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格局:要重视家庭微观环境2011年05月27日08:55:59来源:半月谈【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2011年中国社会建设创新论坛,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的深刻思考和地方政府的生动实践。本期继续刊发论坛精彩发言,以飨读者。一个完整的社会,除了政府、市场,还有第三个板块,就是社会组织。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直机关侨联主席):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基本的分开,或者说政府和市场按照各自运作的范围和特点进行了区别,但是社会并不是简单地由政府和市场两大板块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除了政府、市场,还有第三个板块,就是社会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进行探索、在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探索,还要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进行探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任务。现在社会管理的基础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组织方式也应该跟以前不一样了。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管理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有什么不同?在计划经济下,社会动员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中央一声令下,全党全民上下都行动起来,从中央到省到县到乡镇到每个人,基本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分解出了不同的阶层、群体,阶层和阶层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利益不一致,社会管理的基础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组织方式也应该跟以前不一样了。我认为不但要政企分开,而且要政社分开,社会这块要发挥更大作用。国家权力机关(主要是全国人大)制定规则,政府执行规则。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要学会妥协,学会沟通。只有形成这样一种体制,才是真正的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基层抓起,从社区起步。王金华(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基层抓起,从社区起步。第一,随着单位体制的打破,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汇集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因此也应是我们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第二,我们都生活在社区,不是在城市社区就是在农村社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社区的基础上参与社会创新和管理。我们都有深刻体会,搞得好的社区,服务和管理跟得上,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尤其是特殊群体能得到较好的照顾。第三,创新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我觉得要坚持两个重大的原则:一是坚持培育和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过去的社区管理主要是政府,居委会虽然是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是政府的影子。在新形势下,要更多地发挥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的作用。二是要把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向社区倾斜,让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王建鸣(湖北黄石市委书记):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怎样把基层的作用发挥好,这是黄石市委、市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我们提出了“多向基层放权,多树基层威信,多为基层减负,多给基层财政倾斜”的四多原则,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第二,加强新型基层组织建设,比如在农村基层的合作组织、产业协会、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党组织。第三,选聘一批大学生到基层任职,充实基层组织人才队伍。社会建设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建设必须向经济建设学习。经济建设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不仅仅是上项目、给资金,而主要是使非国有企业能够蓬勃发展。所以,社会建设要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社会建设也得有个目标,由大政府小社会变成小政府大社会,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关于新格局,我们的要求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四个方面,前两个做得很多,后两个做得不足。下一步,就是要在党委领导下,使这几个方面配合好、协调好,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五老”构成的群众评理会,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村民自治的一种积极形式。程建平(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饶的一些乡村,民风淳朴、乡邻和睦,传统良好。这种传统与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的长者通过乡规民约、乡情亲情,影响一个村落的乡村治理结构是分不开的。这种乡村治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有积极意义。因为任何法律和行政管理,都不可能覆盖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必须充分发挥乡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等在群众心目中有较高威望、有影响力的“五老”的积极作用,为群众工作服务。由此,上饶全市建立了3000多个群众评理会,成员全部由“五老”人员担任。经调研,仅去年一年“五老”化解了邻里纠纷近万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五老”构成的群众评理会,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村民自治的一种积极形式。全市3000多个村委会,全部设立了村务公开栏,“五老”人员成为村务公开最积极的见证人、监督者。全市村务公开落实率达100%,400多万农民通过“阳光村务”,通过“五老”人员对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的民主监督,围绕基层干部作风问题越级上访的现象大为减少。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但是也不能忘了家庭这个微观环境。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应该考虑建立社会管理、社会体制的社会基础,我这里讲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就个体的人而言。一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区,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我想,其中最核心的应该是家庭。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但是不能忘了家庭这个微观环境。大家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多起校园血案,很多都是跟个人的微观环境有关,这个微观环境最基本的就是家庭。家庭,对人的行为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半月谈》2011年第10期/记者高远至)英国骚乱折射社会管理之痒2011年08月16日09:05:1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英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骚乱席卷伦敦多个城区,并蔓延到其他城市。在治安高压下,骚乱总算平息了,但人们仍担忧明年伦敦能不能给世人呈现一个安全的奥运会。伊朗领导人发表声明,指责英国当局对待示威者的方式“野蛮而残酷”,称英国当局应该注意倾听对生活不满人民的呼吁。这个指责带有嘲讽意味,英国曾带头批评2009年内贾德选举上台之后“对国内起义者的镇压”。姑且不去评价内贾德的声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的确引起多国不满。同样是骚乱或群体性事件,如果是爆发在非西方国家,西方舆论就会把极权政治、官员腐败、侵犯人权等标签一一贴上去。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西方媒体甚至为那些发生在异国的“暴力革命高潮”欢呼,毫无立场地给予舆论支持。对那些发生骚乱的国家来说,西方这种舆论无异于煽风点火,容易激发更大的动乱。自由与秩序共生的善治是各国共同的追求。不论西方还是东方,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社会管理就是其中一个方面。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少国家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如何对待外来移民?如何对待问题青年、失业群体?如何治理相对贫困地区?如何对待推特等信息传播工具?如何对待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社会管理形势更加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骚乱折射的是社会管理之痒。比如外来移民融合问题。伦敦骚乱的起因就是警察开枪打死一名少数族裔青年,激化了种族和阶层矛盾。比如青年人教育的缺失问题。最初被捕的骚乱分子70%是年轻人,他们就是所谓的“病态青年”。比如网络监管的缺失。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我们正在和警方、情报部门和产业界合作,以探讨是否应该阻止某些正在策划犯罪的人使用社交网站和服务进行通信。”但是,正如西方某些媒体所说,“真正的根源更为隐蔽”。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是骚乱的深层次原因。有媒体说,今天,英国在工资、财富和机遇等方面比任何时候都要不平等。当一个国家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两极分化明显,社会管理相应缺失,暴力和骚乱滋生就有了丰厚的土壤。而贫富两极分化等等问题是迄今为止各国时常面对而又竭力避免的,难怪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刊文诘问道:“群体骚乱:今天是英国,明天会是美国吗?”英国骚乱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活的教材。专家:中国正处矛盾凸显期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2011年02月27日17:33来源:新华网参与互动(21)【字体:↑大↓小】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中的“关键词”近日,随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举行和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频现报端的“热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专家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认清形势——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从吃不饱肚子发展到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受人欺凌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世界瞩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出现。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水平,但社会结构明显滞后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呈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介绍,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已由过去占95%以上下降到现在的25%左右,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弱化,而新的社会管理网络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不断拉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等领域的社会矛盾易发高发;因劳资关系、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随着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预防和处置矛盾的难度明显加大。”事实上,社会管理创新也不是个新鲜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等专家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坚持导向——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为了百姓“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群众路线,尤其是近一个时期在几次重要的场合,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2008年7月发生在云南的“孟连事件”,源于当地胶农与橡胶企业的利益纠纷。胶农对原来分配方案的不公开不透明不满,感到利益被侵害,而基层政府没有及时督促企业公布方案。“藏着掖着惹祸端,公之于众得平安。”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常委孟苏铁说。他参加了“孟连事件”后续处置工作,在与胶农对话时,他明确表态,要组成一个有胶农代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橡胶利益调整算一笔明明白白的账,最后拿出让大多数胶农接受的方案。新的分配方案出来以后,绝大多数胶农感到满意,当地干群关系也渐趋弥合。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说:“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只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多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去考虑,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大大减少。”面对开放、动态、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创新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厚说:“有些地方的管理工作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管理方式、工作作风方面没有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保护群众、