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3、掌握胶体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能成功演示胶体溶液的性质实验二、实验原理要得到胶粒范围大小的颗粒,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较大的粒子或块状物质,细分为较小的颗粒,叫分散法;另一种是使较小的单元如分子或离子,聚集成为胶体颗粒,叫凝聚法。本实验采取凝聚法。Fe(OH)3胶体的制备是通过水解反应来进行:FeCl3+3H2O====Fe(OH)3+3HClH2SiO3胶体的制备是通过复分解反应来进行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凝聚等性质。三、实验用品饱和FeCl3;0.01mol/LKNO3;2mol/L的NaCl,0.01mol/L硫酸铝;尿素;HCl(1mol/L);饱和Na2SiO3溶液;浓盐酸;酚酞试液;氯化铝(浓溶液);氯化铵(浓溶液)U形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激光笔);导线;玻璃纸(不透光的纸板)四、学生实验学习任务1、成功制备150ml的Fe(OH)3胶体2、熟练完成Fe(OH)3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实验、电泳现象实验和凝聚现象实验。3、按实验要求给出的方法制备硅酸溶胶、凝胶各50ml。4、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制备硅酸胶体的实验中盐酸浓度、试剂滴加顺序、溶液PH值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五、实验基本流程1、Fe(OH)3胶体的制备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加热至沸,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变成红棕色,即得到Fe(OH)3胶体(切勿加热时间过长,以免破坏胶体),冷却至室温备用。2、胶体的性质(1)胶体的光学性质用比烧杯略大、侧面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套在盛有Fe(OH)3胶体(或硅酸胶体)的烧杯外面,让光线从小洞进入荣翻页,可以看到胶体溶液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食盐溶液或乳浊液,则没有这种现象(2)胶体的电泳现象往洁净的U形管中注入Fe(OH)3胶体液,用滴管沿U形管的两侧管壁慢慢注入2ml0.005%的KNO3溶液,KNO3溶液与胶体之间一定要保持清晰地界面,然后各插入一根铜电极,电极不能触及胶体。接通电源,电压调至30~40V。15-20min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之。胶体的电泳现象另一种实验方法:取一个U型电泳仪,将6~7mL蒸馏水由中间漏斗注入U型管内,滴加4滴0.1mol·L-1KNO3溶液,然后缓缓地注入Fe(OH)3溶胶,保持溶胶的液面相齐,在U型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电极,接通电源,电压调至30~40V。20min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之。(3)胶体的凝聚加电解质凝聚:在5mLFe(OH)3胶体溶液中分别加入加入1mL2mol/L的NaCl,1mL0.01mol/L硫酸铝溶液,观察胶体凝聚现象,思考凝聚作用与阴离子浓度和价数的关系。胶体的相互凝聚:在试管中加入5mLFe(OH)3胶体溶液,再加入已制得的H2SiO3胶体溶液5mL,振荡后观察。发现胶体凝聚。加热凝聚:在试管中加入3mLFe(OH)3胶体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发生的胶体凝聚。3、实验研究H2SiO3胶体的制备3.1制备在试管中加入5-10mLHCl(1mol/L),再加入适量的饱和Na2SiO3溶液,用力振荡,即得到透明的硅酸溶胶。向盛有少量饱和硅酸钠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几滴浓盐酸,振荡,静置,即得到无色透明果冻状硅酸凝胶。向盛有少量饱和硅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至红色退到接近无色时,静置一会儿,即形成透明的硅酸凝胶。简单的电泳装置向盛有少量饱和硅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氯化铵的浓溶液,可以立即得到白色的硅酸凝胶。向盛有少量饱和硅酸钠的试管里,加入氯化铝的浓溶液,可以立即得到白色的硅酸沉淀3.2实验研究1、设计平行实验,试验盐酸浓度(稀、浓)不同时产物的差别2、设计实验,试验滴加顺序不同时产物的差别3、设计实验,试验不同的PH值下产物的差别六、思考与探究1.由FeCl3溶液制备Fe(OH)3溶胶时,为什么要加热?加热时间能否太长,为什么?2.溶胶稳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使溶胶聚沉?不同电解质对不同溶胶的聚沉作用有何不同?七、实验说明与教学研究(一)关于氢氧化铁胶体性质实验的几点说明1、刚制得的溶胶往往含有很多电解质或其他杂质,使胶体不稳定,所以胶体要进行纯化,最常用的纯化方法就是渗析。渗析是利用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二离子和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性质进行的。将胶体装在用半透膜制成的渗析袋里(最常用的半透膜有火棉胶膜、动物的膀胱等)。把渗析袋浸在蒸馏水理、里,3于膜内外电解质浓度的差别,膜内离子或其他能透过半透膜的分子向膜外迁移,这样就可以降低胶体中杂质的浓度,达到纯化的目的。为了提高渗析速率,稍稍加热使分子、离子扩散速率加快。2、在滴加硝酸钾溶液时,一定要慢慢地沿器壁加入,确保始终由一个明显的界面,否则通电后两极界面上下移动的现象不明显。为了使氢氧化铁溶胶不易和硝酸钾溶液混合,可在胶体中加入适量尿素,以增大胶体的比重。3、因为Fe(OH)3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正电荷的胶粒移向阴极,使阴极处胶体液面上升,阳极液面下降,形成电泳现象。4、通电、较热以及两种电性相反的胶体混合,都能使胶体发生凝聚。这主要是由于破坏了胶粒的电性结构,降低了胶粒的稳定性,使胶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沉降。(二)硅酸胶体制备的几点说明1、硅酸是二元弱酸(K1=2×10-10,K2=1×10-12),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在可溶性的硅酸盐(硅酸钠、硅酸钾)溶液里加入强酸(盐酸、硫酸等)可得到硅酸。制备硅酸的反应比较复杂,反应先生成正硅酸(H4SiO4),然后转化为硅酸溶胶,若硅酸溶胶浓度大,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硅酸凝胶。硅酸脱水可生成焦硅酸(H6Si2O7)及其他多硅酸。将硅酸凝胶脱水(加热),可得到白色透明的多孔性固体硅胶。硅胶对极性物质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常用作干燥剂和吸附剂,也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2、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形成稳定的溶胶;(2)形成不稳定的溶胶;(3)生成凝胶沉淀。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浓度、温度、反应混合溶液的酸碱度(pH)、试剂添加的顺序等,对产物都有很大的影响。3、反应混合溶液的酸碱度(pH)对产物的影响都很大,经实验研究有下列规律:(1)当混合溶液的pH为3~5时,可得到是室温下稳定的硅酸溶胶;加热该硅酸溶胶也不易凝聚,难以形成硅酸凝胶。如果再缓慢继续向该溶液里加入硅酸钠溶液,当pH调到约为8~9时,则有白色胶状硅酸凝胶沉淀。(2)当混合溶液的pH为6~7时,可以得到不稳定的硅酸溶胶。用这种硅酸溶胶做丁达尔胶体实验,现象很明显。将该硅酸胶体稍稍加热,就会立即得到白色胶状硅酸凝胶沉淀。(3)当混合溶液的pH为8~9时,迅速生成稳定的硅酸溶胶,这种溶胶迅速凝聚,很快将整个混合物凝结成一种果冻的胶状物质。(4)硅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它能与强酸(盐酸、硫酸)、H2SO3,H2CO3等反应,生成酸性更弱的硅酸。硅酸钠溶液显强碱性,它也能与显酸性的盐(NH4Cl,AlCl3等)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硅酸沉淀。1、硅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它们之间也能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这是因为硅酸钠溶液里的SiO32-只能水解,而碳酸氢钠里的HCO3-既能水解又能电离:SiO32-+H2O=HSiO3-+OH-Kh1=1.0×10-22、HSiO3-+H2O=H2SiO3+OH-Kh2=5.0×10-33、HCO3-+H2O=H2CO3+OH-Kh2=2.3×10-84、HCO3-+H2O=H3O++CO32-K2=5.6×10-11硅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比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得多,硅酸根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抑制了碳酸氢根的水解,迫使碳酸氢根电离,从而促进了硅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硅酸沉淀。(5)在制备硅酸溶胶、凝胶时可以不断准确控制好溶液的酸碱度(pH),以生成溶胶或生成硅酸凝胶。通常是先制备稳定的硅酸溶胶(pH为3~5),再逐滴加入少量硅酸钠溶液,制备不稳定的硅酸胶体(pH为6~7),稍稍加热,或再加入几滴硅酸钠溶液,就会立即转化为硅酸溶胶。若要制备硅酸凝胶,可在硅酸钠溶液里加1滴~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加入酸性物质(HCl,H2SO4,SO2,CO2,NH4Cl,AlCl3等)待红色消失或接近消失时,迅速形成透明果冻状硅酸凝胶。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准确,现象明显,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