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政治层面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政治成为时代特色。经济层面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贸易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中国传统学术也呈现出一个螺旋递进的状态,即从官学到私学,再从私学到新官学。第3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知识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统一1.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3)秦国经过,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经过:先后灭掉、赵、魏、、燕、齐六国。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商鞅变法韩楚(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①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皇帝”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②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③特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③太尉:管理全国的______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①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②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军务2.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2)实现了对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地方政权知识点二汉代和魏晋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西汉初,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这些诸侯国在汉初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叛乱结束后,中央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削弱藩国势力,从景帝时“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至武帝时的“推恩令”与“左官律”、“附益法”,诸侯国无力再对抗中央。武帝之后,王国的疆域大大缩小,诸侯王不得参与朝政,王国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在行政制度上与郡县无异三级体制两汉时期,州逐渐成为一级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和监督,汉武帝制定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内之郡县东汉时期,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及正式的官属,凌驾于郡守之上,迅速向行政机构过渡,由单纯的监察官吏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3.选官制度的发展(1)察举征辟制:概况特点影响汉武帝时,察举作为仕进的重要途径被确立下来,成为定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察举的科目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明经、明法等,其中孝廉为岁科,其他一些科目为特科,视需要而临时举行。征辟制也在汉武帝时成为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和官府州郡征聘两种。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一是它与学校教育没有紧密关系;二是察举为主,考试为辅,先选拔后考核,经过策试也只有高下之别;三是没有设立选官的专门机构和专职官员;四是入仕、铨选、升迁、考课等常常混为一体察举征辟制度为两汉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国家所需求的各种人才,扩大了统治者基础,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察举制度行之既久之后,它的弊端也就日益显露出来。随着豪门世家的发展,等级观念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2)九品中正制:背景内容评价东汉末年,地方大族控制了乡里清议,董卓之乱后,乡里制度遭到破坏,乡举里选制度无法继续实行。曹丕即位后,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九品官人法在九品中正体制下,中央选择中正官,根据士人家世、官位高低定等级,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长官转移到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和吏部,选才的标准除前代的经学、德行、乡党清议外,又增加了家世、才干等内容,较征辟、察举制更为完备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尚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选出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下,豪门贵族担任中正官,评定人物、选官用人只重门第,形成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最终成为门阀士族垄断官职的工具,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4)1.建立集权统一国家措施影响政治思想文化经济交通军事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________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_____思想专制:__________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交流修筑驰道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2.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2)修筑长城: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3.评价(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1.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2)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3)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4)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先进文化的影响黄河流域汉族2.内容措施具体内容意义均田制三长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发___________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徭役和兵役措施具体内容意义整顿吏治实行;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俸禄制493年,以“”为名迁都洛阳南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吏治有所好转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的骚扰,稳固了政权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3.作用(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2)加速了北方各族政权封建化。(3)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主题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和中外朝制度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一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史料二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史料三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以上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探究]上述史料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什么?[提示]秦朝开始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与前代相比,它强化了官员的行政职能,使宗法关系对于朝政的影响力愈益淡薄。[史论形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高权力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2)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西汉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史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探究]据史料,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提示]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史料二《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探究]据史料分析中朝设置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任的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就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史论形成]汉武帝设中朝的原因(1)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2)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3)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主题二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秦汉地方行政体系的演变秦朝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史料一秦朝政府组织示意图[探究]上图反映了秦朝中央和地方机构分别是怎样设置的?有何突出特点?[提示]设置:反映了秦朝在中央建立起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通过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特点:突出反映了以皇权为中心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实现了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史料二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探究]根据史料二,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提示]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实现: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史料三(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探究]据史料说明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提示]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制度,秦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论形成]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之处比较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的来源“世卿世禄”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权力运作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主动性权力机构比较简单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臃肿和运转不灵收入来源来源于他的领地来源于俸禄;贪污受贿官吏选拔由“世卿世禄”制产生由皇帝来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汉代的强干弱枝措施史料一汉武帝太史元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云陵”。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元康元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两千石、訾百万者杜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夏,徙郡国豪杰訾五百万以上五千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