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代价与意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09-2班胡书锋540901010212摘要:1930年代至1940年代,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族,引发了这场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在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民众广泛觉醒、民族空前的团结,最终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为此,中国人民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但是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意义重大。关键字:抗日战争胜利代价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代价与意义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人民的长期、艰苦的对日战争中,逐渐改变中日两国战争力量的对比,逐步具备对日反攻、取胜的条件,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的推动下实现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建筑在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都比中国强大的这一基础上的。无论如何日本是一个小国,本土只及中国的1/28,人口不到中国的1/6,国内资源贫乏,因而随着战争的爆发、扩大和长期化,日本赖以发动战争的这一基础发生了变化。在军力方面,日本军队数量、装备和训练均优势于中国,战争进行期间,日本又拼命地扩军和扩大军需装备的产量。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和长期化,日本在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训练上的优势逐步的消耗和失去。此后,其伤亡和消耗逐年增加,虽日本不断征兵扩军,军队数量不断增加,但其训练和装备无法得到保证。据计,战争的前几年,日本的武器生产为逐年增长,但到1944、1945年便明显下降。其中,舰艇飞机火炮坦克等陆军兵器产量也同比下降。反观中国,战前的中国军队,无论从数量到装备都与日本有很大差距,战争进行期间又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和极大的消耗。但是,随着全国抗战的持续,中国军队在数量、装备和训练上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战争初期的1年多时间里,中国军队伤亡上百万,但迅速补充了200万,从军队数量的绝对值上看是增加了100万。随后,中国军队不断的增加,到抗战胜利之际,国民政府军队由战前的45个军200多万增加到98个军430多万;中共党领导的军队由战前的不足3万增加到120万。中国军队总数超过500万。同时,由于战时军备生产、战场缴获及国际援助,中国军队的装备不断改善;由于战争的实践和训练,中国军队的训练也得到提高。在经济方面。战前的日本具有较强的经济力,并作了长期的战争准备。但一旦战争打响并陷入持久状态,日本的经济准备便逐渐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并逐渐走向崩溃。就军费而言,日本军费开支逐年递增。连年如此巨额军费,迫使日本政府只能依靠在国内大量发行公债,增加税收及加紧占领区的掠夺来弥补。日本的整体经济力急剧衰退直至走向崩溃。反观中国,战前的中国经济大大落后于日本,战争中又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且承担着长期抗战的消耗。但是,由于中国地大物博、经济资源丰富;由于无论是中共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是国民政府管辖的西南大后方,均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时经济政策和措施,赢得了社会经济的不同程度的发展。1945年在中共党提出的“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的方针下,经济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而在西南大后方,1938、1939年的农业获得了丰收,粮食和经济作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商品经济也有明显的发展。工矿交通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机器工业、还是手工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且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一次欧战时期的“黄金时代”。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无疑增强了中国与日本抗衡的物质力量,创造了抗日战前胜利的必要的经济基础和条件。在政治组织力方面。战前日本的政治组织力比较强。但由于战争的久拖不决和经济的崩溃,促成了国内政局的不定,政治危机的出现。这种甚至政治危机,首先表现为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战争的长期化及其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日本统治层不曾预料也根本无法解决。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内阁反复更迭。反观中国,由于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自卫战争,从而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因而在整个抗战期间,全国各族人民,不分阶段阶层,不分党派团体,不论男女老幼,都被迅速动员和组织起来,以各种不同方式投身战争。其间,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始终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为动员和唤起民众起了巨大作用。广大青年,无论是大后方的青年还是抗日根据地的青年,都涌跃参军参战,走向对日作战的前线。由于抗日战前是一场民族自卫战争,使得国共两党虽有磨擦,但一直能团结抗战。其间,国民党始终没有屈服,没有放弃抗战的旗帜。中共党在抗战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国内政局比较稳定,民族团结抗战气纷始终高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也推进了中国抗战胜利进程。1941年之前,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对日作战,对世界法西斯作战。1941年6月苏德战争,尤其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势发生了变化。1941年12月下旬到1942年1月中旬,中、美、英三国两度召开联合军事会议,讨论反法西期战争的总战略,决定成立中国战区,并签署了由美、英、苏、中4国领衔,26国联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进程。战争的转机分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红军在各个战场先后转入反攻。1943年底,收复为德军所占领的国土的2/3。中途岛战役后,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入反攻。日军虽顽强抵抗,但无力挽回败局,战争已接近日本本土。到了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负已成定局。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2月4至4日,反法西斯战争的三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即苏联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总统丘吉尔,在苏联境内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城举行会议。就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雅尔塔协定》的主体内容是: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场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就在雅尔塔会议后不久,1945年4月5日,苏联宣布废除在1941年4月3日同日本签订的《苏日中之条约》。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了德国首都柏林。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一迤欧洲战场结束,苏联红军开始东调,准备履行参加对日作战的《雅尔塔协定》。也在雅尔塔会议后不久,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新的进展。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在日本拒绝投降,呼唤继续作战时,苏联红军东调完成,参战日期逼近。也就在这当口,美国抢先苏联出兵一步,于8月6日,在日本广岛扔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日本伤亡12.95万人。8日,苏联发出对日宣战通牒,正式对日作战。8月9日零时,100多万苏联红军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总长达4000公里的战线上,三路同时对驻中国东北的日军发起攻击。同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扔下了一颗原子弹,日本伤亡4.87万人。至此,日本继续作战计划完全破灭,心理战线彻底崩溃,迫使日本只能选择投降。二、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遭受了有史以来任何战争、任何国家都不曾有过的巨大的损失。据战争结束之际中国赔偿委员会的统计,8年战争中,人口伤亡为12784974人。财产损失5591384万美元。仅以财产损失而言,如果日本政府每年以相当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的1937年一般财政支出的全额对中国进行战争赔偿,日本需用近半个世纪才能赔偿完毕。而据90年代的重新调查研究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按1937年美元计算),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按照这一统计计数,则是日本政府一个世纪都无法赔偿完毕的。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无法用数字进行统计的民族耻辱和心理伤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以战争的手段征服中国,使整个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在战争期间里,日本军的杀戮、占领、掠夺、强奸,等等。给中国民族带来至深且巨的民族耻辱和心理、精神伤害,是永远无法消除的,是永远无法赔偿的。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迟滞了中国自1912年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曾一度蓬勃发展。1912至1920年间,中国工业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13.8%。从1926年至1936年间,中国经济已具备“起飞”的制度基础,在若干方面,已萌露“起飞”的迹象,如果没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将大大加速。正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断,迟滞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付出了如此重大的代价,但这一重大代价不是无偿的,也不是等价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使日本付出的相当的代价,据统计,8年战争中,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战死44.7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死日军总数113万的33%,日本用于中国的战费约120亿美元,相当全部战费340亿美元的35%。另一统计认为,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伤亡195万人,其中在中国战场伤亡133万人,占伤亡总数的70%。而且,战争是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战败投降为结局的。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保全了中国的国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党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恢复了卢沟桥事变时的国土,而且收复了九一八事变后为日本占领的东北和热察,接了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强割达50年之久的台湾及附近岛屿。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中华民族的不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重,并促进了整个民族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扫百年来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成为百年来无数次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并一跃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四大强国之一。这些,就诚然如毛泽东在战争期间所指出的那样:现在的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并还将再付出重大的牺牲;但是同时,正是这个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力量的大发展。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足3万,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仅存陕此。通过8年的抗日战争,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为战前的30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是战前的40倍,并组建起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块抗日根据地。同时,经过抗日战争的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还在政治上、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作为政治上、思想理论上成熟的标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革命队伍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不仅是争取抗日胜利重要和决定性的因素,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对日作战最早,时间最长,即便是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中国也进行了长达8年的反法西斯作战,比苏联的对德作战和美国的对日作战的时间长4年多,从而最大量地消耗了日本的战争力量。中国战场又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军队,太平洋战争之前,中国战场单独抵抗着几乎全数的日本军队。据计载,到武汉、广州两个战役结束时,日本投入中国的兵力即达24个师团,约100万人,其本土仅剩1个近卫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70%陆军和近1/3的海军仍陷在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这样,中国战场始终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此外,中国不仅组建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直接参加了印缅战区对日军南方军和缅甸方面军作战,而且还由于中国的长期作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从而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打破日本“北进”苏联的战略企图和迟缓的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的全局性战略作用。这些都充分证明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