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其成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其成因摘要:很久以来,东西方两种不同特质的文化艺术进行着剧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体现在建筑、雕塑、音乐、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上,尤其表现在绘画上。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的绘画种类,有着很大差异,然而,中西方绘画之所以各有千秋,究其根源,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形态存在着差异。关键词:绘画;差异;原因;一、中西方绘画差异1、在绘画材料形式上:西方采用厚重鲜艳的油画颜料为媒介,中国画则以水墨为作画原料。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注重水墨的渲染隐逸。西方画注重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两者在材料上形成南辕北辙的艺术审美体验。2、在艺术语言的侧重上:西方绘画侧重于对面的刻画,而中国画侧重于对线的表达。而中国画则侧重于用毛笔的大小,干湿度去刻画潇洒各异,酣畅不同的线条。而西方绘画艺术,颜料和色彩易于用色块的浓度、纯度等构建面的整体感受,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面的理性思考。3、透视运用上:中国画主要运用“散点透视”为主,树是成片来表现的,山是成群来表现的,这种散点分布形成了一种气氛,不注重对某个个体的强调,注重整个群体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莫高窟中的61窟“五台山图”。以“焦点透视”为主的西画中,用集中的眼光看事物,有合理的光线安排,西方画家注重对形的把握,如写实派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两者在透视运用的方式和要求上是不可相提并论。4、写意与写实的分流:西洋画强调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画家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西方的画通过素描、解剖、透视和从方到圆那种把握对象的方法,明暗的调子、统一光源的明暗关系2来进行制作。中国画重在写意,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所以中国画光是技术好不行,你画得好还得有文化,其中“文人画”的兴盛便是一大表现。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意味着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当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交融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不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度量标准。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简而意工,象约而境奇,不仅求之于象内、境内,更着眼于象外、境外。二、造成差异的原因1、作家思维方式不同:首先,中西方人思维的方式不同。提倡“感性”是是中国人的思维传统,还信奉一元论的世界观,与西方崇尚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世界观是截然相反的。一元论的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庄子学说,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以天为本将人看做整个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就造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感性思维方式,这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精髓。西方“理性主义”与二元论起源于希腊,“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是希腊艺术的源泉,由“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产生了天人两分的二元论宇宙观。东西方绘画表现出不同的面貌特点,是由于东西方艺术作家的不同导致。然而,所有人类层面的因素归根结底,是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与文化传统造就的。2、地形环境不同:中华民族平原盆地文化与西方海岛文化也存在差异。中华民族讲究“自然”与“自我保护”,政治上“先礼后兵”、军事上“保存实力”、“避实击虚”在绘画中呈现出的是含蓄、蕴藉;西方民族强调“主动出击”、“暴露张扬”,西方民族政治上主要存在的是开放性、攻击性与侵略性的心态,绘画艺术中呈现的是直观、张扬与裸露。3、民族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脱离实在。绘画中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3意之间辨证的思维方式。西方的画中,西画注重“科学”与“真理”,所以通过写实的手法组织画面,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文艺复兴时期,“形似”与否是关系绘画成败的,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系列作品可以体现这一点。4、哲学根源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根源是孔孟之道,老庄哲学,这种哲学基础环境的培养下,中国画家易形成是“天人合一”的熊欢和境界,因而笔落成作,自然潇洒,恢弘不羁,没有对仿真的刻意追求,对物象的执着描绘。而西方的哲学根源是宗教,基督神学,各种神学教条要求他们对真实原貌与事物原本形态的探索,就如同西方人孜孜不倦的去刻画各种神职人员,上帝,女神,他们将笔下的“真”延展至信仰层面,似乎笔下的真实度就体现他的信仰品质的高低。三、如何对待此差异1、和而不同,相互促进:中西绘画从各个方面来讲的确是存在着很多差异,但它们不是没有相同之处的,不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们都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才能在和而不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2、精神共鸣,人类共享绘画本来就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感动,绘画形象是经由心灵的感动支配而形成的,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呈现在画面上的色彩、笔触、肌理、结构、空间可以不同,但内心存在着不容置喙的共鸣,随之与观者心灵碰撞也产生共鸣,相同的精神共鸣,便会有相同的艺术感动,没有东西方之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画家和读者,只有认识到这种差异,才能使世界绘画走向真正的繁荣,才能获得更丰腴的艺术享受。参考文献:洪再新.《中国美术史》――美术卷[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