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进入近代以后,火车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我国,交通邮政为之一变,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交通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学情分析交通与通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当今信息时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更是瞬息万变。而了解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中国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历史,应是学生易感兴趣、急于探究的问题。只要引导得法,注意深入浅出,就比较容易得出规律性认识。教学方法1.从展示现代火车、磁悬浮列车、飞机等现代交通与通讯工具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现图片资料,通过创造情境,设疑引思,分析近代交通、通讯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给近代中国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尤其是西方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认识到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也是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产物,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1.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来体会近代交通、通讯的巨大变化。注意概括各个领域的特点,提炼教材插图中的历史信息。2.通过对多个材料的分析思考,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亲身体会,认识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给近代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2.掌握通讯工具的变化历程。3.理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和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献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近代交通、通讯方面的发展变化。2.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和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深入分析近代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通过讨论,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探究理解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密切关系。2.认识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重难点分析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和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发生于18、19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也随之而来。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中国传统的交通与通讯工具被新式交通、通讯工具所取代。它们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学习新课一、铁路建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反对修铁路的理由”部分,思考:你怎样看待这些观点?对铁路的修建你持何种态度?理由是什么?学生:反对修筑铁路的主要理由中不乏保守成分,但也有合理之处,特别是认识到了列强抢夺路权的野心。我对铁路的修建持支持态度。理由:1.铁路运输便捷省力。2.铁路运输利于运粮、赈灾、商业发展、矿业运输、收税、旅游。3.有利养兵、国防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59页教材,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的概况,并思考问题。学生:1.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事业兴起。(1)1876年,英国商人私自修建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一一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3)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建成。2.20世纪初发展较快。(1)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2)1911年,全国国有铁路达5574千米。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什么会出现铁路修筑迅猛发展的局面?学生:列强抢夺路权,修筑铁路;中国人将修筑铁路视为救亡图存之道;清朝部分官员观念改变,认识到了修筑铁路的急迫性。多媒体课件显示:今日不讲民生主义则已,欲讲民生主义,当先防异日大铁道公司之弊。欲免此弊,须使铁路归国家公有,以杀其势。此国有政策合与民生主义者。路归国有,利在个人:路归国有,利在国家。在人为私利,在国家为公利: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历历俱在,斑斑可考。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江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谭人风《粤汉铁路说帖》,上海《民立报》1912年7月8~9日阅读材料后思考,为什么民国以后将铁路收归国有?学生:促进实业、巩固边防。教师:导致近代铁路建设总体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学生:1.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制。2.国内政局不稳,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弊。3.地方保护主义。二、水运与航空关于近代水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相关内容,归纳中国近代水运业的发展脉络。学生: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旧式水运业凋弊;19世纪70年代初新式水运业诞生;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式水运业缓慢发展。教师: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新式水运与旧式水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是1872年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新式水运与旧式水运的根本区别是新式水运以蒸汽为动力。教师点拨:洋务派创办近代水运的意图最初是满足军事工业的需要,作为军事工业的辅助,为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后来,民用工业创办后,由于利润丰厚,洋务派又以此来“求富”,希望可以“分洋人之利”。关于航空业,教师讲解: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号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自由飞翔的梦想: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一一由冯如制造并驾驶.在美国的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1910年,冯如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在当年的国际飞行比赛中获一等奖。他偕同三名助手,携带两架飞机返回祖国,并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任广东政府飞机队队长。1912年,他亲自驾驶飞机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的上空进行飞行表演,失事壮烈殉职。那么,中国航空业真正起步于何时,标志是什么?学生:中国航空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当时中国人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正式筹办航空业。三、邮政和电信请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邮政发展的基本线索并填写表格。多媒体课件显示:鸦片战争以后“客邮”与驿站并存1896年以后大清邮政局成立,清政府设邮传部,新式邮政出现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驿站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请你观察教材第60页图片“大清邮票•大龙票”,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学生:清代发行的“大龙票”是我国自行印制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近代邮政的新时期。古代;邮政为官方服务,近代邮政则既为官方服务,又为公众服务。关于电报事业的发展,请学生阅读一段材料,思考:中国最早架设电报线的目的是什么?多媒体课件显示: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一一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学生:出于国防考虑要求架设电报线。教师:开始时出于国防考虑架设电报,但电报通讯的优势使其迅速普及并在民用领域普遍开展。尽管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仍缓慢发展。以上我们了解了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脉络,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特点。学生:发展之路充满荆棘;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好,在列强的竞争中艰难求生;发展的内部环境也不理想,受到政治动荡等因素的干扰。教师:尽管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之路充满荆棘,但步履维艰的近代化还是在欧风美雨的浸淫下缓慢发展。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洋务派的大力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最根本的是新的交通通讯事业自身所具有的相对于传统交通通讯工具和手段的优势。教师: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和手段相对于传统交通通讯工具和手段,速度快,效率高,省时省力。尽管人们一开始不接受甚至排斥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接受并向往它。这也说明近代化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那么,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和手段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轮船、火车、电报等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是西方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些交通通讯工具的传人,一方面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信息的交流,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人增强,并进一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板书设计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