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作者:龚一鑫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8期摘要“图式理论”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的应用,将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基本原则策略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语文为例》;项目编号:CX2016B592。作者简介:龚一鑫,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401一、图式理论的概念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的模块或单元,是所有信息加工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大脑中储存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分成单元、组成模块和构成系统,这类单元、模块和系统就称为图式。人们需要利用脑海中存储的图式去接受外部信息,并按照图式去处理这些信息。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文本的内在意义必须拥有相匹配的图式。人们脑海中存储的图式越齐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图式就越容易,阅读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反之假如缺少对应的图式支撑,就会很难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思维刚萌芽的小学生来说,其图式也位于一个初步产生和逐渐完善的阶段,教师要使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进步,首先应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相关图式,可见图式理论对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二、语文阅读图式的类型人物图式、地点图式以及事件图式是语文阅读图式的三种基本类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图式、地点图式以及事件图式是与文本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生如果熟悉掌握这三种图式特点,将有助于自身阅读水平的提升。(一)人物图式人物图式指针对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物,总结他们个性、品质、心理方面特点的知识。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物,比如教师、律师、记者、警察等,他们做什么、怎么做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作出选择后的结果。人物图式就是总结不同人物由于职龙源期刊网业、身份等不同,形成的在个性、品质、心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并将有关这类特点的知识汇集,从而产生包含万千形象的丰富人物图式。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人物图式不仅可以是反映现实的“生活化”人物形象,还可以是对于童话、寓言等文学著作中所塑造的“虚构化”的人物形象认知。语文的文本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包含大量的叙事文体,塑造出了一批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将作者预期的人物图式建构起来。比如《晏子使楚》中的晏子、《将相和》中的蔺相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小摄影师》中的小男孩等都是具有各自特点的不同人物图式。(二)情境图式情境图式指和事件发生的情境相关的知识。它是特点的情境反映在脑海中的固定认知形式,该认知形式由这一情境中的全部行为因素组成,在这些内部行为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每一种行为都有其对应的形式。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当激活了学生脑海中任一情境行为因素后,也会激活与之相应的行为因素,唤醒接受到的全部情境图式,从而获得与情境相关的知识。小学语文课文中不论是记叙的故事还是虚构的童话,都是对特定场景、情境发生的事情或者人物在特定场景、情境做的事情进行描写。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理解这些情境图式,应结合他们已知的的情境图式,从整体上把握情境图式中各行为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影响,才能对情境图式中的外部环境特点与内部情感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三)事件图式语文课文大多是包含了各类事件的记叙文,因此事件图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图式之一。事件图式包含了关于特定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知识。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文本的主体,通常是记叙事件或者利用事件描写人物。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事件图式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事件图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集成性图式,另一类是关联性图式。集成性图式是指在大的事件下所包含的小事件的集合。当学生阅读某一大事件时,在脑海中已有相关图式作用下,事件中所包含的小事件图式也将被激活。关联性图式则是指大事件下各个小事件的相互联系。各个小事件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和因果关系,事件的发展会遵循特定的次序,前一事件的积累才能促使后一事件的发生,这类具有因果性的次序通常是固定的、客观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事件图式越完善,就能越快激活已有图式,从而更高效地接受文本中的信息、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意义。因此事件图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图式的预期功能和选择功能,促进理解功能的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文本背景的认知或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通常会引起理解上的歧义,因此要激活已有图式是较为困难的。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做好课文背景知识的讲解工作,并引导学生认识课文生字词,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顺利事件激活图式。三、“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将“图式理论”应用到小学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经验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有序的进行教学。因此要掌握好以下原则:龙源期刊网(一)按部就班原则由于阅读图式所涉及的范围繁多、复杂,因此对于阅读图式建构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递进的、上升式的发展过程。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明:最合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略高于学生认知经验水平的,对学生的发展最具推动作用。因此引导学生建立图式应略高于学生认知经验水平,通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的图式不断完善,按部就班地走向另一个高度。当然按部就班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式堆积,它的本质是一个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的发展过程。因此按部就班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在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经验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并按照逻辑系统分层制定教学计划,注意教学材料的连贯性和新旧知识的联系性。让按部就班原则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考察评价等方面都要遵循这一原则。(二)学生主体原则阅读图式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并包含了诸多准则与要求,但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图式的建构应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建构。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一系列阅读图式,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才能“内化”到自身的图式体系之中,使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应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性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引导他们积极自觉去把握阅读规律,增强自主分析阅读材料、解决阅读疑问的水平。在掌握图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和发展特征,灵活调整教学,而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并且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材料中寻找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有所感悟和收获,将相应的一系列图式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三)激发兴趣原则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处于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形成对学习的需要,通过兴趣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不仅应注重教学的专业性,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教学时应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选择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善于参与,更乐于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获得图式的不断积累。在小学课堂中,合理利用激发兴趣原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四、“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应用的策略(一)创设情境,建立图式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萌芽时期,其图式也处在一个初步形成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发展的特殊情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首先可以通过建立相关龙源期刊网的图式体系来实现。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文本中的一些语言有时会比较抽象和晦涩,不易为小学生所理解。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将其与生活化的具体事物联系,帮助小学生建立对应的图式,并在情境重现时能激活此图式。例如在教《与时间赛跑》这一课时,学生可能无法正确掌握文中“日月如梭”的意思,因为学生缺乏对相关图式的认知,对此很难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播放梭子织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梭子的形状和用途后,教师再解释日月如梭的含义,这样会易于学生理解。(二)正确引导,选择图式阅读量的不断积累会使学生脑海中存储的图式越来越多,但是脑海中逐渐增多的图式也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需要选择最为匹配的图式来理解文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限,在选择时往往会产生误差,不易选出最为匹配的图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发诱导,帮助学生选择匹配的图式。比如教师可选出关键词或关键句,让学生围绕它们进行分析和小组讨论,同时顺势而为,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思维再次回到文本材料上。在教师的正确解读指导下,学生可以更有效率地积累阅读图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准确选出最为匹配的图式,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三)整合分类,发展图式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对信息的整合分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归类,在收集了大量的零碎信息后,将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内部顺序分门别类,让图式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最终形成完善的图式体系。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按照一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句进行收集、整合、分类等工作,有助于学生发展相关图式。语文文本中包含诸多分散的语言图式,在整合分类后,学生自身零碎、封闭的图式就将转变为系统化的认知结构,最终发展为较完善的图式体系,促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参考文献:[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康立新.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2011(4).[4]张兰英.图式与意义建构.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1(1).[5]谭文丽.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杨红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龙源期刊网[7]黄立宇.图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作用.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