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文学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宋朝建立。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907960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一·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中外文化交融。原因:李氏为鲜卑化的汉人。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唐太宗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太宗这种一视华夷的思想,为他的后继者所继承,直到,玄宗朝的李华说:“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李华《寿州刺史厅壁记》)从国家政权到生活方式,都体现了这种华夷如一的思想。二·唐代士人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基础:国力日渐强大,为士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手段:常选、制举、入地方节镇幕府等。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唐代士人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达则以公济天下,穷则以大道理身。”——陈子昂《赠别冀侍御崔司议并序》“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王维《送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熟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伤。”——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二“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骐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塞下曲》。“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岑参《银碛山西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怀五百字》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影响于唐代士人及其文学创作:(1)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生命张力——诗人之“大我”——怀抱寰宇、俯瞰古今的气概);(2)执着强烈、难以挥去的功名意识(尚武、建功、报国、济民);(3)盛唐边塞诗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咏唱;(4)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化而为感伤之诗、闲适之诗(动静相反相激、时愈动心愈静);(5)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化而为杜诗“忧国忧民”之大悲歌。三、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1、修史和史论:八史,其中修史:国立史馆修《梁书》(姚思廉)、《陈书》(姚思廉)、《北齐书》(李白药)、《周书》(令狐德棻)、《隋书》(魏征、长孙无忌)五史,太宗御撰的名义修《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李延寿)。史论:刘知几的《史通》.原因:在史馆修史的过程中,刘知几深感“任当其职”而“道不行”,“见用于时”而“志不遂”,故退而私撰《史通》以申其意。体例简述:《史通》共20卷,分内、外篇。内篇以评论纪传体史书体例为主,涉及史书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及史家修养;外篇则论述史官制度、正史源流,兼及史家、史著得失,并略申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四、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的发展对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1、山川2、都市二、入幕1、入节镇幕府;如高适、岑参、李益;2、边塞漫游。如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创立了边塞诗派。三、读书山林的风气原因:唐代寺庙经济发达,可为贫寒的士人提供免费的膳食与住宿。且又藏书丰富,为士人读书提供方便。人物:陈子昂、李白、岑参、刘长卿、孟郊、崔曙、张谓、张諲、颜真卿、李端、杜牧、温庭筠、杜荀鹤、李中、阎防、薛据、许稷、徐商、符载、李绅;等等影响:清幽明秀格调四、贬谪意义:丰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面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贬谪作品:李白贬夜郎途中,王昌龄龙标之贬,刘长卿的两次贬谪,都有很好的诗。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诸人都有这方面非常优秀的作品。感情: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一、儒、释、道的融合儒家:孔颖达官修《五经正义》,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立国之本。道家:唐王室以老子为祖先,庄子、列子、文子都被封为真人。《老子》、《庄子》、《列子》、《文子》被列为经。释家:太宗支持玄奘译经,玄宗既亲注《孝经》,又亲注《道德经》和《金刚经》。佛教的影响:1、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收僧人诗作者113人,诗2783首。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劝善诗、偈颂,但更多的是一般篇咏,如游历、与士人交往、赠答等等。王梵志(生卒不详):通俗诗人。《诗》其二:“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寒山(生卒不详):贞观时诗僧,其诗承王梵志衣钵,多用村言口语,不失诙谐之趣。2、涉及佛教的作家较多。如王绩、沈佺期、宋之问、张说、孟浩然、王维、岑参、常建、李颀、杜甫、李白、韦应物、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李贺、许浑、皮日休、陆龟蒙、罗隐、吴融、黄滔、韩偓、杜荀鹤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佛教影响的印记。影响: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三、道家和道教对唐文学也产生广泛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对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代作家如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张九龄、李颀、王昌龄、岑参、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显例。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神仙世界。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唐文学的繁荣1、原因:a、社会原因,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思想包容。b、文学发展自身c、统治阶级的提倡2、表现:a、体裁: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b、作者众多大师辈出。《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诗》收作者二千二百馀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二百二三十种。唐代出现的杰出诗人数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返回二、唐诗的发展轨迹(初唐-盛唐-晚唐)1、初唐:(618-712年)成就:a、批判继承六朝诗风,融合南北诗风,确立律体,发展七言。表现:a、诗人群体扩大,题材丰富,情思格调刚柔并举。b、融合音律创立律诗。代表诗人:王绩、王梵志、初唐四杰、上官仪、沈铨期、宋之问、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等。2、盛唐(712-767年)特点:a、大家辈出。b、流派纷争,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派,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C、盛唐双壁,李白和杜甫。D、盛唐气象,指盛唐诗坛风格、流派丰富多采,形成姹紫嫣红、百花齐放,千姿百态,争艳斗妍的高度繁荣局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都拥有一大批诗人,而且艺术上都能独树一帜,成就颇高。他们的诗风慷慨激荡,气魄宏大,感情热烈。而且还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艺术造诣精深的大诗人。3、中唐(767-835年)特点:新乐府、隐逸诗人、作诗的技巧更加纯巧。代表诗人:大历诗人、韩愈、孟郊、李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诗派: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还有张籍、王建,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把诗写得通俗易懂。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为代表,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炼字的影响,更加怪变,怪怪奇奇,甚至以丑为美。风格特色: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4、晚唐(836-906年)特点:诗人忧国忧民,梦幻虚无,感慨盛世不再来。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三、唐代散文发展轨迹骈散结合-古文复兴-古文运动-小品文四、新文体的产生传奇、变文、词,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代表作家作品1、卢思道(532—583):《从军行》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深婉而又有苍劲之气。2、杨素(?——606):《出塞》二首、《赠薛播州》十四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3、薛道衡(540—609):《昔昔盐》为写闺怨的抒情长诗,“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名句历来传诵。《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亦属名作。隋文学中的地位:题材和诗风的过渡以及文学思想的变革,标志隋代文学上承六朝文学之余绪,下开唐代文学之先路。第二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句中平仄相间,两句间平仄相对)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三句平仄相粘,“唯”旧读入声)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犊”旧读入声)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识”、“怀”旧读入声)二、走出宫体的“初唐四杰”1、四杰的出处《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2、四杰的生平(略)3、四杰的作品王勃(650—676):《王子安集》二十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为代表作。杨炯(650—695?):《杨盈川集》十卷,《从军行》为代表作。卢照邻(637?—689?):《幽忧子集》七卷,《长安古意》为代表作。骆宾王(640—684?):《骆临海集》十卷,《帝京篇》、《于易水送别》、《在狱咏蝉》、《代李敬业檄天下文》等为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之已微露。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