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学习目标】1、了解托物言志诗词的特点。2、提升并强化解读托物言志诗词的能力。•1、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检查预习】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言浅意深,理趣盎然。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虞世南《蝉》•垂緌(s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⑷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李纲(北宋宰相)《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⑸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苏轼《琴诗》•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二、质疑探究,成果展示【示例一】(2000北京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提示:托物言志【示例二】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粉身碎骨却芳香如故。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示例三】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柳的衰落,表现出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提示: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示例四】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儿在山花绚丽,树林浓密中自由快乐地飞翔。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点评提升】答题技巧总结:•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⑶答题模式:•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形象特点:事物特点+自身特点•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②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检测反馈】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问: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西风傍晚•(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