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区县:丰台区学校: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作者:田昆升李艳红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动反馈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研究报告2010年4月1《互动反馈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时代在进步,教育手段也在与时俱进。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经历了很多过程(电化教育阶段暂且不谈)。以正投、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组合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相对于幻灯片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可以说多媒体组合的进入为传统教学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当人们还在研究多媒体组合技术如何应用时,从互动角度出发,出现了电子白板,这对于尚未形成新方法的传统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然而它的出现并没有使信息技术放慢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脚步。人们考虑到运用电子举手的防护四进行效果反馈,很快互动反馈教学系统Educlick、Powerclick和Paopaoclick相继出现,这对于尚未来得及革新的教学方法来说是再一次的冲击。我校在九五和十五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技术这一学习工具的使用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照搬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解决运用新媒体的教学问题。而且在教学反馈方面,传统的教学只能做到模糊反馈,或用举手表达自己同意与否或对错,老师反馈上来的信息不但不准确而且还不及时(学生做题情况不能及时知道)。运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使教学实现了指导的实效性。老师们也根据教学实践创造了一些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破十法》一课中,教师利用购物付款的情景,来进入新知的学习。题干:一个气球9元,小朋友的手里有一张10元和一张5元,他该怎样向售货员付钱呢?选项:①给5元②给10元③给15元此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很感兴趣,同时也是学习破十法的重要的现实依据,学生的思维很快就可以指向计算的方法,正由于来自生活和教学的重点,使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又如:《穷人》一课在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段心理描写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这里设计了学后按,在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品味后,通过辨析省略号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渐澄清桑娜的心理变化。在这里老师先后进行设问进行导读品味。之后让学生回忆一下文中的描写写出了桑娜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2桑娜的心理活动经历了这样的变化:1、疑惑—担心—害怕—自责—决断2、担心—自责—害怕—疑惑—决断3、疑惑—担心—自责—害怕—决断经过这样的读书引导,使学生对于心理描写的手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点问题。通过这样对语言文字的指导,利用互动反馈问题的设计,在难点理解上进行分解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其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教学方法不是从概念和理论中演绎出来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逐步提炼产生的,是实践的产物。并且这些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互动反馈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现代化的课堂提出了很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原始教材使用的问题,教材呈现方式的问题,教学资源补充的问题,教学设计的诸多问题,互动方式与电子举手表决的统计问题,学生面对现代化的教学呈现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承受问题,教师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课上教学目标呈现科学性的问题,以及后续的学校、家庭、学生、教师的关系问题,都是我们要研究的新问题。当今,任何一个门类的研究绝对不是孤立的研究,它的存在已经和周边的事物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研究往往是捆绑式的,连带式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必须具有宏观的思维,必须具有整体性。由此,我们从互动反馈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入手,从实操层面反向推及到教学设计阶段、研究阶段、直到授课前的最后准备阶段所存在的一般规律,一切设计与研究的指向都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化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优化。这是我们的一种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我们在“九五”、“十五”期间研究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一种扬弃。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所见到的成果中还没有成型的东西可以借鉴,我们的研究方向是领先的。在大的发展背景下,开展《互动反馈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课题的界定互动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传统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或大屏幕电视、实物展台、VCD/录音/录像/扩音等)技术、网络技术之上,支持开展互动教学的技术。信息反馈技术:主要是在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中,利用群组红外遥控技术和相关软件系统,教师和学生人手掌握一个设备,通过设备和系统与计算机相连接,广泛即时采集/收集、整理教学反馈信息,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过程中的统计和数据分析结果,辅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效用同时支持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我国教学论专家对教学方法的界定如下:1.“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3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3.“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互动反馈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是指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运用,学习环境的改变,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新方法,新是相对于传统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媒体教学环境,新是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互动反馈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之课题,就是研究在普通多媒体或网络教室环境下,加上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的软硬件教学平台,进一步整合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形成其特有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所提供的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数据,及时恰当的对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并为后面学习进程提供调整依据。从而使一定数量的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合理规划和科学落实,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学习状况,培养学习能力。三、理论依据1.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目标教学理论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来的。他认为,以分班教学为管理形式的班级中,95%以上的学生只要给以必要的时间和条件都能达标(除极少数因智力缺陷外),绝大部分差生是由于学习过程中的累积性误差造成的。克服累积性误差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收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缺陷,并以此调整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及时予以矫正补救。因此,“反馈矫正”是目标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能动反应。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本质上说,智慧是一种高级的能动结构,是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构的发展和构造。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涵着双向建构;环境信息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己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外化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②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③学习是一种真实环境的体验。④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角色。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3.系统论4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我们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20世纪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早在80多年前创建的沃尔多夫学校就以“整体教育思想”著名世界。其教育目标陈述为:“培养能够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的个体。”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在一套新的课程标准,一套以“整体提高学生素养”为精神编写的教材面前,如果我们教师不去革新自己的观念,不去积极行动,将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因此,我们不应当把我们的教学支解成一个个孤立的部分,而应把它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整地来影响一个人。4.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具体地理解为教师合理地选择能体现教学、教育和发展三者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在自身条件范围之内的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育教学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主要立足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过程的效率,努力做到付出最小的代价来取得相对最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5.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由此可见,“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才有可能达到有效培养创新人材的目标,取得“整合”的实质性成效;否则将会迷失“整合”的方向,把一场深刻、复杂的教育改革(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变成简单、机械的技术手段运用与操作。如果进行这样的整合,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由于“教无定法”,谁也不可能提出一套适合所有学科的“包医百病”的整合方法。但是不同的课程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有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有:(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新型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整合”;(2)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要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5)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探索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及价值(一)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按照所涉及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