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2课2014-9-18喀布尔人泰戈尔徐悲鸿画走近作者:身份籍贯出身生卒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姓名1861~1941婆罗门种姓(贵族)印度●加尔各答诗人、作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诗集。泰戈尔在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诗句精选:1、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2、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3、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4、天空没有留下痕迹,鸟儿却早已飞过。文学地位•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泰戈尔是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爱国者、艺术家,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周恩来)•他以自己丰富多采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泰戈尔曾和我国许多作家有过亲切的交往徐志摩、泰戈尔、林徽音泰戈尔访华中国作家郭沫若、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能与其匹敌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亚一人。《泰戈尔作品集》中译本泰戈尔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字词读音:喀布尔敏妮倘若敷衍污秽贿赂蜿蜒无稽瑟缩檀香温煦女眷kānītǎngyǎnhuìhuìlùyánjīsèsuōtánxùjuàn走进课文小说的主要内容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印度作家5岁的小女儿敏妮。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这种爱使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持续了多年。这种真挚之爱也感动了敏妮的父亲。在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看望敏妮时,他紧缩敏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的父亲能与自己亲生女儿重逢。思考探究•1、喀布尔人疼爱敏妮的原因是什么?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所以对敏妮特别疼爱。喀布尔人的身份一个来自喀布尔的穷苦小商贩。“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变化•一开始只当作普通小贩,所以当喀布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给了他钱。(疑虑)•喀布尔人与敏妮成了好朋友,相信他对敏妮不会有什么威胁,就放心了。(放心)•敏妮婚礼上他刑满释放归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排斥)•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终于理解了这个喀布尔人,对他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并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理解)作品主题探究:怎样理解题目里“一样的父爱”的“一样”二字?超越阶层的深层父爱。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揉搓在一起,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爱与情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加尔各答之间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这怎么能不“在人们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感情”(高尔基语)。小说的主题:•父爱伟大、深沉的父爱超越时空、阶层的父爱重点研读细节描写的父爱•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并谈谈最能体现喀布尔人父爱情怀的细节。“哎!”我想,“他要进来了,我这第十七章永远写不完了!”就在这时候,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这孩子。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赶紧跑到妈妈那里去躲起来了。◎“吓”,“赶紧”,“躲”几个词都刻画了敏妮害怕的情态。她站在我的椅子旁边,望着这个喀布尔人和他的口袋。他递给她一些干果和葡萄干,但是她没有动心,只是更紧紧地靠近我,她的疑惧反而增加了。◎形象的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敏妮在生人面前的害怕,寥寥几个字,活灵活现。每年一月中旬,拉曼,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去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收欠款。今年,他却匀出工夫来看敏妮。◎“匀出工夫”,体现了拉曼有意的用心,展现了一种父爱。拉曼笑了说:“我正是要到那儿去,小人儿!”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笑,他举起被铐住了一双手,“呵,”他说,“要不然我就揍那个老公公了,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通过生动的语言,刻画了拉曼的善良和对敏妮的喜爱。他相信敏妮还是像从前那个样子。他以为她会像往常那样向他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他又想象他们会和往日一样地在一起说笑。事实上,为着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来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和葡萄,好好地用纸包着,这些东西是他从一个老乡那里弄来的,因为他自己的一点点本钱已经用光了。◎“相信”“以为”“想想”:对以前的日子中美好的东西的回忆,也体现了喀布尔人的善良,更有一种父爱注入其中;“纪念”暗含有对以前时光一去不复返之意。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见”,就走出去了。◎“不满意”一词,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当时的心情既是对不能见到敏妮的懊恼。说到这里,他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一个小小的“手印”寄托了父亲的无限爱意,也可以说,正是这个“手印”给了在异地他乡的父亲强大的精神鼓舞,成为喀布尔人内心的寄托,使主题得到升华。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一个“涌”字表明了“我”的情不自禁,“我”的跨越阶级,没有了国界,一样的父爱的胸怀真切动人地袒露在读者面前,解释了“爱”的内涵。归纳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作品主题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主人公——喀布尔人作为一个小贩,在异地他乡,生活非常艰辛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葡萄干。小说通过简捷的服饰,动作描写刻画出拉曼是一个地位低下,生活贫苦的下层人民形象。突出父爱的主题多角度展示了对家中女儿的思念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主人公——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每次见面时,敏妮的表现◎他给她一些葡萄干◎他不在意的接过钱◎不久,那些钱又在敏妮的手中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主人公——敏妮小主人公敏妮是个天真善良无邪的小女孩,小说贯穿了“敏妮”从小孩到青春少女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她身上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追求,应该是互爱,相互友善,应该抛弃阶级压迫的束缚。•5、小说到了倒数第三段本来可以收笔的,但作者为什么还写了最后两段“我节省婚礼开支送钱给拉曼”这个情节?是不是画蛇添足?喀布尔人•主题的深化:表明了“我”对喀布尔人的情感认同,把小说的主题“父爱”深化至对他人的关爱,爱的另一层次。女儿“我”敏妮艺术特色•1、细节描写:不仅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并使文章的主题得以突显。•2、诗化风格:把抒情诗和短篇小说结合了起来,从而抒发出激荡肺腑的情感。再见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增强生活气息,表现作品主题问题探究:•小说到了倒数第三段本来可以收笔的,但作者为什么还写了最后两段“我节省婚礼开支送钱给拉曼”这个情节?是不是画蛇添足?喀布尔人•主题的深化:表明了“我”对喀布尔人的情感认同,把小说的主题“父爱”深化至对他人的关爱,爱的另一层次。女儿“我”敏妮课后巩固:•写一篇练笔《父亲与我》,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写出父爱表现的具体生活片断。•父亲节就到了,那一天,你准备怎样感谢爸爸对你的关爱?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