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虽然“国家安全”或“安全观念”是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名词,但是国家安全的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却十分丰富。一、国家安全观点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一是把“居安思危”作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他们认为安与危、治与乱、存与亡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今日之安并不意味着明日的必安,当前之治也并不预示着永远不乱。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争准备。二是视“大一统”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政治追求。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一贯提倡“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受“大统一”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三是坚持崇尚和平、注重防御、刚柔并济的基本方针。在古代中国,农业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农民来说,一次战争哪怕大获全胜,也是失大于得。由此逐渐形成了追求稳定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历史文化传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安全概念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渴望安宁和平,反对侵略扩张,具有鲜明的守城防御特点。四是将军事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要位置。历代统治者在维护国家安全时,总是把军事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加强边地军事建设又被列为安全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比如修建长城、军港和城寨,建立烽火通信报警系统,防止敌人的入侵。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观念和防御措施,并没有抵挡住鸦片战争的炮火,使得中国开始面临西方国家带来的严重威胁。至此,中国近代思想家们的观念也开始在严峻的形势下得以转变,比如林则徐和魏源等人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观念。这一主张适应了当时世界的军事发展,拉开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序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思想的转变未能扭转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观又将迎来新的发展和转变。2——近现代中国的国家安全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维护国家生存安全作为新中国一切安全活动的根本宗旨,突出强调了国家安全的根本任务是保卫中国的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保卫中国人民革命成果和一切合法权益。这一时期,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据主要位置。除了运用军事手段来确保国家安全以外,毛泽东同志认为对外实行有效的外交,对内运用人民民主专政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下有关国家安全的主要思想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时刻强调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首位;第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并创造出友好的国际安全环境;第三,以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来保障国家安全;第四,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把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的方针作为重点;第五,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多元化转变。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有关国家安全的思想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摒弃了冷战思想,提出了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国家安全观;第二,努力提高国家实力,实施以新安全观为代表强化安全合作;第三,合理运用外交谋略,提出外交斗争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第四,提出强化安全合作,积极争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第五,强调质量建军,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基本保障作用。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第四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该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可以总结为: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国家安全观;第二,在新国家安全观中树立和谐世界的理念;第三,新国家安全观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特性。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内涵。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面临的安全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面临的安全挑战也更加复杂,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突出。国内外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呼唤总体国家安全观。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3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他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检验国家安全的根本标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政治安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理好国内的政治问题是国家政权最重大的安全问题。如果我国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将是空谈。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国家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就是维护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总体国家安全观涉猎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包括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是系统、开放的中国国家安全体系,涵盖了安全的各个方面,把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辩证地结合在一起。它明确了国家安全的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是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指针。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我国正处于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我国与世界的关联性与互动性不断增强,相互影响广泛而深入,面临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多。——国内背景4我国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威胁。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在标榜其政治正确,推广其自由民主价值观,坚持强权政治和军事干涉政策。西方国家干预模式有新的变化、手段更加灵活多样。他们与“台独”“疆独”“藏独”“港独”等地方分裂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连,使我们的“反独促统”工作难度加大。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影响社会稳定。经过近4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国内社会的各种矛盾、对立、冲突和斗争都可能造成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民族分裂势力,受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干扰着国家的发展。民进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使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拉大、干群冲突、阶层矛盾等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导致国内安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背景国际安全挑战日趋复杂多变。在传统安全领域,世界军事竞争从注重数量与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与高新技术运用的方向转变,高科技推动下的新军事变革在各大国蓬勃展开。非传统安全领域更趋复杂多样,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跨国犯罪、气候变化、严重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国家安全形成的挑战日渐加剧,甚至超过传统安全威胁。国际安全压力与日俱增。美国扩大与亚太地区国家的接触,加强与日、韩、澳、菲等国的传统同盟关系,建立与印、越、印尼等国的新型伙伴关系,强化美日韩、美日澳等地区多边机制。并提出到2020年前将把60%的海军军舰和本土以外60%的空军力量都部署到亚太地区。特朗普当政以来,美国将给日本带来更多的行动自由,中日之间的博弈将会长期化、僵持化。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加强对朝鲜施压,使东北亚安全局势存在变数。西方国家日益加强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指责等,使我国的经济安全面临新挑战。随着我国经济“走出去”规模不5断扩大,我国的海外权益安全问题突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维护战略通道安全面临的外部风险不容低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海洋争端,因域外大国的介入而复杂化,民族分裂势力、敌对势力颠覆活动、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影响着国家的领土主权安全。我国有8个海上邻国,与它们均有海洋争端。东海问题、南海问题不仅关系中国的核心利益,也牵涉到地区安全的维护。四、坚持党的领导是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总体国家安全观所确定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最大“特色”,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首先,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作为指导维护国家安全的纲领性文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中国国安体制机制的一个重大举措,其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关键决策咨询机构,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和统一筹划,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第二,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机制。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调,各地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第三,加强安全立法,依法保障国家安全。党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保障在应对国家安全威胁尤其是国内安全威胁时,既有法可依,又依法施治。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6年1月1日生效;2016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2016年611月7日,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密集出台这些有关安全的立法,表明党对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视。第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维护政治安全,需要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第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安全与国民安全的关系是一致和互补的,国家安全是国民安全的基本条件,国民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目的。在传统安全领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安全仍然是第一位的,在传统安全受威胁时,需要国民不惧风险,勇于献身。而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国家成为维护安全的主要手段,国家要为国民作好服务,保障国民各方面的安全。国内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心,维护国家安全首先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国家政治安全归根到底要得到国民的认同,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权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五、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举措7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保证国家安全,保证我国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