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陈波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52)摘要:网络社会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好处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冲击,客观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2-0113-02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日益加强,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一)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呈现部分异化趋势1.科学主义排斥人文主义的世界观。信息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令大学生推崇和向往,但又往往使他们迷失了人文伦理的方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学生对网络黑客的态度。现实生活中的盗窃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处罚,而网络黑客利用自身掌握的精深的电脑技术成为网络的信息盗贼和破坏者,成为许多大学生心目中的英雄。这反映了大学生忽略对科学技术伦理价值的思考而导致的技术盲目崇拜,科学主义排斥人文关怀。2.个人主义得到张扬,出现自我异化的倾向。网络使大学生满足于其中的虚幻自由,久而久之会曲解自由的真正含义而发生某些失范行为。与此同时,网络交往内容许多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一种虚拟,当形形色色的思潮和千姿百态的观念随着大量数字化信息扑面而来时,大学生们翱翔在信息和知识海洋中又迷失其中,降低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度。同时,网络信息唾手可得,也钝化了大学生的判断思考力,淹没他们对智慧的追求,削平他们对生命的深度体验,并可能进一步丧失对现实生存的价值关怀,如“网络上瘾症”便是这种异化的真实写照。3.价值导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大学生通过虚拟世界形成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观念,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试图教给学生的一些普遍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的标准相背离,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以及网络多元化的信息导致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多元化和价值目标的模糊化。(二)网络信息污染降低社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1.网络色情的泛滥,降低了健康性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的非学术信息中,47%的与色情有关。网络色情肆无忌惮地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给高校健康性伦理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2.网络的暴力与虚假信息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冲击。在世界计算机网络软件市场中,95%以上为游戏软件,而网络中的暴力信息主要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虚拟的暴力游戏中,人们总是用各种武器尽可能杀死更多的对手,优胜者可当即获得各种赞誉和奖励。同时,网络上存在大量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也给诚信等社会价值观带来冲击。二、网络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1.由强制灌输式向引导建构式转变的模式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非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或促进作用。因此网络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的过程,而是需要师生、生生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探索、交流和质疑的过程。2.由静态、抽象式向动态、情境式转变的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把品德学习当成了纯粹知识学习,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以静态、抽象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抽象的道德知识无法让学生产生意义建构和态度情感的改变,导致知善而不行善的现象广泛存在。网络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关键在于使大学生的抽象的概念化的学习变为具体的情境性学习。在情境教学中,可将__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演绎,利2用网络虚拟性来创设各种道德情境,再现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社会难题,让大学生都成为情境中的自主角色,使他们以参与者或观察者身份对问题情境作出反映,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现实生活中各种道德现象。学生在网络中通过交互式学习,学得生动、学得主动。(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与发展1.构建培养学生道德主体人格,形成自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点应从具体规范的掌握、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传递转移到发展大学生的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思维和践行能力,以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要围绕着道德主体意识和道德主体能力的培养,将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通过各类学术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以隐蔽的方式来传递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促使大学生能自觉地运用自己的道德鉴别、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能力去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道德生活。2.创设体现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多元化、层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制度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理论上要求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但实践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无法针对每位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伴随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的广泛运用能使学习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过程。因此,网络社会完全可以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3.增设网络道德规范、传统道德、公民道德等社会公德的内容。要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网络中的道德规范,做到不仅在网上遵守道德,而且对网上的不道德现象勇于批判,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网络道德意识和维护网络道德的意识,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与发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开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高其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建几个“红色网站”或在网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行,更要将网络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高网络的点击率,使“红色网站”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创新和发展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德智体综合测评方法有两个误区:其一是高校在定性考核中习惯于用既定的品德标准衡量不断发展中的大学生;其二是高校在量化考核上大多是以学科化、知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依据,知识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试屡见不鲜,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杜威所说“关于道德的观念”,而非真正的“道德观念”。这两个误区的存在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难以让大学生信服,教育者想通过评价促进发展的意图落空了,评价本身成了目的,这种评价只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失去其本真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创新和发展在于体现四个方面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信念评价与习惯评价相结合、网上评价与网下评价相结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考核,可以用开卷的方式着重考核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选择能力,并把网络道德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既考核学生对使用网络道德规范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考核,后者包括对大学生上校园网过程中被网络管理部门处理的情况、被网友谴责的情况的记录、是否有破坏校园网、是否参与“黑客”行为、是否在网上恶意造谣、诽谤同学的情况以及对教师的不良人身攻击或评价等。第二,评价方法上可采用“文件夹”式评价模式,把学生在学期间所做的体现个人品德操行的工作总结整理成个人“文件夹”,存档备查。参考文献:[1]面向网络时代——全国“网络时代的社会科学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2001,(2).[2]吴鲁平.发达国家青年价值观变迁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1,(5).[3]鲁沾,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