有创新力的组织,通常具有某种共同的文化,如鼓励实验、赞赏失败,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予奖励等等。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接受风险、容忍冲突、注重结果甚于手段和强调开放系统等。3.人力资源因素。在人力资源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第二节管理创新一、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管理创新也是当前国际管理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伦敦商学院加里·哈梅尔(GaryHamel)教授曾撰文指出,推动通用电气、杜邦、宝洁等著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其勤奋的员工、伟大的领导者等,而是这些企业所进行的管理创新;管理原则和管理流程的创新能够创造持久的优势,使竞争地位发生巨大转变,在过去100年间,管理创新比其他任何类型的创新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二、管理创新的内涵国内著名的管理学家成思危教授认为,管理创新是指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并取得相应的效果的过程。三、管理创新的要素加里·哈梅尔教授根据其多年研究,提出了管理创新的四大要素,认为如果想把企业转变成为管理创新的“永动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致力于解决重大的管理问题2.寻找新的管理原则3.解构正统的管理思想4.效仿另类组织,重新界定能力范围第三节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三种主要的观点:①将技术创新视为科学技术或发明的商业应用,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代表。它将创新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流程;开辟新的市场;寻求原材料的新供应源;采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定义的核心在于科技发明的市场价值,即一项创新可以看成是对科技发明的商业或社会应用。②把技术创新看作是由新概念的构想到形成生产力并成功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这种观点认为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发现、发明到研究开发成果被引入市场、商业化和应用扩散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它包括从最初的发现,直到最后商业化的成功。③把技术创新理解为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有机结合。这一观点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Romer)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五个基本特征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知识及知识的流动,技术创新的主要原料是知识。它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①创新性。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②实践性。技术创新的发生经常不是任何深思熟虑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结果,而是工程师和其他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人员的发明和提出的改进意见的结果。③社会性。一方面,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④历史性。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技术创新的具体目的和方向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⑤不确定性。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由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构成的非线性系统,技术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二、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希克斯(Hicks)分类,依据创新对生产力基本要素(劳动和资本)的影响进行的分类:节省劳动的创新、节省资本的创新、中性的创新。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分类)的分类,依据创新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的分类:渐进的创新(渐进连续的小创新,新产品);根本的创新(例如尼龙,单项技术);技术系统的创新(例如石化创新群,化纤材料创新群,新产业);技术——经济范式的创新(微电子,多个产业)。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以产品为对象的创新活动,一般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创新活动,许多服务业的创新也是开发新服务为主要的形式;工艺创新则以生产工艺为对象的创新活动,例如石油、煤炭、建筑、交通等大多以工艺创新为主,所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工艺创新,烟、酒、成熟的中药和西药等对工艺创新的依赖度也很高。三、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来自企业内外的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1.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外在拉动力市场是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而市场需求则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起点。这里的市场需求是从广义角度讲的,它既包括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从价格、质量、效用、数量上的需求,又包括企业生产发展上的需求。2.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调节机制之一,竞争规律与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市场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续进动力要素。市场需求引发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技术创新,使创新成为可能。3.主体性是技术创新的内在前提条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的投资主体;二是创新研究开发活动的主体;三是创新损益承担主体,是指企业要为技术创新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4.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保障力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以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分析能力、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投资能力、组织能力和营销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动力要素。5.创新持续性是技术创新的内在持久力技术进步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特点。(1)技术进步的连续性。(2)技术进步的阶段性。(3)技术进步的结构性。(4)技术进步的必然性。6.政府政策是技术创新的外在诱导力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都是来自市场机制的动力要素,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激励和诱导。尤其是一些特殊产业,或者是在特殊时期,如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机制动力作用不足甚至失效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通过政府的激励政策进行有效的刺激来诱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一般来说,政府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宏观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四、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1.技术创新的正式组织设计A型组织模式,企业的研发活动都集中在一个机构之中。B型组织模式,企业的研发活动由企业总部的研究机构和事业部自己的开发机构分别进行。C型组织模式(研究集中,组织分散),事业部的开发机构组织上隶属于事业部,但地理位置上则与总部研究机构在一起。D型组织模式(研究分散,组织集中),各专门的开发机构组织上隶属于总部研究机构,地理位置上则与事业部在一起。E型组织模式,不设总部的研究机构,各事业部个别局自己的需要设立各自的开发机构。2.技术创新的非正式组织技术创新体系中常见的非正式组织有:(1)技术创新小组:为了完成某项创新项目而成立跨越企业内部固定组织边界的一种创新组织,目标明确、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