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创新科信软件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第十章管理的创新职能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和基本内容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及其管理第四节企业技术创新第五节企业组织创新3第一节创新作用和基本内容一、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一)创新工作是管理过程的重要一环1.确立目标2.选择方案(决策和计划)3.分解目标、设计职务和岗位、建立组织4.招聘人员(组织)5.发布指令、运行组织6.协调关系(领导)7.检查和控制(控制)8.变革和发展(创新)4在上述各项(1-7)都是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持职能,而第8项是组织发生变革和发展的创新职能。管理内容的核心是“维持”和“创新”。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是适度的维持与创新的组合。5(二)创新工作是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创新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作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标志的产业革命就是创新的结果。2.创新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要想在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就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63.创新是组织摆脱危机的途径。组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组织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从容度过各种难关,持续健康地发展。(三)创新工作具有逻辑的结构组织的创新,并不像个别的创新活动那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是在创新规律指导下有序进行的创新活动组织的创新过程:内外环境因素分析、创新计划和决策、组织实施创新活动等几个环节。7二、创新和维持的关系1.创新和维持的作用(1)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2)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的保证。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为适应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82.两者的联系(1)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是创新的逻辑延续;(2)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3)只有创新没有维持系统就会处于混乱状态,只有维持没有创新系统就被环境所淘汰。(4)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和创新的最优组合的管理。9三、创新的类别与特征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局部创新: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整体创新:改变目标使命。2.按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消极防御型:为避免威胁;积极攻击型:主动调整。103.按发生的时间可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初建期:建立系统;运行中:找寻机会.更新内容.调整结构.扩展规模4.按创新的组织程度可分为自发创新与有组织的创新。自发创新:是由组织内部的某一部门为适应外部环境而引发的创新。而自发创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11有组织的创新:是有组织的管理者发动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其成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自发创新。12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是为适应环境变化对原有的组织目标进行的调整。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一)要素创新1.材料创新(1)开辟新材料13(2)利用廉价材料(3)改造质量和性能2.设备创新(1)利用新设备(2)改造革新原有设备(3)设备更新(二)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141.生产工艺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的方法,包括工艺过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等内容。2.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设备、工艺装备、在制品以及劳动者在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上的组合。企业要不断研究和采用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15(三)要素组合结果的创新(产品创新)1.品种创新要求不断开发出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2.产品结构创新要求不断改变原有的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16三、制度创新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1.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172.经营制度市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形式条件、范围、限制方面的原则规定。3.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18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是组织的横向和纵向分工的变革。组织机构:主要涉及组织活动的横向分工(把组织的管理活动分成不同部门的任务)组织结构:主要涉及组织活动的纵向分工(把组织的管理活动分成不同层次的任务:集权和分权)组织创新的目的是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的效率。19五、环境创新1.环境创新的概念:它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2.环境创新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3.市场创新的概念: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4.市场创新的途径:市场创新不仅要通过新产品开发来实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销创新来实现。20第三节创新过程及其管理一、创新的过程创新要认识其真实价值,明确创新的收益和成本。(一)抵制创新的原因1.个人利益:创新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2.缺乏了解:因缺乏沟通导致的对创新方案的误解和反对。213.评价差异:由信息差异所导致的评价差异。4.惰性:因安于现状的心理所带来的抵触情绪。5.团体心理压力:因怕失去同事网络所带来的压力(二)创新活动的过程1.寻找机会创新活动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的不协调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是来自内部。22系统外部的不协调:(1)技术的变化(2)人口的变化(3)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4)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变化。系统内部的不协调:(1)生产经营瓶颈(2)企业的意外成功与失败。232.提出构想在观察到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纠其原因,分析和预测发展趋势,采用有效的创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243.迅速行动创新成功的秘密在于迅速行动。提出的构想可能还不完善,甚至可能很不完善,但这种并非十全十美的构想立即付诸行动才有意义。(没有行动的思想会自生自灭。一味追求完美,以减少受讥讽、被攻击的机会,就可能坐失良机,把创新的机会白白地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254.坚持不懈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创新者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前功尽弃。(创新的成功只能在屡屡失败后姗姗来迟。成功是在一路失败中取得的。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最后五分钟”的努力。)26二、领导创新科特提出成功的变革与创新的领导包括八个环节:1.树立紧迫感2.建立强有力的领导联盟3.构建愿景规划4.沟通创新远景5.广泛的授权运动6.夺取短期胜利7.巩固已有成果8.将创新制度化27三、创新管理的技能(一)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二)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三)制定有弹性的计划为使人们有时间去思考、有条件去尝试,组织制定的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28(四)正确地对待失败创新过程是充满失败的过程。管理人员必须允许、支持、鼓励失败。(五)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1.物质与精神奖励的结合;2.奖励的对象要包括成功者和努力者;3.既能保证竞争也能保证合作。29【案例】与无数个青蛙接吻在创新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世界最富创新的美国3M公司。美国的3M公司,不仅鼓励工程师也鼓励每个人成为“产品冠军”。公司鼓励每个人关心市场需求动态,成为关心新产品构思的人,让他们做一些家庭作业,以发现开发新产品的信息与知识,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销售市场在那里,及可能的销售与利益状况等。如果新产品构思得到公司的支持,就将相应地建立一个新产品开发试验组,该组由R&D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和法律部门等的代表组成。30每组由“执行冠军”领导,他负责训练试验组,并且保护试验组免受官僚主义的干涉。如果一旦研制出“式样健全的产品”,试验组就一直工作下去,直到将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有些开发组经过3~4次的努力,才使一个新产品构思最终获得成功;而在有些情况下,却十分顺利。3M公司知道千万个新产品构思可能只能成功一~二个。一个有价值的口号是“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经常意味着失败,但3M公司把失败和走进死胡同作为创新工作的一部分。其哲学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31第四节企业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及其发展(一)创新与技术创新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1.生产一种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后人把创新分成两类: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32(二)技术创新的贡献(技术创新的作用)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物质条件的创新。二、技术创新的源泉(一)意外的成功或失败意外的成功或失败,都有可能向企业昭示着某种机会,企业必须对之加以仔细的分析和论证.33(二)企业内外的不协调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可能使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的结果,也可能是某种将要发生变化的征兆。(三)过程改进的需要(生产过程改进的需要)生产过程的改进可能是科技发展的逻辑结果,也有可能是推动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34(四)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是在一定的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条件下经营的。这两种结构的变化能为企业带来众多的创新机会。(五)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企业经营发生各方面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35(六)观念的变化消费者观念上的改变影响着不同产品的市场销路,为企业提供着不同的创新机会。(七)新知识的产生一种新知识的出现,将为技术创新提供异常丰富的机会。36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任何企业都要制定和实施符合自己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一)创新基础的选择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和应用性研究创新。尽管理论研究比应用研究更难以成功,但是以基础理论研究开始的创新,会给企业应用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创新对象的选择企业的创新对象主要涉及产品、工艺、生产手段三个领域。37(三)创新水平的选择它是指企业在组织技术创新时,采取“先发制人”战略还是“后发制人”战略的一种选择。1.先发制人战略对企业的贡献(1)可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2)可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3)可使企业进入最有利的销售渠道(4)可使企业获得有利的要素来源(5)可使企业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382.先发制人战略给企业带来的隐患(1)要求企业付出高额的市场开发费用(2)需求的不确定性(3)技术的不确定性39(四)创新方式的选择是指企业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独力开发,还是与外部的生产、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发的选择。影响创新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1.企业自身条件独立开发和联合开发要求企业具备不同的条件,需要投入不同程度的努力也会使企业不同程度地受益。2.对联合可开发的不同认识采用何种开发方式不仅要根据自身条件,还取决于对联合开发必要性的不同认识。联合开发的优点。40第五节企业组织创新一、企业制度创新(一)企业制度及其分类1.企业制度及其功能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则。(1)导向功能:指导经营方向的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功能。41(2)激励功能:诱导各类参与者作出有益于企业的贡献。(3)协调功能:使各类参与者形成合力,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的功能。企业制度的功能是通过经营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来实现的。2.企业制度分类的线索(分类依据)(1)企业制度分类的参与者因子企业经营活动是不同要素的组合过程。根据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元要素”,将企业制度分类的依据分为以下三种:42①劳动与劳动者:企业的生产过程首先是人的劳动过程。②资本与资本供应者:任何企业的创办和经营都离不开资本③知识与经营者:劳动和资本的有效组合是通过知识与经营者来实现的。企业知识可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