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第1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第2节创新型人才培养第3节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节重点结合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对毛泽东的科技观、邓小平的科技观、江泽民的科技观和胡锦涛的科技观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进行系统阐述。重点内容: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及“向科学进军”的运动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江泽民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及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提出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相关概念主要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概念,如今正式使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应该是比较新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共七大的重要文献中,用以指代“毛泽东思想”,此后在我党发展的各个阶段使用开来,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这个概念用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可以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活动的结果来理解,作为一种活动来理解,从五四运用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开始了,作为一种结果,则指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具体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当然也是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具体使用上是不同的,但有其相同之处:“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含义上是等同的。如果说以前我们一直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看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直接说,这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系统而又独具特色的科技思想,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在科技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认真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并加以继承与创新,对于增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进步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借鉴作用。一、毛泽东的科技观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观。毛泽东科技观的提出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对自然科学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向自然界争取自由的武装”,即科学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科学实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三大革命运动”之一,即科学实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动力和源泉。1955年3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他指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就更加彰显了。他一再号召全党,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还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即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指出,旧中国是一个科学技术水平特别低下的社会,要改变中国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毛泽东十分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把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队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毛泽东和党中央在1956年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在1960年领导了全国规模的“技术革命”运动毛泽东科技观的内容之一:毛泽东非常认同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认为不搞科技革命,生产力无法提高。他十分重视用先进的大机器、机械化劳动工具代替落后的手工工具。他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他把赶超世界先进技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手段,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发展的关键环节。毛泽东科技观的内容之二:毛泽东在领导科技工作中,始终把培养和尊重科技人才放在首位。他主张:要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知识,尽快成为搞科学技术的内行。强调必须建立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科技队伍,这是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另外,毛泽东也十分关注科学技术在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过程中的突出作用,重视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并且把它纳入国家的总体战略之中,作为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邓小平的科技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构成了邓小平科技观的核心思想。这既是对现代科技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历史的一个高度概括,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丰富与发展。邓小平科技观的提出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他大胆拨乱反正,为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从科学技术同作为生产力基本因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当我们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时,所讲的人正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88年9月,邓小平总结了二战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经验和新趋势,即现代科技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已成为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明确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技观的内容之一: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人作为生产力中主导因素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了科技对于社会劳动生产力诸要素强烈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传统的生产力定义并不矛盾。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它已经而且还会更大地使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和劳动发生根本性变化,成为变革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邓小平科技观的内容之二:邓小平还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关键,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早在1977年5月,邓小平就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同年8月,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邓小平科技观的内容之三:同步改革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促使科技经济一体化。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整体,科技与经济本应当密不可分,但在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我国的科技与经济成为“两张皮”。因此,必须深化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面对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的时代背景,邓小平还明确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高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号召。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为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国先后实施了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使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邓小平科技观的内容之四: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成果,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三、江泽民的科技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江泽民在继承和发扬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科技发展理念,形成了自己的科技观,并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科技观的提出江泽民认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学技术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他要求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足够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江泽民也正是从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的高度,提出了加强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紧迫性。江泽民科技观的内容之一: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科学技术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方向。江泽民科技观的内容之二:江泽民提出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他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它的提出创造性地解决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以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江泽民科技观的内容之三:江泽民提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到了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江泽民始终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发展高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此江泽民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创新的高潮,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是关系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事。江泽民科技观的内容之四:江泽民非常重视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机制建设。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他还就如何形成这种有效的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科技体制。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目标,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等手段,打破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之间以及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发挥各自的优势,扩大协作,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树立和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一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积极力量;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科研机构和大学要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学术气氛,鼓励探索和创新大力加强国际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全民科普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向高端科技发展.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四、胡锦涛的科技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理论创新,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形成的科技发展理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胡锦涛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论述也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新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胡锦涛科技观的内容之一:自主创新战略与建设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