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简介第一节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背景(二)儒学传入日本后大致经历1.早期的儒学阶段(飞鸟、奈良、平安时代)2.儒学成为禅宗的附庸阶段(镰仓、室町时代)3.儒学的全盛阶段(江户时代)4.近代儒学衰落阶段一、儒家思想教育1.早期的儒学阶段(飞鸟、奈良、平安时代)早期的儒学在日本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仅限于皇室贵族文化圈,那时专门为学习儒学和唐文化而设立“大学寮”(相当于唐朝的国子监)也限定只收贵族子弟。(原始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早期儒学对日本的作用为古代天皇制国家提供了文化理念和国家管理的形式(如:创制和运用律令制度、政治制度、皇都建筑、汉字典籍)等方面。2.儒学成为禅宗的附庸阶段(镰仓、室町时代)儒学成佛教禅宗的附庸时期,从镰仓时代起,大量中国宋儒的经典被日本僧人带到日本,中国宋学传入日本大致上是是13世纪镰仓时代中期。14世纪(室町时期初期)在日本的贵族和禅僧中出现了研习和讲解儒学的学者(如:著名的“五山僧侣”及以后形成的“博士公卿派”“萨南学派”“海南学派”等)这就表明了儒学从上层社会的下移和普及化趋势。这时儒学研究的特点是:极力调和儒、佛、神教三教,甚至以附会的方式寻找相互类似之处,既然不二,那么就意味着宋儒思想同禅宗思想具有共同性,由于当时佛教是国家宗教,这就决定了儒学只能处于禅宗的附庸地位,可见神僧兼习和传播儒学的目的不在于推广儒学,而是将宋学视为“助道”借以弘扬禅宗,例如把儒家宣扬的“无常”同佛家“五戒”比附“认为其名异而其义同”处于这种附庸地位的儒学只能给日本上层统治阶级在实施各项举措时增添某些理论依据而已。3.儒学的全盛时期•江户时代(又称“德川时代”公元1603━1867年)的儒学是以宣扬阐述朱子学说代表的宋学为特征,朱子学说在13世纪传入日本后,经过350多年的传播,到1603年后,被德川幕府奉为“官学”,成为江户时代占统治的意识形态,在德川时代的260年中,日本儒者基本上是围绕神道与儒道的一致性(神儒合一),对佛教批判指责,反对儒学和佛教中的禁欲主义,主张物活论的自然生命之道,宣扬命定论与宿命论等几个方面来对宋学加以论证和辨析的,其中,日本朱子学的开创者藤原惺窝和林罗山在使儒学摆脱禅宗的附庸地位,对佛教的猛烈批判,主张神儒合一,使日本儒学向伦理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导向引流的历史作用。谢谢观看进入近代以后日本儒学在国家神道和明治维新以来的实用西学冲击下,呈现出萎缩之势,已不对日本近现思想发生重大影响了。rc4.近代儒学衰落阶段从总体上看,中国儒学对日本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极大的启发了日本民族的理性思辨能力,强化了日本的国家政治制度和天皇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学说,增强了社会等级意识,促进了古代日本社会中的祖先崇拜意识和群体之间亲情关系的凝聚力,增强了社会意识形态中伦理道德秩序和责任感,但是,日本儒学家是根据自己现实所需求来筛选和汲取中国儒学思想中适合的思想的变形了的日本儒学必然不同于中国儒学。在中国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日本儒学一直抵制中国儒学中的某些思想观点:①抵制中国儒学的禁欲主义倾向,反感对人的自然性欲的压抑。②把中国儒家的现实精神转化为日本独特的享乐主义,中国儒家思想是现实的人生哲学。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