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试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入新课: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了10两银子,挑选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的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的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立马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清了房钱,就这样,10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神奇在哪里?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是不是非常的神奇?所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货币》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标题神奇的货币)(过渡)我们在讲货币之前必须要给大家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商品,因为我们的货币就是用来购买商品的。(商品的含义)高一开学了,父母是不是都会领大家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大家来到店里的时候店老板会不会说,你喜欢这个拿去拿去?不会,那店主会怎么说?店主会说,你要拿钱和我交换,所以,我们商品有一个特点是必须用于交换。那么,我们的这些商品是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而是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要耗费人们一定的脑力和体力,所以我们就可以给商品下一个定义: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就是说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劳动产品,一个是用于交换。(商品的基本属性)下面我们来一起来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同学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原因是它们对我们有用,比如油盐酱醋够满足我们调味的需要,羽绒服能够满足我们御寒的需要,小汽车能够满足我们出行的需要,我们把商品能够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称之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我们之所以要购买这些商品原因是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我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商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那不同的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原因是什么?比如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物物交换,四把斧子能够换一袋盐。虽然生产斧子和盐具体劳动方式并不相同,但无论是斧子还是盐,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这一点是共同的、无差别的。我们把这种无差别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叫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我们把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称为商品的价值。四把斧子和一袋盐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四把斧子和一袋盐中所蕴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一样的,也就是它们的价值量是相等的。那么使用价值和价值就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的产生)我们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商品和货币是不是同时产生的呢?其实,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能够拿出来进行交换的剩余商品品种很少、数量也不多,所以这时候的交换只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物物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也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比如有米的人想换盐,有盐的人不要米而要矛,有矛的人不要盐而要布,而又布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这时交换就无法成功。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布帛、牲蓄等。第四阶段:货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的确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不易分割;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便;粮食不耐久藏,质量不稳定;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人们就要找一种易携带、易分割和保存、体积小,价值大、不易磨损、便于保存的东西,而金银因为具有独特的优点,于是金银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物的商品(金银),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等价物。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过渡: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不便,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社会经济因货币的出现而大大进步了。那么,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也就是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呢?货币的职能的含义: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从产生起就拥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①价值尺度的含义同学们都有到过超市去买东西的经历,在那里,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摆在了货架上,而同时,在货架的下面总会有一个标价牌,譬如说写着“名牌衬衫120元/件”等等的字样,那么同学们认为,这些数量单位表现的是什么呢?商品价值的大小是不会自己显示出来的,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值多少钱呢?这必须借助于别的商品来显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因此,在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货币来显示。就像我们书上的一样,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这种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我们称之为价值尺度。过渡: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②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过渡:同学们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发展每一种商品的旁边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像上面说到的“名牌衬衫120元/件”。还有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像这些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③价格的含义过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呢?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过渡: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出它所值的货币呢?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时候,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只是作为一种观念上的货币,只是让人们知道这件商品值多少钱,如果想购买这件商品得付出多少的现实货币而已。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在货币产生以前,人们进行的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w-w)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很明显,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别人用一句空话拿走其商品。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需要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商品—货币”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无利润可言,无法扩大生产,严重的甚至亏本、破产破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过渡:另外,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3.货币的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应为足值金属货币)。②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③世界货币: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