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研究的回顾1、自奥地利经济学家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A.Scohumpeter)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基本概念和思想;1939年和1942年分别出版了《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部专著,对创新理论加以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2、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索洛(S.C.Solow)等人为代表,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1957年索洛在其发表的《技术进步与总量增长函数》一文中,对美国1901~1949年间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此期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技术进步。提出市场、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3、熊彼特学派代表人物:曼斯非尔德、卡曼观点:该学派坚持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传统,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为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主体,侧重研究企业的组织行为、市场结构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企业家创新和创新周期等模型。何种性质的市场结构是最适合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学派代表人物:兰斯·戴维斯、道格拉斯·诺期观点: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巨大差距,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以提高个人收益才会出现。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不好的制度设计将扼制技术创新或阻碍创新效率的提高。国家创新学派克里斯托夫·弗里曼、理查德·纳尔逊观点:国家创新系统是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行为主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系,在这个系统中,企业和其他组织等创新主体,通过国家制度的安排及其相互作用,推动知识的创新、引进、扩散和应用,使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绩效。我国在技术创新研究存在的问题(1)技术创新研究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支撑,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未形成一套严谨的学术规范,在理论界中面临着学术认同的危机;(2)理论研究缺乏原始创新,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还停留在对国外学者提出的技术创新理论的阐述或验证的阶段,对经济转型期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发型技术创新的机理,以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3)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缺乏实用化和指导性,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缺乏充分的交流和合作,研究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熊彼特的贡献:提出创新理论不同学者对于创新的概念不尽相同,又从行为的角度、产品角度、从经济学角度等进行界定。林恩:“开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曼斯菲尔德:产品创新是对新产品构思、以新产品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弗里曼: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技术创新熊彼特: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引入新产品或在质上变革原有产品;引入一种新工艺(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开发原材料或其他投入的新供应源;实现产业组织变化或企业的新组织(熊彼特,中译本,1990)。3.技术创新Freeman(1982,1997)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MyersandMarquis(1969)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新思想和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技术创新Utterback(1971:41)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某种新产品或工艺的创造、开发、使用和扩散的过程”。Utterback(1979)把技术创新定义归为3类:(1)与发明相似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新强调创新的起源和新颖性;(2)某种硬件及其设计和生产,这一概念重视市场或生产过程中的有形形式和使用;(3)选择某种事物,包括它的使用和扩散,这种观点强调接近用户的重要性。技术创新许庆瑞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思想的形成,并利用它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汪英洛指出,技术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贾蔚文认为,技术创新包括某种新设想的提出,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引进、中间试验、产品试制和商业化生产,直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技术创新王明友(1997)综合上述观点,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获取)、研究开发、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并实现商业利益以及新技术扩散整个过程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总和[1][1]前三位国内学者的定义转引自王明友(1999:49-51)。技术创新傅家骥(1998)则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给出了技术创新的涵义:使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3.技术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关于创新概念的争论1、技术范畴的界定:哪些属于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操作方法变动是否是技术创新?2、技术创新对技术变动强度的界定:增量性改进是否属于技术创新?3、市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市场扩张、商业利润抑或其他?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理解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概念的理解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区别: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而发明是科技行为;商业化、市场化是技术创新的标准;技术创新开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化;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源泉。(反求工程、模仿创新)通过扩散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原因是什么?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1908-1926年,汽车价格从1200美元降到290美元。在钢铁业,渐进性工艺创新使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根本性产品创新、根本性工艺创新、社会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2、产品创新和工艺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技术上变化的产品商业化(电话、电视机、集成电路、化学产品)渐进式产品创新:随身听、电子产品、手机过程创新:新工艺、新设备或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技术创新的效果技术创新的意义取决于应用范围技术创新效果还取决于技术扩散的状况大型计算机的发明和集装箱的发明创新的源泉用户创新制造商创新供应商创新产业制造商用户创新科学仪器设备23%77%半导体、电路板31%67%铲车技术94%6%工程塑料90%10%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到底是大企业创新能力强还是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大企业的优势: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资金充裕、抵御风险能力强、规模经济;劣势:企业寡断势力形成的惰性小企业的优势:机制灵活、创新效率高、模仿能力强、竞争压力,产品引入市场速度快;劣势:资金少、科研能力薄弱实践证明:非常小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比一般规模的企业更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第二节:技术创新的作用1、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为何竞争能力停滞不前?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一方面资金约束技术改造升级缓慢,另一方面存在大量浪费。我国技术能力的比较我国大多数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低下。提高技术水平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百万美元产值能耗中国1274美国233(5.45)日本131(14.33)德国214(10.86)平均374(3.4)2、技术创新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高速增长为何市场需求疲软?一方面产品过剩,另一方面需求的不到满足。产品结构不合理持续的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之路3、技术创新与新产业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催生新的产业。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技术发展,产业间的结构总是在此消彼长。产业生命周期的概念:最先技术创新者并不一定会成为市场的赢家。失败的案例:美国的戴顿出纳机。我国的万燕集团正常产业的发展次序:新产品出现市场需求巨大、吸引大量模仿者进入、市场竞争加剧、没有竞争能力被淘汰、几家大企业控制市场。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1、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计划经济国家与市场化国家的比较.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利益分配的主体(利益获取、人员激励)我国存在的问题: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技术消化吸收不足。辽宁省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来源科技经费筹集总额政府资金比重企业投资资金比重200326.452.332.6200425.356.125.3200526.057.324.6200629.056.830.7资料来源:2007年辽宁统计年鉴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2、企业家素质创新意识: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的把握社会成就感:追求利润并非是企业家唯一目标;善于承担风险,而不是墨守陈规。市场机会意识:寻找和把握技术和市场机会善于用人:微软的用人之道。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战略自主创新:依靠自己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模仿创新:有选择的引进,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模仿创新与后发优势。合作创新:产学研的合作,发挥优势,资源互补。2.R&D技术创新是包括科学、技术、组织、财务和商业等一系列活动,“R&D只是这些活动中的一类,……在创新过程中,除R&D活动以外的创新活动”还包括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生产启动和产前开发、新产品营销、无形技术的获取、有性技术的获取、设计、示范等内容(OECD等,2000:7-9)2.R&DR&D活动大体包括五种类型:(1)基础研究,它与新理论的发现与检验相关联,其目的是发现新知识而不是立即应用新知识;(2)战略研究,是指应用前景虽不明显但还是可预知其预期效果的研究;(3)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战略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其目的在于获取某种特殊的应用知识;(4)开发,是将“创新原型”应用于市场并在其周围建立生产线的活动,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新产品、新工艺方面的现有生产知识;(5)扩散,指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渠道在产业内、产业间及国家间的传播。随着工业R&D“由手艺人和有闲之士所从事的活动(他们的成功取决于经验、思想、毅力或者仅是凭运气)转变为一个体系化的学科”,R&D开始与科学建立了联系,并在两个方面受到了科学的重视:R&D成为科学研究的目标;R&D逐渐由受过科学培训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冯·布朗,中译本,1999:11-12)。评价(1)强调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这种定义深受创新的线性模式影响;(2)重视技术创新的成功商业化,尤其是首次商业化;(3)强调技术创新的效应,并特别看重技术创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技术创新的理解企业在对现有技术有效组合运用,以及创造和吸纳各种新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以相对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过程。它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而创新投入、市场组织、制度等因素影响着工业技术创新过程和绩效。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也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和其他机构(教育、信息服务等部门)大多是间接地参与创新过程;相关的制度安排将会对创新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占据市场有利位置,获得满意收益。技术创新的三种主要形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含义和特点含义:企业通过自身能力和努力实现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的后续环节,实现产品商业化的过程。案例:1、柯达:每天平均投入研发经费200万美元,每3天实现一项创新;2、杜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